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合的結果 展開
張合
博士生導師
張合,1957年8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2021年8月1日,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技術科學部)。
1982年7月,從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物理師資班畢業,隨後在華東工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專攻引信技術,於1985年獲得工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后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獲博士學位。1994-1995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1、總裝備部引信火工品專家組成員;
2、《探測與控制學報》編委;
3、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所長。
工匠精神鑄就國之利器
參加工作至今,張合教授始終兢兢業業致力於靈巧引信的發展。據張教授解釋,現代武器對彈藥精確打擊、單發命中和毀傷能力的要求更高,而引信是決定彈藥最終成本和價值的核心,炸點控制不準和啞彈(已經發射使用,但未爆炸的彈頭)會使彈藥毀傷能力急劇下降,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費。因此,他目前的研究課題主要側重於引信與武器系統信息交聯、彈藥的定距精確起爆控制、激光與磁複合探測、複雜硬目標侵徹起爆控制等幾大領域。在計轉數定距與信息交聯技術的研發上,張合教授開創性地提出了武器系統對目標的精確打擊與高效毀傷的新理論和新方法,對我國現在與未來武器終端的信息化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自“九五”以來,他作為裝發部(原總裝)某專家組副組長、軍委科技委某專家組組長,規劃引信的中長期發展技術體系,主持過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總裝重點基金與預先研究、武器裝備型號、軍委科技委基礎加強、某重點課題等各類科研項目達三十餘項,他帶領的團隊在重大裝備的感測器、精細探測、靈巧與智能控制等技術方面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與技術儲備。於2009年獲評“工信部國防科技創新團隊”,並連續獲得2017、2018年度南京理工大學“先進集體”稱號。基於張教授為國防事業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他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進步二等獎2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三十多年來,張教授申請各類專利達62項,其中含國際專利2項,目前受理的發明專利有17項,成為南理工名副其實的“專利達人”。
張合
輝煌的成就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嘔心瀝血與精益求精。一個裝備型號新方案的提出,需要整個團隊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實現。從設計成功到交付工廠小批量加工、從樣機性能測試到靶場試驗、結果分析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儘管在張教授與團隊的不斷進取下,這個周期已經可以縮短到20天,但每一步的細節都離不開張教授的悉心指導與管理,絕不放過一絲出錯的可能性。他說,要做好一件事,除了需要刻苦鑽研,嚴謹的治學態度與團隊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僅要實現這個目標,還要把它做精、做好,我們的目標是要引領國際水平”。
不忘初心譜寫時代華章
張合教授對軍工的熱愛與勤勉源自近現代的數次戰爭帶給中華民族的屈辱。他說:“從甲午海戰到抗日戰爭,再到1999年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軍轟炸,國防的強大直接決定了一個民族的尊嚴。”在張教授看來,國防強大的必要性所在,是不讓中國成為像伊拉克和敘利亞那樣戰亂不斷的國家,因為戰爭帶來的最大傷害是對老百姓的傷害。只有我們國家掌握了具有威懾力的“殺手鐧”,才能真正保護國土安全。1995年,張教授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進行感測器與信號處理研究的經歷對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國外與國內迥然不同的管理體制培養了張教授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民生意識,他於是決心要將感測器技術更多地從民用轉為軍用,以增強國防實力。這是老一輩軍工人的理念,也應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奮鬥的目標。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張教授培養畢業的47名博士和近100名碩士研究生中,大多數都進入了航天和兵器行業工作,為國防事業的發展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校學術委員會成員和機械學科分委會主席,張教授還組織並指導編製本科、研究生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積極推進碩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提高,參與學位論文質量管理規範的制定。
在張教授的學生們眼裡,他既是嚴師,又是慈父。對於學生們的學業與科研,他總是抓得很緊:交代要看的文獻資料、做的實驗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容不得半點馬虎;審看學生論文的時候,語法和標點符號方面的錯誤也必須一個個挑出修改。雖然張教授經常出差,除每周定時兩次工作會外,每隔半個月左右,他總會設法把弟子們召集起來,詢問他們的實驗結果如何、測試的數據是否準確可靠、答辯論文準備的怎樣等,幾乎沒有節假日。“除了學習,張老師平日里對我們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的。每逢傳統佳節尤其是過年,他都會給我們每個人派發‘紅包’,錢和物雖然不多,但足以讓大家心裡倍感溫暖了”,張教授的一位學生如此說。為了解決年輕一代科研人員的後顧之憂,張教授曾自己出錢支持青年教師在南京購買住房,“我跟他們說,啥時候有錢了啥時候還,這樣他們就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學研究上,而不用受物質生活的困擾。”
正是這樣一位愛崗敬業、把國防強大作為畢生追求目標的教授,不僅推動了我國引信技術不斷取得新成就,還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國防科工人才,擔起國防強大、民族復興的重任,為青年一代樹立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好榜樣。
主科方向
1、引信新探測技術
2、引信智能與靈巧化技術
彈藥智能化與靈巧化與引信的性能提高密不可分,引信新的探測技術。如仿生探測、複合探測,將大大提高引信靈巧化、智能化的水平。該研究方向主要針對新的武器平台需求的引信技術開展研究,力求引信的智能化、靈巧化水平上一個新台階。
輔科方向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武器系統與引信交聯技術
引信方位探測與定向起爆技術
武器系統與引信信息交聯是引信技術的前沿研究方向,是未來信息戰中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在反導與近程防護中引信的方位探測與定向起火器技術是提升彈藥毀傷效能的主要手段。
研究領域
作為總師主持某引信型號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國防預研、橫向合作等十多項課題。
學術成就
2011年,54歲的張合教授被評為“江蘇省十大傑出發明人”之一,並曾兩度獲得南京理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優秀學科帶頭人等稱號,2019年又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2021年8月1日,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技術科學部)。
指導博士研究生已畢業16名;出版教材3部;其中獲得南京理工大學優秀教材1部、國防科工委“十五”規劃教材2部;主持並完成國防“九五”、“十五”預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基金、博士點基金等省部級以上項目二十餘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三等獎二項,授權專利7項。
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3項、軟體著作權11項(統計截止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