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雲號
騰雲號
騰雲號
騰雲號為四輪水櫃式蒸汽機車,重量16公噸,牽引力達2300公斤,是1887年該廠新制的機車。該機車運送至台灣后,自1891年起,連同其他7輛新購蒸汽機車,行駛於當時的基隆—大稻埕間鐵路。1895年進入日據時期后,騰雲號仍繼續營運於縱貫線鐵路之上,直到1924年才正式退休。
1999年進行大幅整修后的騰雲號,是現今全世界僅存同型3輛蒸氣機車中,保存情況最佳的車輛。目前陳列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襄陽路入口西側(台灣博物館旁)作靜態展示。
1 背景
2 騰雲御風
3 清治與日據時期的騰雲
4 重整
1887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響應清國政府的新政,經欽准后,開始向台灣的地方仕紳募集資金,興建全台第一條鐵路,也是全中國第一條官辦鐵路。1887年6月9日,鐵路自台北大稻埕開工(此即台灣定每年6月9日為“鐵路節”的由來)。路線由大稻埕開始,途經錫口(今 松山)、南港、水返腳(今 汐止)、八堵,最終到達基隆,全長28.6公里,軌距為1067mm。
除了興築鐵路路線外,劉銘傳也積極購置新車。1888年2月,向德國霍亨索機車製造廠購入的兩部蒸汽機車運抵台灣。劉銘傳特別將這兩部機車分別命名為“騰雲一號”(序號445)及“御風二號”(序號444號)。騰雲、御風之名皆來自於中文,意思為“極快速”。同年7月,騰雲號於北門外組裝,不久后的8月5日,最高速限35公里的騰雲號,開始試運轉於錫口至大稻埕間。
1891年,基隆—台北間鐵路路線順利完工,騰雲號與御風號兩部蒸氣機車開始行駛於該線路,主要功能是作為新建路線的工程用車,以及運送大稻埕碼頭的貨物。
騰雲號采樸實工法,外型極為簡潔。出廠序號為445號的華氏0-4-0型、四輪水櫃、重量16公噸,牽引力達2300公斤的該蒸汽機車出廠時,火車煙囪為直筒型;1906年為了防止行進間有零星火花飛出,才將其煙囪改為鑽石型的現狀。
劉銘傳向德國霍亨索購買兩部機車后,又於台北—新竹間78.1公里的新鐵路路線開通前後,先後向英國購賣台鐵三~五號、摯電六號、超塵七號及攝景八號等六部同樣型式的水櫃式蒸汽機車(連結馬鞍型)。至此,基隆—新竹間共106.7公里的鐵路客運,完全由這八部機車負責。而騰雲號仍多半擔任貨物承運及調車工作。
當時在台灣的清國政府,原本有添購機車與建築新路線至台南的計劃,不過因劉銘傳去職,繼任的邵友濂反對而作罷。1895年,台灣進入日據時期,騰雲號與其他七輛蒸汽機車仍繼續在大幅改線而成的縱貫線鐵路上,負擔運輸任務,直到1924年才正式退休。
騰雲一號於1924年退役后,直到1928年才委由總督府博物館(今台灣博物館)保存安置於新公園內(今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同時抵台的御風二號則解體報廢。
1928年之後,於新公園做靜態展示的騰雲一號並無任何大幅度檢修,直到1987年才首次進行大規模的翻修。不過,該次大翻修因無原廠圖面為依據,整修后與原貌稍有差距。1999年3月12日,台灣鐵路管理局為配合萬華—板橋段鐵路地下化竣工的慶祝活動,特地前往德國原廠取得原圖,並委由台北機廠進行第二度大幅度整修,以恢復原貌。
整修過後的騰雲號,仍陳列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作靜態展示,該展示區除了騰雲號,尚有年代更為久遠,1872年出廠(1895年才運至台灣)的台鐵九號蒸汽機車。
騰雲號之展示曾受過學者批評,主要由於展示地之解說牌不清、甚至過於商業化(例如投10圓硬幣可聽“騰雲號汽笛聲”,但證實是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