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坪鎮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轄鎮

歧坪,因“歧坪川”故名,又稱“鄧州城”。位於嘉陵江東河中游、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隸屬於“女皇故里”——四川省廣元市,地處蒼溪縣腹心地帶,距縣城42千米。東靠蒼溪縣月山鄉、白驛鎮,北抵岳東鎮灕江鎮,西界喚馬鎮、元壩鎮,南接閬中市老觀鎮。歧坪鎮系國家級重點鎮、四川省首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四川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鎮、四川省環保先進鎮等。是中國紅心獼猴桃的核心主產區之一、有機紅心獼猴桃出口基地、綠色農產品種植基地。

歧坪鎮歷史悠久,上古為平州國屬地,西周時為羌族侯國—奉國都邑;西晉太康年間於此置歧愜縣,此後為宋安縣、歧坪縣和南平州及歧坪區治地。新時期,《蒼溪縣縣域村鎮體系與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將歧坪鎮定位為:蒼溪縣域副中心、鎮級小城市,蒼溪縣域產業發展總體格局“雙核”之一,以商貿服務、農副產品加工、輕工工業以及鄉村生態旅遊等為一體的綜合型城鎮,以農機製造、現代化農業生產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特色。

歧坪鎮地理坐標為:(31°53′16.76″N,106°8′47.62″E),屬低山地貌為主和少數丘陵帶壩地形,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成萬高速(蒼巴)、省道411線(蒼旺公路)等穿境而過,交通便捷。2020年,歧坪鎮幅員81.12平方千米,總耕地面積2.8萬畝;轄4個社區、16個行政村,1.14萬戶;城鎮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歧坪鎮常住人口為22064人。

歷史沿革


古代
據蟠龍山腳及鏵廠溝出土文物證實,約1萬至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今歧坪一帶及附近繁衍生息。
新石器時期:屬長江中游“大溪文化”的一部分。約公元前4400-前3300年,從鄖陽(今湖北十堰)漢水泗河流域遷徙來的先民在今嘉陵江東河流域一帶建立起父系氏族社會部落,分別稱為“平周部落”、“奉部落”。
夏為梁州之域,商為雍州之土(一說梁州)。
西周:隸屬奉國。周武王元年(前1046年),先民建立羌族侯國“奉”,定國都今蒼溪縣歧坪鎮。
春秋戰國:周烈王六年(前370年),奉國為巴國所滅。秦滅巴后,隸蜀郡葭萌縣。(清道光《昭化縣誌》云:“秦葭萌境,今蒼溪東北之歧坪故城皆其地也”)。
漢代:隸巴郡閬中縣。建安六年(201年),分巴郡置巴西、巴東二郡,隸益州巴西郡閬中縣。
三國:蜀漢隸益州巴西郡閬中縣。
兩晉:泰始元年(265年)至咸寧六年(280年),仍屬巴西郡閬中縣。太康中(280-289年),於巴西郡閬中縣境分置歧愜縣(又作岐愜縣),縣治在今歧坪場,隸梁州巴西郡,為歧坪建縣之始。永和三年(347年),巴西郡析置北巴西郡,歧愜縣屬之。
南北朝:劉宋永初時(420-422年),改歧愜縣為宋安縣,隸宋熙郡。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宋安縣更名歧坪縣(又作岐坪縣),隸利州東洛郡;北周時(557-581年),廢東洛郡,歧坪縣改隸利州總管府晉壽郡。
隋代:開皇二年(582年),歧坪縣改隸利州總管府義城郡;三年(583年),“廢諸郡存利州”,歧坪縣屬之;大業三年(607年),廢利州總管府,直隸義城郡。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又改義城郡為利州,歧坪縣屬利州總管府;七年(624年),置南平州領歧坪縣;貞觀二年(628年),廢南平州,歧坪縣改隸利州都督府益昌郡;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歧坪縣改隸山南西道閬州;寶曆元年(825年),省歧坪縣入奉國、蒼溪兩縣;天復間(901-903年),復置歧坪縣,隸山南西道閬州。
五代十國:前蜀時(907-925年),歧坪縣隸閬州;后蜀時(934-965年),隸閬州保寧軍。
宋代:乾德四年(966年),改保寧軍為安德軍節度,歧坪縣屬之;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增置利州路,歧坪縣隸利州路閬州閬中郡;熙寧四年(1071年),省歧坪縣為鎮,入奉國、蒼溪兩縣。
元代:隸四川行中書省廣元路保寧府蒼溪縣。
明代: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寧府蒼溪縣。
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始歸清王朝,隸四川省保寧府蒼溪縣;嘉慶七年(1802年),隸川北道保寧府蒼溪縣。
(歷史沿革古代部分參考整理自《蒼溪縣誌》、《說古道今話蒼溪》等)
近代
中華民國:民國元年(1912年),屬四川省保寧府蒼溪縣;三年(1914年),屬四川省嘉陵道蒼溪縣;二十四年(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蒼溪縣。
紅色政權:1934年,紅四方面軍在歧坪境內建立區、鄉蘇維埃政府,屬四川省川陝革命區蒼溪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歧坪區
1950年2月,成立蒼溪縣第五區;1955年,改稱歧坪區。
2005年4月,撤銷蒼溪縣歧坪區。
•歧坪鄉(鎮)
1950年底,建歧坪鄉,屬川北行署區劍閣專區蒼溪縣管轄。(1953年,劍閣專區改為廣元專區,並於同年3月撤銷)。
1953年3月,屬四川省南充專區蒼溪縣管轄。(1970年,撤南充專區改製為南充地區)。
1958年10月,成立歧坪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設建制鎮。
1986年1月起,歧坪鎮改屬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管轄。
1992年10月,蒼溪縣南陽鄉、登高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歧坪鎮。
1997年10月,從歧坪鎮分置出原撤銷的南陽、登高,單列建鄉。
2004年9月,原登高鄉所屬行政區域再次併入歧坪鎮。
2005年4月,原南陽鄉所屬行政區域再次併入歧坪鎮。

