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西寺塔的結果 展開

西寺塔

雲南昆明市的密檐式空心磚塔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於東寺街中段西側,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與東寺塔對峙,一起歷經昆明風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見證。在二月的梅花和煙雨中,“雙塔煙雨”成為明清時的“昆明八景”之一。

外觀


昆明西寺塔
昆明西寺塔
西寺塔是13級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約40.5米。始建 於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歷時30年方建成。1984年修葺時發現刻有南詔字型大小“天啟十年”(859年)的磚刻。也證明中原燒磚技術,南詔時已傳入昆明。塔設金剛塔基三層,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券門通塔內,塔內設方井小室通頂部,室內有木梯可登臨塔頂層。塔從第二層開始,以奇偶數層交錯設佛龕和券洞,佛龕雕菩薩坐像,券門起通風透光作用。塔身挑檐浮雕,外形優美,體現了唐代古塔流暢、雄偉的建築特點。塔頂為銅質塔剎,高5米,由相輪、傘蓋牟尼珠等組成。作為雲南古塔的特點之一,塔頂四角各立銅質金雞,為佛家大鵬迦奴羅,雲南古時多水患,塔頂置迦奴羅以鎮為禍水患的惡龍。歷史上西寺塔曾多次修葺,明弘治十二年昆明大地震,塔傾倒過半,四年後重修,於塔身開設券門和佛龕;康熙六年,名僧德潤又修葺;道光十三年大地震,塔遭嚴重損壞,塔身傾斜,塔剎毀壞,1983年又進行維修。雖經多次修葺,西寺塔仍不失其雄偉形貌。

文化


作為文化的象徵之一,西寺塔既是佛塔,又是夜行的指路燈塔,塔內第六層佛龕內發現的明弘治十六年《建塔存功記》石碑記載:西寺塔“暮夜燃光明,華燈移照,燦爛宛如列宿,環熠下土,鈴鐸聲聞四野。四方來者至碧雞、金馬,竦視而先悅焉。”古時西寺塔作為指路燈塔,指引旅人夜間行進的方向,帶給疲倦的行人無盡的振奮,成為昆明一大勝景。那明媚的燈光和清脆的鈴聲,彷彿在述說世間不盡的悲歡離合和遙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