熊仁根
熊仁根
熊仁根,男, 1961年7月生,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獲工學博士學位。從事過印染、腐植酸等研究工作。1994年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6年在美國Puerto Rico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在美國Brandeis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在美國Boston學院任訪問學者。1999-2006年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
現為東南大學化學東南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中國科學B輯-化學、無機化學和中國化學的編委。
2013年1月,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分子鐵電晶體的重要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7年7月,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團隊再次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分子鐵電、壓電材料的重要階段性研究成果。解決分子壓電材料世紀難題、為材料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標誌著我國在分子材料領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8年12月,基於“世界首例無金屬鈣鈦礦鐵電體”的研究成果,熊仁根團隊入選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熊仁根
長期以來他所組織和領導的課題組執著追求、刻苦科研,在他自己的科研領域裡,取得了一些創新性的成果。主要表現在:
1、發現新的類Batti-鹼反應及捕獲Sharpless反應中間體:在合成手性配體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類新的具有普遍性的類Batti-鹼反應,該反應能一次生成立體定向的二個手性中心。在Sharpless四唑化合物的合成中間產物的捕獲和表徵方面做了一系列系統化的工作,為開發新穎的金屬有機配聚物找到了新的途徑。
2、組裝併合成了第一個能拆分的光學活性的類沸石:結合超分子組裝和晶體工程原理,自組裝了光學活性的微孔類沸石,它能很好的拆分外消旋2-丁醇和3-甲基-2-丁醇,其拆分率(ee值)達98%以上。該工作被Angew. Chem.選為熱點文章,他引發60多次。3、非中心對稱的固體原位(in situ)水熱法合成:採用原位水熱法技術,設計和合成了許多用溶液法難以合成的化合物,增大結晶在非中心對稱空間群的可能,為開發一些有用的物理性質奠定了基礎。
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
共發表SCI論文300餘篇,其中包括國際著名的化學雜誌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Chem. Eur. J.,Organometallics, Chem. Commun., Inorg. Chem. 和JCS DaltonTrans.。據檢索,被他人引用達七百餘次,其中Science 和 Nature, 等雜誌都正面引用了他的工作。
2013年 1月25日,《Science》雜誌上,刊發了以東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關於分子鐵電晶體的重要階段性研究進展的論文。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熊仁根教授、付大偉老師分別為該文通訊作者之一和第一作者。
世界首例無金屬鈣鈦礦型鐵電體(science)2018-07
2017年7月,熊仁根教授團隊再次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分子鐵電、壓電材料的重要階段性研究成果。不但解決分子壓電材料世紀難題、為材料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標誌著我國在分子材料領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8年7月,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團隊第三次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關於世界首例無金屬鈣鈦礦型鐵電體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不但將十餘年前的預言變成了現實,為鈣鈦礦這一重要的材料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同時也為鐵電材料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更是標誌著我國在分子材料領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8年12月,基於“世界首例無金屬鈣鈦礦鐵電體”的研究成果,東南大學熊仁根團教授團隊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基於幾年的研究工作, 他獲得了江蘇省科學進步一等獎(1999年,排名第一)和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2年,排名第二),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光電功能配位化合物及其組裝》,(排名第二, 2004年)。
2018年1月,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領銜的《新型分子基鐵電體的基礎研究》項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綜上所述,熊仁根教授所具有的獨立工作能力,科學獻身精神,以及從論文的質量和數量、獲獎級別和論文他引情況等方面表現了他是一位非常優秀和嚴謹的青年科學家,幾年來為我校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現為中國科學B輯(化學)和中國無機化學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