行政區劃


1990年,歧坪鎮轄宋安、土廟、太營、曙光、紅雨、銀龍、天星、騎龍、旭光、譚魯、寶寺、五一12村和歧坪場社區。
2019年底,歧坪鎮轄4個社區,36個行政村。轄鄧州社區、宋江社區、南陽社區、登高社區,宋安村、五一村、土廟村、太營村、曙光村、紅雨村、銀龍村、譚魯村、寶寺村、騎龍村、天星村、旭光村、園坪村、愛國村、花碑村、滑石村、寨堡村、樓坪村、白石村、楊牟村、紅光村、鞍山村、宋水村、彭家梁村、楊家橋村、譚家河村、寶山村、萬貫村、三江村、鹽井村、四蠻寨村、樊家山村、綉峰村、寶全村、六股樹村、梁鳳村。
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歧坪鎮轄區合併為4個社區16個行政村、111個村(居)民小組。
鄧州社區臨江村
宋江社區萬寶村
南陽社區四蠻寨村
登高社區六股樹村
旭光村秀寶村
宋安村鳳凰村
太營村登高村
回龍村紅楊村
五一村永進村
龍星村和平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蒼溪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歧坪鎮常住人口為22064人。

民族

歧坪鎮
歧坪鎮
零星居住著回、白等少數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歧坪鎮
歧坪鎮
歧坪鎮地理坐標為31°53′16.76″N,106°8′47.62″E(北緯31°53′17″,東經106°8′48″),位於地處嘉陵江中游、四川盆地北緣、秦巴山脈南麓,地處蒼溪縣腹心地帶,總面積81.2平方公里。東靠蒼溪縣月山鄉、白驛鎮;北抵岳東鎮、灕江鎮;西臨喚馬鎮、元壩鎮;南接閬中市方山鄉。歧坪城鎮距蒼溪縣城陵江鎮42公里,距廣元市利州區120公里。

