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漢

王岳漢

王岳漢,號雪廬,1939年10月生於河南鄭州市。河南大學畢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山東省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現為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文化報》主編、菏澤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莊子書畫院副院長。

個人履歷


1955年王岳漢到開封第二師範上學,真正開始接觸書法藝術。開封第二師範的前身是河南藝術師範,校長謝瑞潔是省美協主席兼書協主席,書畫水平藝術造詣很深。王岳漢三年師範的美術課,第一年鉛筆畫、素描,第二年水彩、水粉、油畫,第三年國畫,三年下來把他的書畫藝術細胞也熏染的差不多了。師範畢業後分到東明一中,一直到2000年退休,王岳漢始終沒有離開教壇,把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教育事業上。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東明教壇上曾有“三王”之說,王岳漢就是其中之一。何謂“三王”,就是指三位教語文的王姓老師講課講得特別好,大家把這種稱謂一直喊道他們退休。也正因為王岳漢用心去教書育人,把心愛的書畫藝術只好放置高閣,每日里白天上課、備課,時間很緊,晚上還要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每天晚上兩點鐘前沒有睡過覺,或讀書,或寫字,幾十年成了老規矩。年輕時恰逢“文革”時期,學校寫個大字報、標語、口號等都讓王岳漢來執筆,布置教室、辦公室,寫一些守則、警示名言,包括政治性的、學習性的等等都來找他,久而久之,一直到學校有寫的任務還喊他來寫,王岳漢樂此不疲,以為是一種獨得的幸運。
從恢復高考以後,王岳漢便每年都擔任兩個畢業班的語文課程,繁重的工作中只能見縫插針,抽出點滴時間去研習書法藝術。198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岳漢隨縣內的12名書法愛好者去鄭州參觀中原書法大賽,回來后旋即成立了一個書法學習小組,次年八月在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東明縣書法協會,王岳漢當選主席。這在當時全菏澤地區是唯一的一個縣級書法協會。在以後的八年裡,王岳漢在繁忙的教學以外,又領導堅持經常性的組織書法學習,並集體外出學習5次,縣內展覽6次,赴地區展3次,與兄弟縣交流展4次,筆會25次,發展會員77人,加入地區會員12人,省書協2人。通過這些活動的推動,東明縣群眾性書法活動達到空前高漲,也為東明縣書法事業長足進步和新秀迭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5年東明縣書協創辦了《書法文化報》,王岳漢擔任主編,撰文並組織稿件保證報紙的出版。幾年中,還受團縣委、教育局的委託組織全縣青少年書畫展3次,受縣教育局的委託主辦全縣中小學書畫展5次。退休后,兼任東明縣老年大學書法課,甚受學員歡迎。
作品集1
作品集1
據他本人說,退休以後,他才算真正有時間細心研磨他心愛的書法藝術。2002年開始,王岳漢用心研習魏碑,著重研習行草書,遍臨二王、懷素、孫過庭及王鐸等古人碑帖。其人擅行草書,書作取法高古,蒼勁飄逸,結字沉穩清麗,筆法豐富而自如。他用情去揣摩字裡行間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韻味。2005年開始,專習孫過庭書譜,他從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自言於草書筆法及章法頗有體會。《書與畫》雜誌編輯沂人這樣評價王岳漢:“王岳漢先生作品蕭散淡然,頗有情趣,似有林散之書法的風範。書法體格的創新,往往需在深厚功力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性靈才情,才會寫出韻致,寫出意味。唯有如此,人們往往把藝術品格與人的本格高下相類比,有‘書如其人’的說法。從作品看,王岳漢先生該是一個淡薄功利不慕浮名的散淡之人。”是可謂的評。

獲獎榮譽


作品集2
作品集2
其作品在全國各種大賽中多次獲獎,曾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70周年書法、繪畫、攝影大賽書法二等獎,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書法賽金獎,山東省“魯能黃泰杯”書畫大賽金獎,中國國學文化傑出貢獻獎書法類金獎,首屆中國文藝傑出成就獎書法類金獎;入展梁披雲全國書法大展,中國首屆老年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協),提名入展“九屆國展”等。

社會評價


在教書育人上,先生對學生是關愛有加,用心良苦。先生的每一個學生對先生都很敬重。先生已是桃李滿天下,但先生從不對學生有所要求。對學生只為付出不求回報。只是他的學生有所求,總是能儘力而為。在知識是如此,在生活也是如此。在藝術上,認識先生的人都說,與他交談有種藝術享受之感,正如其人一樣,他一生酷愛書法及美學理論研究。王岳漢先生的書作多書卷氣,高古清秀,含蘊蕭散,北京體育大學校刊原主編何芳桂看了王岳漢的作品后說:“王岳漢先生的作品,有撲面而來的書卷氣,清秀而含蘊,其傳統功力相當深厚。點畫用筆,有孫過庭的斧劈果斷又圓潤秀美,亦有二王的含蓄內斂,精到而細緻。結字新穎多趣,有似何紹基的開張縱逸。而其章法,天然流布,了無刻意,優遊從容。”翻開王岳漢的藝術經歷可以看到,在他上小學時就受到恩師李伯畏先生的熏陶,每到逢年過節,李伯畏為村內書寫對聯,喜歡讓王岳漢去給他拉紙,等到寫累了就喊他練習寫字,漸漸地王岳漢愛上了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