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蒿

桔梗目菊科植物

蒙古蒿(學名: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ex Bess.)Nakai)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細,側根多;根狀莖短,半木質化,高可達120厘米,具明顯縱棱;分枝多,葉紙質或薄紙質,上面綠色,上部葉片與苞片葉卵形或長卵形,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或線形,無裂齒或偶有淺裂齒,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橢圓形,無梗,直立或傾斜,有線形小苞葉,總苞片覆瓦狀排列,雌花花冠狹管狀,檐部具裂齒,紫色,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反卷,叉端尖;兩性花,花冠管狀,背面具黃色小腺點,檐部紫紅色,花藥線形,瘦果小,長圓狀倒卵形。8-10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及貴州等省區;蒙古、朝鮮、日本及俄羅斯也有分佈。

蒙古蒿在春季的幼苗馬、牛、羊均採食,秋季,特別是在下霜后和冬季,各種家畜採食,但小家畜更喜食。蒙古蒿全草入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

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根:根細,側根多;根狀莖短,半木質化,直徑4-7毫米,有少數營養枝。
莖:莖少數或單生,高40-120厘米,具明顯縱棱;分枝多,長(6-)10-20厘米,斜向上或略開展;莖、枝初時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后稍稀疏。
葉:葉紙質或薄紙質,上面綠色,初時被蛛絲狀柔毛,后漸稀疏或近無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下部葉卵形或寬卵形,二回羽狀全裂或深裂,第一回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長圓形,再次羽狀深裂或為淺裂齒,葉柄長,兩側常有小裂齒,花期葉萎謝;中部葉卵形、近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5-9厘米,寬4-6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再次羽狀全裂,稀深裂或3裂,小裂片披針形、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邊緣不反卷,基部漸狹成短柄,葉柄長0.5-2厘米,兩側偶有1-2枚小裂齒,基部常有小型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卵形或長卵形,羽狀全裂或5或3全裂,裂片披針形或線形,無裂齒或偶有1-30淺裂齒,無柄。
蒙古蒿
蒙古蒿
花:頭狀花序多數,橢圓形,直徑1.5-2毫米,無梗,直立或傾斜,有線形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密集的穗狀花序,稀少為略疏鬆的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狹窄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較小,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毛,邊緣狹膜質,中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邊寬膜質,內層總苞片橢圓形,半膜質,背面近無毛;雌花5-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反卷,叉端尖;兩性花8一15朵,花冠管狀,背面具黃色小腺點,檐部紫紅色,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
果:瘦果小,長圓狀倒卵形。
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蒙古蒿
蒙古蒿
多生於中或低海拔地區的山坡、灌叢、河湖岸邊及路旁等,西北、華北地區還見於森林草原、草原和干河谷等地區。
該種廣佈於森林草原帶的草原和草甸的伴生種,特別在大興安嶺以西西側山麓,東北平原,固定沙丘,山前丘陵地區分佈最廣,屬於溫帶中生植物。經常生長在河岸沙地、草甸、河谷,撂荒地上,也經常侵入耕地、路旁。在草甸、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群落中均能見到,經常是羊草草原、線葉菊雜類草草原、貝加爾針茅草原的伴生種。在局部低濕的草甸中可以形成小群聚。

分佈範圍


蒙古蒿
蒙古蒿
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北部)、台灣(中部高山地區)、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四川及貴州等省區;蒙古、朝鮮、日本及俄羅斯(西伯利亞)也有分佈。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蒙古蒿的適口性不高,在春季的幼苗馬、牛、羊均採食,到了夏季由於該種枝莖粗硬,其他優良牧草均已長出,生長茂盛。因此,各種家畜基本不採食。但是到了秋季,特別是在下霜后和冬季,各種家畜均採食,但小家畜更喜食。刈割后調製乾草飼養各種家畜均喜食。從其化學成分(表81)的含量分析,該種屬營養中下等牧草。

實用價值

全草入葯,作“艾,”(家艾)的代用品,有溫經、止血、散寒、祛濕等作用。另可提取芳香油,供化工工業用;全株作牲畜飼料,又可作纖維與造紙的原料。

藥用價值

蒙古嵩圖冊
蒙古嵩圖冊
【藥名】:蒙古蒿
【拼音】:MENGGUHAO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菊科植物蒙古蒿的葉。
【功效】:祛風散寒、散瘀消腫、理氣安胎。
【主治】:治感冒咳嗽、皮膚濕瘡、疥癬、痛經、胎動不安、功能性子宮出血、風寒外襲、表氣鬱閉、全身悉痛、發熱惡寒、咳嗽咳痰、痰白清稀、苔薄白、脈浮緊、濕瘡瘙癢、流產。
【性味歸經】:辛、苦,溫。肺、心、肝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外用:炙患處。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內蒙古。
【拉丁名】: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
【考證】:始載於《內蒙古中草藥》。
中藥化學成分】:《化學學報》41(8),734,1983):“鮮葉和嫩枝含揮髮油,成分有2一甲基丁烯一(2一methyl一2一butene)、甲叉環戊烷(methylene cyclopentane)、a一側柏烯(a一thujene)、a一蒎烯、莰烯等30個成分。”

近種區別


艾葉與蒙古蒿葉的對比
艾葉蒙古蒿
葉片多呈卵狀橢回形,長6-9厘米,寬4-8厘米葉片多呈長三角形,長6-12厘米,寬5-7厘米
羽狀深裂或淺裂羽狀深裂
側裂片橢口狀披針形,具不規則的粗鋸齒側裂片條狀披針形至條形,羽狀淺裂或不裂
無假託葉有的具假託葉3-4對
中裂片常3裂,具齒中裂片常3裂,無齒
上表面灰綠色,深黃綠色,具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上表面深綠色,近無毛
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下表面被白色短絨毛(中脈除外)
氣清香,味苦氣特異,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