氣候特徵

歧坪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6.9℃。一月份平均氣溫6℃,七月份平均氣溫27℃,極端最低氣溫約-4.6℃,最高氣溫約39.3℃,晝夜溫差3-7℃;年均日照1352.52h,年均無霜期288天,年均降雨量1100mm以上。

地形地貌

歧坪鎮屬低山深丘區,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壩構成。鎮境內平壩、低丘陵、高丘陵、低山、台地、山原兼而有之,屬低山地貌為主和少數丘陵帶壩地形。山丘多呈桌狀及台階狀,沿江可見沖積層階地,海拔多在500-1000米之間。山脈屬大巴山系回龍山脈南支延伸,以雞公嘴山最高,海拔840米。

水文

嘉陵江支流東河(又稱宋江)自北向西貫穿歧坪鎮境。東河屬亞熱帶季風型河流,其特徵之一是有夏洪和秋汛而無春季漲水,水位漲落急驟,水位、流量過程線呈持續峰型,洪峰陡峭,具典型的山區河流特徵。流經區域植被較好,含沙量小,補給方式為雨水補給。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歧坪鎮
歧坪鎮
歧坪鎮境內土壤主要是水稻土、紫色土、新積土和黃壤。水稻土、紫色土約佔耕地土壤面積的90%。土壤酸鹼度為5.8-8.2pH,中偏酸性土壤居多,土壤深度在40厘米~60厘米之間,沙壤適宜,肥力較高,宜種性強。

礦產資源

歧坪境內礦產資源有非金屬礦產膨潤土、鑄型砂岩、水泥、粘土等;能源礦產有天然氣;建築材料有建築石材、磚瓦原料、河砂、卵石等。

生物資源

● 植物
歧坪鎮境地帶性植被屬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針葉混交林區。山頂及山樑以馬尾松分佈較廣,山腰以柏樹為主,山腳以柏樹、青㭎、榿木和桑、桐等經濟林木為主,組成片狀或帶狀林區。其餘為柏樹、榿木、青㭎、刺槐、油桐組成的混交林。
植物群落有喬木、灌木、草本及地被物層。珍稀植物有鐵甲松、銀杏、樟樹蘭花天麻等;野生植物1000多種,有銀杏、山楂、油桐、白蠟黃柏、杜仲等有極高開發價值的植物30多種;農作物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等糧油作物;經濟作物10類,60餘個品種。
● 動物
歧坪鎮境內動物區系主要由亞熱帶及溫帶森林農田動物群所組成。無脊椎動物主要有蚯蚓、田螺、河蚌、螞蟻、蟋蟀等。脊椎動物中魚類有7目,16科,115種;江河、池塘及溝渠水域中自然魚種主要有鯉魚、長吻鯢、鯰魚、鰱魚、鯽魚、白甲魚等;常見鳥類24科,52種;哺乳動物有13科,21種;爬行動物中有壁虎、烏龜、鱉、黑眉錦蛇、烏梢蛇、翠青蛇和銹鏈游蛇;兩棲動物中有大鯢、蟾蜍等,但以黑斑蛙、沼蛙和澤蛙等稻田蛙類為多。
2017年7月,西南大學森林科學研究院通過調查發現:東河流域歧坪段內的野生魚資源豐富,有鯉魚、鯽魚、草魚、花鰱魚、白鰱魚、土鰱魚、三角風、肥顙魚、石板頭紅尾魚、齊口、青波、刺殼鮑、桂魚、黃顙魚、柳珍子、蝦皮、土麻口、船頭丁、石斑條、翹殼等20多個品種。

