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

漢語詞語

愚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yú zhì,意思是1、愚者與智者;2、愚笨與聰明;3、謂似智而實愚,出自《莊子·在宥》。

引證詳解


亦作“愚知”。
1.愚者與智者。
①《莊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
②《呂氏春秋·勿躬》:“蒙厚純樸,以事其上。若此,則工拙、愚智、勇懼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則各當其任矣。”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且尒朱榮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謀魏社稷,愚智同見。”
④明·胡震亨《唐音癸簽·談叢二》:“言國運且衰,旦夕有愚智同盡之禍也。”
2.愚笨與聰明。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謂試兒。”
②宋·歐陽修《送吳生南歸》詩:“眾人為不善,積微成滅身;君子能自知,改過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3.謂似智而實愚。
西遊補》第七回:“項羽道:‘美人,人要辨個智愚、愚智。始皇的智是個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