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黃河大橋

公鐵兩用橋

鄭新黃河大橋(Zhengxin Yellow River Bridge),原稱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是中國河南省境內一座連接鄭州市惠濟區和新鄉市原陽縣的黃河大橋,是107國道複線工程與京廣高速鐵路共同跨越黃河的公用特大橋樑。

鄭新黃河大橋於2007年7月動工建設,公路部分於2010年9月29日通車運營;高速鐵路部分於2012年12月26日通車運營。

鄭新黃河大橋公路北連接線起點在原陽縣同107國道順接,於鄭州市金水區小賀庄接107國道輔道處終止,全線長24.277千米。公路橋全長11.645千米,其中公鐵合建長度達9.177千米;公路部分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鐵路部分為雙線高速鐵路;項目投資總額49.8億元人民幣。

簡介


鄭新黃河大橋(原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是鄭州至新鄉G107複線工程及京廣鐵路客運專線跨越黃河的共用特大橋樑,橋位距上游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約7km。公路北連接線起點在原陽縣祝樓鄉閻庄南同G107順接,向南經原陽縣原武鎮與鄭焦晉高速相交,設互通立交1座,然後以預應力砼連續箱梁跨越黃河北大堤,跨黃河部分為公鐵合建大橋,公鐵合建長9.177km。公路經鄭州市惠濟區申庄村西側與規劃的北四環相交設互通立交1座,終點位於鄭州市金水區小賀庄接G107輔道。公路部分全長11.646公里,公鐵合建長度為9.177公里。目前是黃河上最長,也是河南省境內第一座特大型公鐵兩用橋,公路部分設計荷載標準為標準公路一級的1.3倍,設計時速為每小時一百公里。
鄭新黃河大橋
鄭新黃河大橋

建築設計


橋樑結構

設計特點
鄭新黃河大橋設計為斜拉橋,主橋設計為“六塔七跨”。大橋由水上雙層主橋、黃河大堤內引橋、黃河大堤外引橋、六座“人”形塔柱組成,主橋路段呈南至北方向布置;大橋公鐵合建部分採用公路在上鐵路在下的上下雙層布置。
鄭新黃河大橋
鄭新黃河大橋
結構特點
鄭新黃河大橋有四種結構形式,主橋採用主跨三主桁六塔單索麵連續鋼桁梁斜拉橋結構;黃河大堤內引橋為連續箱梁結構;跨黃河大堤為預應力變截面箱形梁結構;黃河大堤外引橋為先簡支后連續T型梁結構。主桁採用無豎桿的三角形桁式,橫向布置為三片桁,中桁垂直,邊桁傾斜,主桁鋼材採用Q370qE,中主桁布置橋塔。

設計參數

鄭新黃河大橋上層公路橋面寬32.5米,下層為雙線客運專線,線間距7米。公鐵合建段長9176.548米,其中主橋孔跨布設為(120+5×168+120+5×120)米,分兩聯布置,總長1684米。第一聯採用(120+5×168+120)米的跨徑布置,第二聯採用(120+3×120+120)米的跨徑布置,桁高14米,節間距12米,傾斜角度14.036°,下弦桁間距8.5米,桁寬17米,上弦桁間距12米,桁寬24米,塔高37米,每個主塔布置5對斜拉索。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公路:一級公路;鐵路:高速鐵路
設計速度公路:100千米/小時;鐵路:35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公路:雙向六車道;鐵路:雙線
荷載標準公路:I級;標準荷載1.3倍
設計壽命100年
抗震等級8級

設備設施


照明設施
截至2010年10月,鄭新黃河大橋公路照明系統使用LED節能燈具,該燈具在河南省公路橋樑建設中系首次使用。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截至2010年9月,大橋收費標準為10座以下(不含10座),每車次15元,10―25座(不含25座)客車和23卧以下(不含23卧)卧鋪客車,每車次30元;25座以上客車及23座以上卧鋪客車,每車次50元;載貨類機動車,基本費率6元/噸車次,優惠費率2.5元/噸車次;其中車貨總重量小於或等於15噸的車輛按基本費率計收,15至49噸的車輛,15噸以下按基本費率計收,15噸以上部分按優惠費率計收,計費不足15元時按15元計收。
2020年3月5日零時起,豫A車牌7座及以下小客車行駛鄭新黃河大橋無優惠。但仍然享受交通運輸部施行的疫情期間收費公路免費政策。

交通流量

截至2015年底,鄭新黃河大橋車流量達326萬輛,為2010年開通時車流量的174.81%。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鄭新黃河大橋在建設過程中採用以下技術和工藝,具體如下:
1、鄭新黃河大橋混凝土用量超過140萬立方米,推廣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合理添加聚羧酸、粉煤灰等外加劑或礦物摻合料,並通過多次試驗優化配合比設計,有效保證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
2、鄭州黃河大橋建設採用LED新型節能路燈代替傳統高壓鈉燈,由每40米一個斷面設4支400瓦高壓鈉燈,改為設2支186瓦LED新型節能路燈,平均照度達到32雷克司,全橋每年節約電能150萬度。
3、瀝青混凝土路面國際平整度指數IRI平均值為1.236(米/千米),相當於連續測定標準差0.74毫米,小於省交通運輸廳要求的0.8毫米,達到創優標準。同時在路面結構中採用了新材料,中面層添加了多樂福抗車轍劑,提高了路面抗高溫性能,主橋採用多組分環氧瀝青新型複合材料對橋面鋪裝層進行防水處理,具有高強度、高粘結力、高柔韌性的特點。
4、在主橋河道段設置聚碳酸酯(PC)風障障條,橋面在11級暴風條件下,風障條可將橋面風速降至8級左右,可以保證車輛安全通行。
5、收費大棚採用外掛鋁單板噴防真岩片漆工藝;岩片漆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外牆裝飾材料,由高分子聚合物、彩色岩片、天然石砂和無機亮片拌和噴塗而成。具有色彩逼真、抗酸鹼、抗老化、抗紫外線、耐擦洗、施工方便的特點。
6、收費島防撞設施採用專利技術:單波梁防撞墊和算盤珠護欄。

榮譽表彰

2016年3月,鄭新黃河大橋獲得2014年至2015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建設意義


鄭新黃河大橋項目的建設,對緩解107國道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交通瓶頸,完善我省交通運輸網路,加強鄭州、新鄉兩市合作交流,加快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實現黃河兩岸城市資源共享、產業互補、生態共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快速全面協調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歷程


2007年7月,鄭新黃河大橋開工建設。
2010年9月26日,鄭新黃河大橋通過交工驗收;9月29日上午9:00,大橋公路部分通車試運行。
2012年12月26日,石武高速鐵路石鄭段正式開通,鄭新黃河大橋鐵路部分通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公鐵兩用大橋、河南省第一座跨越黃河的公鐵兩用大橋。
鄭新黃河大橋
鄭新黃河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