水資源

嘉陵江支流東河及若干小溪河貫穿歧坪鎮境,境內有楊牟、鯉口兩座梯級電站,蓄水量達2150萬立方米,年發電量超過1800萬千瓦時。

社會


城鎮建設

2020年,歧坪城鎮建成區面積達2.2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1.5萬。場鎮建設按照“一江(宋江)兩橋(宋江大橋、楊牟大橋)三區(老城區、南陽寺壩新區、楊家橋工業和物流商貿區)四鎮(蒼溪縣域副中心城鎮、生態旅遊宜居小城鎮、城鄉統籌試點鎮、國家級重點小城鎮)”發展思路,拓展舊城區,開發新城區。歧坪鎮卓有成效的城鎮建設已成為廣元市、蒼溪縣新型山區城鎮化的“歧坪樣板”。
歧坪鎮在已建三井、天新以紅心獼猴桃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園區基礎上,實施“美麗新村”建設工程,打造統一風格、統一裝飾的新民居,實施配套和便民工程,充分發揮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歧坪鎮新農村建設經驗在四川省內被廣泛借鑒學習,為四川省新農村建設流動現場會提供了示範現場。以三井、天新園區為載體,全面打造集休閑觀光農業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園,“三井”現代農業示範區、“天新”現代農業示範片已具規模。歧坪鎮成為我國紅心獼猴桃發展的典型樣板、新農村建設的經典濃縮。

基礎設施

歧坪城鎮自來水、電力、燃氣、通訊、郵政、文體廣場等市政設施完善。南陽寺壩新區市政建設立項開工;對場鎮破損街道進行了修復,對場鎮綠化進行了完善;已建濱江河堤,改建紅星示範大道,建侯家溝文化廣場,建污水收容處理廠。
新村建設
歧坪鎮在已建三井、天新以紅心獼猴桃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園區基礎上,實施“美麗新村”建設工程,打造統一風格、統一裝飾的新民居,實施配套和便民工程,充分發揮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歧坪鎮新農村建設經驗在四川省內被廣泛借鑒學習,為四川省新農村建設流動現場會提供了示範現場。以三井、天新園區為載體,全面打造集休閑觀光農業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園,“三井”現代農業示範區、“天新”現代農業示範片已具規模,覆蓋歧坪鎮10村78組、耕地1.3萬畝。歧坪鎮成為中國紅心獼猴桃發展的典型樣板、新農村建設的經典濃縮。

文化事業

2020年,歧坪鎮建有四川省級示範中心文化站一個,安裝了39個村級(社區)遠程教育終端,村村建有農家書屋、綜合文化室、廣播室,文化藝術事業蓬勃發展。鎮文化站免費對居民開放,文化站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每天開放8小時,村文化室農家書屋有圖書1500冊以上,標配5個書架,一名兼職文化員,每周對村民開放20小時以上。大力發展旅遊文化,依託天新現代農業園區,在天新園區打造建成感恩幸福農民公園,協調融入楹聯、剪紙、根雕等文化元素,設置“感恩奮進”等標語、石刻。

教育

2020年,歧坪鎮有完全中學1所、完全小學3所,分別為四川省蒼溪歧坪中學、蒼溪縣歧坪鎮中心小學校、蒼溪縣歧坪鎮南陽小學校、蒼溪縣歧坪鎮登高中心小學校。初等義務教育入學率、完成率、畢業率均達到100%,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入學率、完成率、畢業率分別達到100%、99.8%和99.8%。南陽小學1項科技製作成功申報國家專利,登高小學成為首批足球布點學校、蒼溪縣足球特色學校。
【歧坪鎮中小學校一覽表】
學校名稱學校類別所處位置
四川省蒼溪歧坪中學完全中學歧坪鎮宋江社區龍門北路
蒼溪縣歧坪鎮南陽小學校完全小學歧坪鎮南陽社區
蒼溪縣歧坪鎮中心小學校完全小學歧坪鎮鄧州社區紅星路
蒼溪縣歧坪鎮登高中心小學校完全小學歧坪鎮登高社區

醫療衛生

歧坪鎮是蒼溪縣的第二個醫療服務中心,承擔了周邊鄉鎮30餘萬人口的醫療、預防、康復、保健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治任務。截至2016年,歧坪鎮有一所國家二級綜合醫院,村村建有衛生室。著力建好偏遠地區鄉、村衛生院(室),選派專科醫生充實到基層一線,讓群眾到醫院看病“近”起來、醫療費用“降”下來。
醫療機構
歧坪鎮
歧坪鎮
蒼溪縣第四人民醫院(歧坪鎮中心衛生院)【二級乙等綜合醫院】
歧坪鎮中心衛生院南陽門診部
歧坪鎮中心衛生院登高門診部
歧坪鎮中心衛生院南陽門診部
歧坪鎮中心衛生院登高門診部

