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熊猴

假熊猴

假熊猴所屬假熊猴(北狐猴)屬,近猴科 (plesiadapidae)是比較確定和材料較多的早期靈長類,但它們不是現生靈長類的祖先。始新世是低等狐猴類繁多的時期,在歐洲、北美始新統的堆積中,發現過種類繁多的狐猴類型的化石,已知有保存完好的頭骨、下頜骨、牙齒和一些肢骨。主要生活在北美。

假熊猴科簡介


假熊猴
假熊猴
假熊猴科是兔猴類中出現最早、種類最多、分佈最廣泛的一個科,可分成兩個亞科,一個亞科主要分佈於北美洲,少數見於歐洲,時代為始新世早期和中期;另外一個亞科分佈於歐亞大陸和非洲,以歐洲最多,但有一個屬分佈於北美,時代為古新世早期至晚期,這個類群原本被置於兔猴科,並且沒有單獨列為亞科,但現在則作為假熊猴科的一個亞科。北狐猴科是北美洲僅有的狐猴型靈長類,其中始新世中期的假熊猴屬notharctus是最著名的成員。假熊猴最初發現於美國的懷俄明州,現在已經發現了很多相當完整的標本。假熊猴是樹棲的食葉動物,與現在的狐猴非常相似,不過體形更加粗壯,而腦量則較小。假熊猴的後肢很長,尾巴也長,手腳有抓握能力,眼睛有立體視覺,適合在樹上運動,並可能和一些現代原猴類一樣有比較好的跳躍能力。在歐洲的代表最有名的則為高帝納猴pronycticebus neglectus=godinotia neglecta。高帝納猴在德國的梅塞爾頁岩發現過一具幾乎完整的骨骼,其特徵介於北狐猴 科和兔猴科之間。據推測,這是一類四足行走的可以跳躍的樹棲動物,但是不象北狐猴那樣行動敏捷,善於跳躍,也不像兔猴那樣行動遲緩。

物種發現


全球知名非營利性環保組織“保護國際”(CI)上周宣布,他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隻潛在新種叉斑鼠狐猴。這隻狐猴頭部總是上下晃動,叫聲響亮、高亢,給科學家尋找它的蹤跡提供了線索。
頭部上下晃動
這隻狐猴發現於馬達加斯加東北部一處名為達瑞納(Daraina)的保護區。早在1995年,現任“保護國際”主席拉塞爾·米特麥爾(Russell Mittermeier)首次就發現了這隻松鼠大小的生物,2010年10月,一個米特麥爾參加的研究小組重返這片森林尋找它時,又發現了一隻雄性狐猴。
假熊猴
假熊猴
與其它四種已知叉斑鼠狐猴物種相比,新發現的鼠狐猴看起來“色型稍有不同”。已知四種叉斑鼠狐猴猴都具有黑色Y形條紋線:兩條黑線從眼睛上方開始,一直延伸到頭頂的位置相交,形成了一個Y字型。基因檢測結果將會證明這隻新發現的狐猴是否真是第五種叉斑鼠狐猴。米特麥爾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來自馬達加斯加島的又一重大發現。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上最能體現生物多樣性、也是最獨特的地方之一。我們將在這裡繼續尋找叉斑鼠狐猴及其他新的動植物物種。馬達加斯加島的環境遭受了相當嚴重的破壞,已經喪失了90%以上的原始植被。”
給狐猴做檢查
雖然探險小組輕而易舉就發現了這隻雄性狐猴,但捉到它並非易事:它在樹梢間來回穿梭,科學家只能根據它的叫聲一路追趕,穿越了茂密的森林。最終,一名成員向這隻成年雄性狐猴射出了一針鎮定劑,令其整晚昏昏欲睡,安靜下來,並在第二天給它做了檢查(如圖所示)。科學家從它的體內抽取了血液樣本,安裝了個微型晶元,然後將其放歸森林。DNA檢測結果將會確定這隻狐猴是否是新的叉斑鼠狐猴種。
神秘的樹棲動物
這個潛在的新種狐猴是典型的樹棲動物。它手腳很大,易於抓住樹枝,舌頭較長易於攝食花蜜,有幾顆牙齒專用於啃樹皮。目前,科學家對這隻狐猴的情況知之甚少,“保護國際”專家懷疑它很可能是一種因棲息地喪失而瀕臨滅絕的物種。
百里挑一
假熊猴
假熊猴
如果這被證實是新種叉斑鼠狐猴,那它就是100個狐猴物種之一,目前,所有的狐猴物種僅生存於馬達加斯加島。過去十年間,科學家至少發現了40多個新狐猴物種,其中大部分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破壞。“保護國際”在一份聲明中稱:“當務之急是尋找剩餘的狐猴物種並對它們進行分類,而更重要的是,保護它們的棲息地,這也是人們食物和收入的來源。”
生存面臨威脅
與馬達加斯加島上其他靈長類動物不同,包括新發現的叉斑鼠狐猴在內的所有狐猴的進化相對獨立。科學家認為,這些狐猴的祖先以前生活在非洲東南部,一次偶然的機會,飄洋過海來到馬達加斯加島。據“保護國際”專家介紹,由於馬達加斯加島有著截然不同的棲息地,為了在這裡生存下去,每個物種都在不斷進化以適應新環境。
米特麥爾說:“對馬達加斯加剩餘自然森林的保護,應被列為世界自然資源保護的首要任務之一。這些森林是世界上許多珍稀物種的棲息地,還為當地人提供了清潔飲用水、食物、纖維及其他生態系統服務。”(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