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飛檐走壁的結果 展開

飛檐走壁

漢語成語

飛檐走壁,漢語成語,拼音:fēi yán zǒu bì,出自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醉了時丟磚掠瓦,到晚來飛檐走壁。”古典名著《水滸傳》。

釋義指練武的人身體輕捷,能在房檐和牆壁上行走如飛。

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武藝高強。

釋義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牆壁。

出處


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醉了時丟磚掠瓦,到晚來飛檐走壁。”

典故


形容武術高強的人身體輕捷,能飛越屋檐,攀登牆壁。
明.無名氏《長生會》二折:“我幼年學道,自小做賊,先學?窟剜牆,次后飛檐走壁,則學打家截道。”
《鏡花緣》八九回:“怪不得麗蓉姐姐說他善能飛檐走壁,只這‘逾牆’二字就可想見了。”亦作“飛牆走壁”。
醒世姻緣傳》六五回:“拿出飛牆走壁的本事,進到庵中。”亦作“飛檐走脊”。
《天雨花》一一回:“小的曾學過飛檐走脊的本事。”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飛檐走脊

用法搭配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武藝高強

例句

● ● 莫非這小偷有飛檐走壁的特異功能?怎麼一眨眼工夫,人就不見了?

英文翻譯


fly over the eaves and run on the walls

拼音


fēi yán zǒu bì

引證解釋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且說時遷是個飛檐走壁的人,不從正路入城,夜間越牆而過。 ”
明 施耐庵 《水滸傳》第八十四回:卻說時遷,他是個飛檐走壁的人,跳牆越城,如登平地。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回:包公奏道:“若論展昭武藝,他有三絕:第一,劍法精奧;第二,袖箭百發百中;第三,他的縱躍法,真有飛檐走壁之能。”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八回:連白玉堂這久慣飛檐走壁的人,竟未知覺,於此可見北俠的本領。
清程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六回:“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
《此中人語·楊八》:“楊八,南匯 人,本梁上君子,飛檐走壁,武藝頗精。”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九章:“這班人還會飛檐走壁呀!”
燕子李三擅長飛檐走壁。
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我們既有圍牆又有垣牆,既有打更的又有坐夜的,他一個毛孩子還能飛檐走壁不成?”。

雙語例句


1. In a alley, a player side of a wall while chasing down a ball.
小衚衕里, 一名球員追球的時候居然展現了一手“飛檐走壁”的絕活兒.
2. All the way acrobatic feats , slippery appeared 2 pipe lines after descending a fetter.
一路飛檐走壁, 滑下鎖鏈后,出現了2道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