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奴闍

羅摩奴闍

羅摩奴闍(梵Rāmānuja;1017~1127,一說1055~1137),印度吠檀多學派宗教家、哲學家。生於南印度馬德拉斯市。早年從耶達伐婆羅迦(Yādavaprakāśa)學習商羯羅派的不二論,但由於與該派之主張格格不入,遂離開耶達伐婆羅迦,而自創‘制限不二論’,創立羅摩奴闍派。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註釋《梵經》的《吉祥注》(Shrī-bhāṣya)、闡明《奧義書》的《吠陀義綱要》(Vedārtha-samgraha);此外,晚年也曾註釋《薄伽梵歌》等書。

創立教派


歷史

羅摩奴闍派為印度教支派之一,系羅摩奴闍(Rāmānuja)所創,基本理論為‘制限不二論’,主張信愛瑜伽(bhaktiyoga),以為凡人若想獲得解脫,不能祗修練智性,而且更應以熱誠及敬慕絕對皈依人格神(即毗濕奴)。由於皈信毗濕奴而超越階級與種姓之差別,因而可打開恩寵與解脫之道。此外,本派另一顯著的特色是將《奧義書》的哲學思想融入毗濕奴信仰之中,此種思想對後世之影響甚為深遠。
十三世紀時,本派分裂成南方派(Teñgalai)與北方派(Vaḍagalai)二派。南方派的立場較北方派激進,更重視無條件的歸依神。而且,南方派使用俗語(北方派則使用雅語),故較易使民眾產生共鳴。

教義

羅摩奴闍融合婆羅門哲學與大眾的毗濕奴信仰,主張吠檀多哲學的梵與毗濕奴派的最高人格神羅摩衍那為同一,認為梵是無限,具備完全無缺的屬性,為世界之動力因。梵、個我、物質世界三者,皆是實在,各各有不同而明確的本性,但三者有不可分離的關係,即梵與個我、物質世界不一不異。個我及物質世界為梵的身體,因此梵為兩個實在所限定;此被限定的梵,與個我、物質世界是同一的實在。此種哲學論點,被稱為制限不二論(Viśiṣṭaad-vaita)。
羅摩奴闍此種有神論的吠檀多哲學,強調由信愛而絕對歸依(prapatti)主宰神。求解脫者若實踐種種宗教上的義務,信愛神,則能得到神的恩寵,覆蓋個我的黑暗乃得以被驅除。由於羅摩奴闍以殊利朗干(Shrīrangam)為根據地的遊歷,以及以泰米爾(Tamil)語布教,使其絕對歸一之教法對南印度一帶的民眾有很大的影響,成為中世印度教改革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