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靖姑故居
陳靖姑故居
陳靖姑故居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工農路72號,系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出生地。據《閩都別記》中記載“夫人臨盆時,景雲覆室,紫氣盈庭,閭里稱其,引為吉兆”。現存故居為2004年翻修,佔地300多平方,小巧典雅,現存正殿、龍泉古井、牌坊、放生池、百花圃等建築,常年百花爭妍、綠竹長青。正殿是木構架式內供奉順天聖母、圓通自在天尊、聖父聖母、三十六婆官等諸天神聖。殿中懸掛著“順懿應天”、“崇福佑民”、“母地生靈”等牌匾。
陳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767年),於福州閩縣藤山下渡(今福州市倉山區下渡) ,丈夫劉杞古田縣人。陳靖姑曾向閭山許師傅學法,學成歸來途中,她一路斬妖除邪,扶危濟難,一面廣收弟子。
陳靖姑故居
每年公曆3月份,故居都舉辦“臨水夫人陳靖姑民俗文化節”,發放平安餅、天下娘奶回娘家、祭祀大典、文藝表演、巡安繞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節活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了臨水文化,聖母洪恩。文化節期間,海峽兩岸各家宮觀代表、全球各地信眾集聚閩江之濱、南台之島,共同紀念這位保幼護嬰的平安女神。
2021年8月,陳靖姑故居將擴建加設展示館。
陳靖姑故居
龍泉古井位於陳靖姑故居內的一座大殿旁,井口寬2.8米,井欄高1.5米,井的垂直深度近10米,井內寒氣逼人。民間相傳,陳靖姑就是喝這口井裡的水長大的。還有另一種說法,據《閩都別記·台灣府記》記載,傳說中,陳靖姑在祈雨之前,為方便回娘家,指劍施法,穿洞直通龍潭角。陳靖姑得道后,人們為紀念她,便在她娘家門口建井留念,這就是現在的龍泉古井。
陳靖姑自幼聰明伶俐,三歲能念觀音經咒,七歲攻易傳,十一歲隨母看經說道。十三歲時,父母將她許配與赴任古田縣當教諭的劉勛之子劉杞為妻。然而靖姑心繫蒼生,潛心修道,十五歲孤身前往閭山大法院拜許真君為師誠心學法。靖姑專心勤學苦練,學得各種道術,唯不肯學習扶胎救產、保赤佑童之術。許真君嘆問她為何不學?靖姑對曰:“未嫁之人怎便入穢室,故不學也。”三年後,靖姑學成歸家,運用所學法術和聰明智慧,幫助閩都百姓斬妖除魔、救貧扶弱。十八歲到古田成婚。婚後協助夫君奔走福州地區各地,辦理各種疑難案件。並與李三娘,林九娘結為金蘭,降妖伏魔,治病救人,聞名遐邇。廿四歲時,閩都遭遇百年大旱,百姓民不聊生。當時靖姑懷孕居家,遵師命不得動用法器。因其兄陳守元奉令祈雨未果罪該斬首,不得已求她相助。靖姑為拯救閩都百姓,見義勇為,脫胎後到龍潭角祈雨,拯救了萬民,不幸被“長坑鬼”暗害小產而亡。靖姑身殉時,立誓:“吾死後不救人產難,不為神也!”於是她靈魂重生后,趕往閭山懇求恩師許真君再傳救產保胎之法,願救天下婦女之產難。學成返回屢救產護胎,保赤佑童。靖姑遁地騰空,被認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法力無邊,有求必應。
歷史上靖姑因功績而多次受封,如以斬蛇功,閩王磷封其為“順懿夫人”;以護國功,封其為“崇福臨水夫人”;以祈雨功,封其為“崇福昭惠夫人”,以救產功,歷代受皇封“天都鎮國顯應崇福大奶夫人”、“天仙聖母”、“順天聖母”、“臨水陳太后”等。歷代百姓建宮立觀,禮拜供養,香火鼎盛。
陳靖姑(公元767-791)出生於福州閩縣藤山下渡(今福州市倉山區下渡),據《閩都別記》、《福州府志》等史料記載,父親陳昌為朝廷戶部郎中,陳靖姑受家庭影響,十叄歲去江西閭山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
順天聖母陳靖姑故居文化記錄
請花科儀
懷孕女子多到臨水夫人廟中請保胎符,祈求臨水夫人保佑胎兒平安。
孕婦臨產時,其丈夫或家人便到臨水夫人廟或請香灰或神像供奉於產房,以便請臨水夫人坐鎮保嬰。嬰兒平安降生,須辦酒席感謝臨水夫人鴻恩,並將神像送還宮中,稱“迴鑾”,新生兒從此便有了“奶娘的孩子”這一稱謂,以求獲得臨水夫人的保佑。這種關係一直保持到孩子16歲,通過舉行成丁禮才解除。
過關
陳靖姑故居
第14天要到臨水夫人廟燒一種上面印有“禁沖”的紙錢,稱“開沖”。
第九屆閩台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啟動儀式在位於福州倉山下渡的福州陳靖姑故居內隆重舉行。
由福州倉山區舉辦的閩台陳靖姑民俗文化旅遊節,是以陳靖姑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突出閩台陳靖姑文化交流元素的民俗文化節系列活動。自2008年舉辦以來,至今已經連續舉辦至第九屆,九年以來,這一閩台兩岸文化盛事為海峽兩岸增進相互的了解,溝通相互的友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