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桂花鎮的結果 展開

桂花鎮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下轄鎮

桂花鎮位於四川彭州市境西部、土溪河兩岸。東鄰九隴、隆豐鎮,南連慶興鄉,西接都江堰市,北靠磁峰鎮。桂花鎮地處彭州市西北,距城區17公里,是一個有山、丘、壩的丘區大鎮。常住人口34411人(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磁峰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桂花鎮管轄,桂花鎮人民政府駐金桂西街264號。

地理環境


1992年由原桂花鄉與豐樂鄉合併后建立桂花鎮。幅員面積64.41平方千米。轄桂花社區、豐樂社區兩個社區和14個村。常住人口34411人(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漢族為主,有回、藏、羌族等5個少數民族。鎮政府駐地桂花場,距天彭鎮22公里。慶(興)桂(花)公路、彭(州)灌(都江堰)公路呈"丁"字形過境。此外,鎮內有川西旅遊環線南北橫穿,即將新建成的新彭白公路將東西貫穿。
桂花鎮地處丘陵區,平均海拔730米。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100毫米。土溪河、蒲陽河流經境內,絕大部分農田屬自流灌溉。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經濟作物有茶葉、柑桔等,手工業主營竹器編織。還是彭州市的奶牛生產基地。工業以土陶、琉璃瓦著名,享有"陶瓷之鄉"的美譽,2006年桂花土陶申請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進而申請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目前琉璃瓦、土陶製品戶達39家,年產各式琉璃瓦8000多萬件,產值5000萬元,銷售收入4500萬元,利稅400多萬元。現已形成以生產琉璃瓦、琉璃瓦裝飾件、彩釉牆地磚以及陶制生活用品為主的陶瓷工業規模經濟。境內風景名勝旅遊地有葛麻庵、張松墓、三聖寺、羅漢洞水庫等。
桂花鎮
桂花鎮

社會


產業發展

1、以“兩桃一竹”為重點,促進現代農業大發展
根據我鎮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我們確立了“十里桃花山、二十里竹海、千畝獼猴桃園、萬畝有機生態園”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具體地講就是,以川西旅遊環線“十里桃花山、千畝桃花園”十字形休閑觀光帶為主線,以沂水有機生態農業示範區輻射全鎮為目標,以“千畝獼猴桃園區”為建設核心,大力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及配套基地建設,圍繞山丘地勢大力發展竹木產業,逐步實現林業休閑產業化,全力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形成“十里桃花山”休閑觀光帶,“二十里竹海”休閑觀光帶,插旗、衡州、一龍循環經濟觀光區,龍頭、一龍、雙紅、利濟、雙林、清橋、燈塔獼猴桃及糧菜經濟區,建設沂水有機農業生態休閑觀光園,建設林業休閑觀光帶等六大現代觀光農業帶。
2、以打造“兩園”為核心,促進工業經濟大跨越
“兩園”,即桂陶文化產業園和現代建材產業園。桂陶是桂花的特色產業,大大小小制陶企業50餘家,年產值9000餘萬元。我們規劃了桂陶文化產業園,今後將集中精力重點打造。在災后重建期間,我們先後引進了投資5個億的四川中節能和投資20個億的四川蘭豐水泥落戶。中節能一期已於2009年竣工投產,蘭豐水泥一期也竣工點火。這兩個企業的落戶使我鎮鎮域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
今後我們將按照土陶產業做精做專、現代建材產業做大做強的思路建設好“兩園”,為鎮域經濟的大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3、結合桂花實際,我鎮第三產業發展應突出人文特色,以品牌化、特色化取勝。
將現代生態農業、土陶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以特色文化體驗為目的,生態觀光農業和休閑度假為切入點,將桂花鎮建設為成都市知名的土陶體驗目的地。
4、進一步強化鎮村幹部隊伍建設,為我鎮產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全鎮以整頓幹部作風為重點,全面開展“講規矩、講效率、講執行力”的“三講”活動,著力在全鎮範圍內營造“講政治、守規矩、努力幹事”的良好工作氛圍,培養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基層幹部,為加快推進三大產業良性互動提供堅實保障。
5、點線面產業發展優勢互補、三大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桂花鎮
桂花鎮
點線面產業發展優勢互補、三大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是一個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需要好幾年的時間,甚至是十幾年,因此,鎮黨委立足桂花當前實際,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產業發展規劃,用五年時間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形成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領導關懷

2008年12月9日,成都市政協副主席何紹華率市工商聯、市總工會和市會展辦等市級部門赴彭州市桂花鎮督查指導災后農村永久性住房建設施工進度、工程質量和受災群眾安全過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