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州

中國古代地名

閬徠州,位於今四川省東北部,是唐、宋兩朝設置的行政區劃,元朝時升格為保寧府。

歷史沿革


唐徠朝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隋巴西郡為隆州,州治閬中,下轄閬中、南部蒼溪、南充、相如、西水、晉安、奉國、儀隴、大寅、新井(從南部、晉安劃出)、思恭(從閬中劃出)十二縣。武德四年(621年),分南充、相如設置果州,儀隴、大寅划入蓬州,奉國划入南平州,新置新政(從南部、相如劃出)。武德七年(624年),思恭併入閬中。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廢南平州,奉國仍划入隆州。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改為閬州。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岐坪從利州划入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閬中郡。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仍改為閬州。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岐坪併入奉國、蒼溪。
唐昭宗天復年間(901年—904年),復置岐坪。
宋朝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岐坪併入奉國,晉安併入西水。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因蒙古入侵,州治遷到蒼溪大獲山。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格為保寧府。

行政區劃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武德四年(621年),轄閬中、南部、蒼溪、南充、相如、西水、晉安、奉國、儀隴、大寅、新井、思恭十二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至武德七年(624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晉安、新井、思恭、新政八縣。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晉安、新井、新政七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至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晉安、新井、新政、奉國八縣。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至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晉安、新井、新政、奉國、歧坪九縣。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至唐昭宗天復年間(901年—904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晉安、新井、新政、奉國八縣。
唐昭宗天復年間(901年—904年)至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晉安、新井、新政、奉國、歧坪九縣。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至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新井、新政、奉國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