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杉
松目松科油杉屬植物
油杉〔拉丁學名: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松科,油杉屬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達1米以上;樹皮黃褐色或暗褐色,縱裂或塊狀脫落;1年生枝紅褐色,無毛或有毛,2~3年生小枝灰色或淡黃褐色。葉在側枝上排列成兩列,球果圓柱形,種子有膜質闊翅,種翅中上部較寬,與種鱗近等長。2~3月開花,球果10~11月成熟。
主要分佈在越南北部、香港和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江西、雲南及浙江。
樹形優雅美觀,可作庭園綠化樹種。有消腫解毒的作用。
百年油杉
油杉
陽性樹種,喜暖濕氣候,在酸性紅壤或黃壤中生長良好。分佈區地處南亞熱帶至中亞熱帶邊緣,主要位於東南沿海地區,向西分佈於廣西南部海拔較低的低山區。夏秋氣溫較高,冬春溫涼,年平均溫17~23℃,極端最低溫-3℃,年降雨量1100~1600毫米,春夏雨日多,秋冬乾燥。油杉為深根性喜光樹種,對土壤適應性廣,能在酸性山地土壤(pH值4.5~5)和鈣質土上生長,耐乾旱瘠薄;在深厚肥潤,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迅速。
III級 已載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和《廣東省珍稀瀕危植物圖譜》。
漸危種。由於人為干擾,破壞嚴重,成片森林極少。多散生在闊葉林中。
封禁保護,對古樹掛牌保護,採種育苗,推廣人工造林。
僅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廟附近和風景區,如福州的湧泉寺、莆田的西岩寺,已實行封禁保護。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應儘快給予保護。
油杉
油杉萌芽力極強,亦可用萌芽更新恢復成林。
油杉幼苗耐陰、怕水澇。因此,圃地應選擇地勢較平坦或略有傾斜易於排灌的半陰、半陽或陰坡地;土壤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呈酸性的沙質壤土或輕粘壤土;宜選用水田或生荒地。不要選用前茬作物為蔬菜或育過針葉樹苗的土地。以減少病蟲害。
這是培育壯苗的物質基礎。在全墾的基礎上起畦,畦的規格:床高15~20厘米,寬約1米,長10~20米,苗床方向可依地形而已,但以南北向為好。床面要求土細、平整。最好做成略呈拱面式的,以利排水。
油杉育苗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播種前6~10天施放草木灰和鈣鎂磷肥共同漚過的基肥。施肥量沒公頃6~9公斤,磷肥2250~3000公斤,或腐熟的圈肥6~9公斤。基肥和畦面土要均勻。放基肥的同時加入適量的油杉或松樹林表土,有利於接種菌根。
由於油杉的種子采自天然母樹林,母樹良莠不一。因此苗木分化較大。全面採取以上育苗技術措施。一年生苗高20~35厘米,二年生苗高40~80厘米,一般來說,高20厘米以上的苗木方能出圃上山造林。
油杉枝瘤病
油杉
防治措施:結合撫育管理,將主幹受害的幼樹及時加以清除,對較大植株上染病的枝條也應加以清除。清除工作應在乾旱季節進行,清除下來的病枝或主幹應集中燒毀。在發病較多的幼林內,必要時可在春末夏初定期噴撒殺菌劑以保護健康幼樹。中年以上的油杉林受枝瘤病的影響不大,沒有必要採取防治措施。
油杉矮槲寄生性病害
癥狀:油杉矮槲寄生性病害的診斷,主要根據寄生植株的存在。寄生植株脫落後,常在侵入部位的表面留有一個杯狀窩,另一個顯著癥狀特徵是寄主植物病部常表現叢枝現象。在病株枝幹上,寄生物著生處顯現紡錘形腫大,由於病部組織的死亡和寄生物的脫落,最後留下潰瘍型的腫大部分。立木腐杉菌易從病部傷口侵入,加速病株衰亡。遇有大風天氣,病株易從病部析斷,油杉矮槲寄生侵染的部位多在樹冠中、下部枝條上,病部以上針葉短小,呈黃綠色,病枝頂稍及樹冠上部逐漸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治油杉矮槲寄生性病害首先應加強林區的經營管理。結合撫育採伐,清除病樹病枝,消滅侵染源。應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油杉顯脈松寄生害
油杉[松目松科植物]
防治措施:加強林區的經營管理,結合撫育間伐,及時清理病株上的寄生物。清理工作以在每年2~8月間為宜,避免在果實成熟期清理,造成人為傳播。清理病枝時應至少在寄生物著生處以下30cm處加以截除。如果寄生物著生在大枝或主幹上,不便截除時,可將寄生物從基部修剪掉,以阻止寄生物進行光合作用。在清理后的2—3年內連續將寄生物新抽發的寄生植株加以修除。也可在修除寄生植株后,將緊貼寄生物著生處周圍的寄主樹樹皮截除一小部分,以抑制寄生物抽發新植株。
此外,華山松球果象、思茅松毛蟲、日本單蛻盾蚧等也會對油杉造成危害。
油杉是分佈最南的種類,對於研究油杉地理分佈及海南島植物區系有一定的價值。
木材紋理直,結構細,為建築、傢具、船艙、面板等良材。
樹形優雅美觀,可作庭園綠化樹種。
【性味】淡;葉味微酸;性平。
【功能主治】消腫解毒。主癰疽瘡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