社會保障

2012年,歧坪鎮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已達100%。南陽社區建有夕陽紅敬老院。歧坪鎮在實際工作中加強低保動態管理,及時了解和跟蹤已保家庭的收入情況,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予以調整,對新出現的困難家庭及時納入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
歧坪鎮致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改善就業環境,讓農民工就業的機會“多”起來,工資標準“升”起來;加大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設。整合國家財政投入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建設資金和特殊黨費援建結餘資金340萬元,規範化建設36個村級公共服務活動中心。

經濟


綜述

歧坪鎮以項目建設為基礎,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發揮傳統產業優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鎮域經濟快速增長。發展方向:鞏固傳統糧油產業,依託現代農業園區,打造獼猴桃產業基地,發展休閑旅遊;積極發展畜禽養殖產業,建設旅遊休閑基地。創新股份經濟合作組織模式,成立歧坪鎮股份經濟聯合總社。

第一產業

歧坪鎮樹立起了園區庭院產業連片發展、產業品種規模發展、傳統農業現代發展的三種理念,大力發展獼猴桃、中藥材、康養養殖等產業,成功探索出果葯套作模式,即在獼猴桃、核桃、梨等果樹下發展黃精,白芨,丹參等名貴中藥材,形成“大園區+小庭院”和“中藥材+N”模式獲推廣。
在發展中長期種植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短平快”養殖產業,實現以短養長以長補短的格局。突出農業土地資源寸土寸金和作物品種改良、先進耕作技術推廣等,全力推進閑置土地變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提升特色產業效益。

第二產業

歧坪鎮圍繞獼猴桃產業招引建設農機製造、農產品銷售、旅遊產品開發等工業企業3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以歧坪園區為龍頭的華朴農業研發獼猴桃系列產品5大類18個,順利實現新三板掛牌上市。2020年,成立歧坪鎮股份經濟聯合總社,楊家橋產業園籌建正加快推進,由各村股份經濟聯合社提供資金、土地等實物入社,經營範圍包括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倉儲物流、汽車維修等項目。
● 重點骨幹企業
四川紅馳農機製造有限公司是集農業機械研發、製造、銷售、維修於一體的現代化科技型企業。擁有國家專利27項,2013年6月順利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13年12月“紅馳”商標被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四川省著名商標;2014年10月被四川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四川省市場綜合佔有率排名第三。
歧坪絲毯廠,是蒼溪縣生產出口產品骨幹企業,四川省“成長型”中小企業,首屆四川特色文化旅遊品牌企業。“則天牌”商標獲“廣元市知名商標”稱號,則天牌手工真絲掛(地)毯,在上海世博會上獲國家旅遊產品博覽會銅獎,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三產業

歧坪鎮域經濟繁榮、市場活躍。廣元市貴商村鎮銀行在歧坪設立廣元市首家鄉鎮支行。2020年,歧坪鎮有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5個營業網點;有近百個知名品牌、300餘家零售商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萬元。
● 金融機構
● ● 中國農業銀行蒼溪歧坪分理處
●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歧坪支行
● ● 廣元市貴商村鎮銀行蒼溪歧坪支行
● ● 蒼溪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歧坪支行
● ● 蒼溪農村商業銀行南陽分理處

交通


歧坪鎮為蒼溪腹心地帶交通樞紐,高速、省道以及縣鄉村道路四通八達,是蒼溪、閬中兩縣(市)周邊20餘鄉鎮的人員、物資中轉集散地。
公路運輸
歧坪鎮
歧坪鎮
省道:(S411)蒼旺公路(蒼溪—歧坪—東溪—旺蒼.嘉川)
縣道:廣閬公路(蒼老路:歧坪—白驛—閬中.老觀)
高速公路:綿萬高速(綿陽—蒼溪—歧坪—巴中—萬源);金旺高速公路(青川金子山—蒼溪—歧坪—旺蒼,納入規劃)

旅遊


歧坪鎮圍繞蒼溪作為全國休閑農業示範縣的品牌和目標,重點以三井、天新園區為載體,全面打造集休閑觀光農業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園。歧坪鎮已打造紅三十軍游擊戰四蠻寨營地遺址、宋江晚渡、古柏望鄉、田園新村休閑農家等13處景點,建成龍騰旅遊遊客三星級接待中心、江南水鄉度假村三星級酒店和星級農家樂3家,星級餐館4家,手工真絲掛毯等AAA級旅遊購物點3處。
類別旅遊資源名稱
鄉村旅遊
以獼猴桃園區為載體、民俗風情為依託的“獼·鄉”旅遊園
以三井林下套種名貴中藥材為主的“獼·葯”康養園、以宋江為主的“獼·水”樂園
三井、天新兩大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園區
(集休閑觀光農業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園)
非物質文化遺產
燈戲、座唱川劇、歧坪鼓樂、手工真絲掛地毯
(歧坪手工真絲掛地毯被譽為川北民俗文化瑰寶,暢銷海外)
文物古迹
元代大佛岩摩崖造像、鄧州古城遺址、四蠻寨紅軍革命烈士紀念碑、東漢川陝戰略大道太營紮寨遺址、禹王宮、回龍觀
(四川蒼溪大佛寺位於歧坪城南蘇家坨東畔,摩崖石佛高丈余,大佛儀態端莊,面容慈祥。)
歧坪十三景紅三十軍李開湘部游擊戰營地遺址、古鄧州城遺址、白蓮教遺址、宋江晚渡、大佛夕照、龍門挺秀、中包竹影、古柏望鄉、鳳凰朝陽、登高望遠、大草坪松濤、深林奇石、田園新村
地方特產
歧坪真絲掛地毯和“歧愜”牌漓山系列大米、“漓山靈芽“茶葉是歧坪三大知名旅遊產品。歧坪掛地毯獲多屆四川省旅遊品博覽會金獎,其中500道熊貓掛地毯被四川省旅遊局評為特色旅遊產品,在參展上海世博會時榮獲中國旅遊產品博覽會銅獎;“歧愜”牌漓山系列大米、“漓山靈芽”茶葉被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評為“無公害農產品”,漓山系列大米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定為“全國放心米”,茶葉獲四川省名茶銀獎、首屆“廣茗杯”金獎、廣元市知名品牌。

文化


古氐羌文化
周武王元年(前1046年),今廣元、巴中一帶的先民建立“昔阝”、“平周”兩個氐族侯國,和一個羌族侯國“奉“,國都分別位於今昭化區石盤村土基壩、旺蒼縣東河鎮、蒼溪縣歧坪鎮。昔阝國轄管範圍大致為今綿陽市的梓潼縣,廣元市的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昭化區;平周國管轄今廣元市旺蒼縣、蒼溪縣;奉國管轄今蒼溪縣歧坪鎮至巴中市恩陽區一帶。

風俗民情

地方風俗
游百病
歧坪人民每年在農曆正月十六,有一個特色的“游百病”的民俗,意為通過郊遊散步消除百病。每年正月十六日前後以驅除病邪為依託,成群結伴要求出門四處遊走。后成為地方民俗,據說出門的那天要走的越遠越好,以便將體內的各種病痛“丟”在山野,其後一年健健康康。而今的人們“游百病”,並不是希望這一天把“百病”丟在山野,而是有了新的追求。農曆正月十六前後,正是立春、雨水兩個節氣之間。此時,大地春回,萬物復甦,人們正好趁大好春光來一次大規模的郊遊。
地方文藝
蒼溪花燈在民間又稱之為“大鋪蓋”、“喜樂神”。藝術繁盛活躍時期為清乾隆時期至民國年間,發源地是被譽為“燈戲窩子”的原南陽鄉(歧坪鎮),現主要流傳於白驛、歧坪、陵江、元壩、東青等地。
蒼溪花燈包括有龍燈舞、獅燈舞、踩高蹺、獨角獸、竹馬、牛燈、放羊燈、採蓮船、車燈等多種門類。從表演形式上分為“唱燈”和“舞燈”兩種。“唱燈”以優美動聽的說唱表演為主,兼有一些簡單的程式化的動作表演,如輕盈小巧的牛燈、車燈、竹馬、採蓮船等;而“舞燈”則為純粹的舞蹈性表演,表演者只表演,沒有說唱,如龍燈、獅燈、獨角獸等。蒼溪花燈在語言藝術方面風趣詼諧,貼近生活,有質樸的鄉土氣息;在音樂配器方面,其聲腔主要來源於燈調,也大量運用民歌小調,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有吸收了打擊樂等音樂元素,熱烈歡快,優美動聽。
盤歌
蒼溪盤歌是蒼溪山歌的一種,有著悠久的歷史。最初盤歌產生於民間勞作,主要用於勞作休息時互相調侃取樂,深受農村群眾的喜愛。如今主要流傳於嘉陵江流域、東河流域一帶,以歧坪等地最為活躍。
蒼溪盤歌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民俗風味,語言生動樸實,唱詞通俗易懂,一般以農事勞作、四季更替、勸行孝道和民間愛情等為主要題材。盤歌的表演形式優美活潑,保持著山歌表演的藝術形態,可分合唱、獨唱、對唱三種。從內容上可分為勞動歌、情歌、祭祖歌、時政歌、生活歌等多種。
燈戲
燈戲起源於明末,屬於一種民間歌舞小戲。燈戲由花燈歌舞發展而來,傳統的燈戲演出是晚上在農村庭院天井中進行,觀眾多為農村群眾。用農民的道德標準演人間的美醜善惡,喜怒哀樂,大多表現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蒼溪燈戲俗稱“胖筒筒”、“大鋪蓋”,源於儺壇,語言通俗,唱腔優美,舞蹈性強,鄉土味濃,表現手法誇張。其內容多反映人民勤勞、勇敢、智慧和生活情趣,深受群眾喜愛,故稱“喜樂神”。
清乾隆《蒼溪縣誌》載:“上元放花燈,演燈戲”。當時即在場鎮村廓築台競演,晝夜不分。蒼溪燈戲最早是原南陽鄉彭家粱燈班,在年節、酬神慶壇和婚喪嫁娶時演出,並在閬中、儀隴等地傳藝授徒,被譽為川北的“燈戲窩子”。1960-1962年四川省戲曲研究所、南充地區文教局多次派人到南陽公社搜集發掘燈戲遺產。

特產美食

紅心獼猴桃,被稱為“果中之王”、“維C之王”,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歧坪鎮是全球紅心獼猴桃最宜生長區之一、蒼溪縣獼猴桃百億產業發展的核心區。截至2017年7月,共建獼猴桃產業園2.3萬畝,建成天新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和三井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建有機紅心獼猴桃基地237個,紅心獼猴桃出口基地145個。
蒼溪雪梨,因其肉嫩白如雪,故得名,以蒼溪沙梨品質最佳,被譽為“沙梨之王”。1986年,蒼溪被國家多部委認定為“中國雪梨之鄉”,此後歧坪鎮境內大面積種植。
脆香甜柚
歧坪鎮
歧坪鎮
脆香甜柚果實汁胞脆嫩化渣,香甜可口,無異味,可溶性固形物12.7%,平均單果重1300g左右,鮮食品質在柚類各品種中獨佔鰲頭。歧坪鎮境內廣泛種植。
特色小吃
歧坪鎮本地小吃主要有油勺、米涼麵、米豆腐、臘肉饃、炸茴香團、酸菜豆花稀飯等。

獲得榮譽


1994年,被列為蒼溪縣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1996年,被列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2011年,被命名為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
2012年,被列為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鎮。
2013年,被列為四川省首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
201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等部委列為全國重點鎮
2017年6月,被評為四川省第一批省級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