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曲江鎮的結果 展開

曲江鎮

雲南建水縣下轄鎮

曲江鎮,該鎮地處東經102°39′28″-102°51′58″,北緯23°49′35″-24°2′45″,位於建水縣西北部,東鄰利民鄉,南與李浩寨鄉、甸尾鄉相連,西與石屏縣接壤,北與通海縣、華寧縣毗鄰。鎮政府駐地,北距通海縣城22公里,南距建水縣城44公里,距省會昆明170公里,距州府蒙自130公里。有高速路通往縣城、州府蒙自、省會昆明,交通便利。是雲南省重點小城鎮之一。截止2020年11月1日,曲江鎮常住人口為60303人。

地理環境


曲江鎮位於雲南省建水縣北部,地處石屏縣、通海縣、華寧縣三縣交界處,東經102°39′28″-102°51′58″、北緯23°49′35″-24°2′45″之間。東鄰利民鄉,南與李浩寨鄉、甸尾鄉相連,西與石屏縣接壤,北與通海縣、華寧縣毗鄰。面積358.91平方千米,有漢、回、彝等民族。
地處壩區,主要地形有壩子、河流、山脈和丘陵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中部為曲江、東山兩個壩子。最高海拔2054米,最低海拔1304米。主要河流有曲江大河、小里寨河、菜園河、白木橋河。主要衝道有馬街沖、老虎箐沖、橋頭小河、東山大石頭河、清水河。晉(寧)思(茅)公路過境。景點有白雲古洞、獅象把關、龍泉勝景、白馬懸蹄、新橋映月等舊志八景,以及大龍潭和小龍潭等。

氣候特點


曲江鎮是一特點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壩區鎮,主要地形有壩子、河流、山脈和丘陵盆地。轄區總面積358.91平方公里,境內最高海拔2054米,最低海拔1304米,氣候為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四季不分明,冬干夏濕,春暖乾燥,熱雨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天然溫室”之稱,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10℃,年平均氣溫為18℃,年平均降雨量800-850毫米,無霜期300天左右。境內主要河流有:曲江大河、小里寨河、菜園河、白木橋河。主要衝道有:馬街沖、老虎箐沖、橋頭小河、東山大石頭河、清水河。

歷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286年,就開始在曲江設置行政機構。漢武帝時期設律高縣,唐設曲江館。明屬建水州的大、小曲鄉,同時設有曲江巡檢司及曲江驛與曲江軍屯。臨安府通判(分掌糧運、督捕、水利的佐官)曾一度移駐曲江。清初,曲江曾一度設為縣治,不久裁撤縣治,仍歸建水管轄。裁縣后仍置巡檢司,又設有關、汛、哨、塘,其中關為箐口關,汛為曲江汛。清設巡檢司、箐口關、曲江訊,國民時期設曲江縣佐。1950年為曲溪縣第一區、第二區。1958年10月,曲溪縣併入建水縣后,原曲溪縣第一、二區改為曲江公社。1959年7月龍街公社和東山公社分別從曲江公社劃出,1960年4月,龍街公社和東山公社併入曲江公社。1961年10月,恢復東山公社(1982年更名東山壩公社)。1978年,曲江公社轄新街、歐營、西山、小里寨、王和營、橋頭、閆家坡、龍街、山田、王馬寨、他龍、觀音廟12個大隊和1個新街居委會,下設156個生產隊,105個自然村,有8045戶、366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1人;東山壩公社轄水寨、干寨、松樹營、興隆、館驛、香木橋、金家莊7個大隊,下設56個生產隊,42個自然村,有3739戶、170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5人。
1984年2月改曲江區、東山壩區,1987年10月改曲江鎮、東山壩鄉。1997年,曲江鎮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4.4萬,其中漢族佔75.5%,彝族佔21.8%,鎮政府駐高官營,轄新街居委地及新街、小里寨、龍街、歐營、西山、山田、閻家坡、橋頭、王寨、觀音廟、王和營、他龍12個行政村;東山壩鄉面積119平方千米,人口2.1萬,漢族佔68%,回族佔18%,鄉政府駐老余坡,轄水寨、干寨、館驛、興隆、金家莊、松樹營、香木橋7個行政村。2003年7月,撤銷曲江鎮、東山壩鄉,合併設立新的曲江鎮,鎮政府駐地新街村;全鎮面積358.91平方千米,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147個自然村(一說146個),2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8143人(2003年末)。2004年,總人口68772人,其中,農業人口63286人,非農業人口5486人;漢族48337人,彝族14702人,回族4620人,哈尼族181人,傣族757人,其他少數民族158人。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3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7538人。

行政區劃


曲江鎮
曲江鎮
現行的曲江鎮是200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由原曲江鎮、原東山壩鄉合併而成。1978年,原曲江公社轄新街、歐營、西山、小里寨、王和營、橋頭、閆家坡、龍街、山田、王馬寨、他龍、觀音廟12個大隊和1個新街居委會,下設156個生產隊105個自然村;原東山壩公社轄水寨、干寨、松樹營、興隆、館驛、香木橋、金家莊7個大隊,下設56個生產隊42個自然村。1984年原曲江公社、東山壩公社改為曲江區公所和東山壩區公所,1987年又改為曲江鎮人民政府和東山壩鄉人民政府,2003年調整行政區劃,原曲江鎮、東山壩鄉合併組建成新的曲江鎮。合併后的曲江鎮轄19個村委會和1個欣榮社區,下設212個村民小組和146個自然村。
名稱區劃代碼
欣榮社區532524107001
新街村532524107201
橋頭村532524107202
閆家坡村532524107203
龍街村532524107204
山田村532524107205
西山村532524107206
小里寨村532524107207
歐營村532524107208
王和營村532524107209
王馬寨村532524107210
他龍村532524107211
觀音廟村532524107212
水寨村532524107213
松樹營村532524107215
興隆村532524107216
金家莊村532524107217
館驛村532524107218
香木橋村532524107219

人口民族


1978年原曲江公社有8045戶366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91人,原東山壩公社有3739戶、1706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5人。2004年曲江鎮共有68772人,其中,農業人口63286人,非農業人口5486人,在總人口中,男性34707人,女性34065人,漢族48337人,佔70.29%,彝族14702人,佔21.38%,回族4620人,佔6.7%,哈尼族181人,佔0.26%,傣族757人,佔1.1%,其他少數民族158人,佔總人口的0.25%。在職職工中,大學本科7人,大學專科47人,中專83人,高中19人,初中9人。農業人口領取獨生子女領證率為7.98%。轄區總面積358.91平方公里,占建水縣總面積的9.47%口密度為190人/平方公里。
根據建水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曲江鎮常住人口為60303人。

社會


城鎮建設

曲江鎮
曲江鎮
1978年曲江集鎮面積僅有0.8平方公里,總長不足3公里的街道,沒有自來水,街道狹窄,房屋破舊是曲江集鎮的真實寫照,1978年後,特別是1990年以後,曲江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1987年投資80萬元,率先建成鎮級地面衛星接收站;1995年投資90萬元,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2003年開通了甸魯壩通信機站;1997年曲江35kv變電站竣工,新架10kv線路13.5公里,曲江鎮現已開通網際網路、行動電話、閉路電視;1990年投資450萬元,建成佔地35畝的曲江農貿市場,2000年投資400萬元佔地32畝的曲江第二農貿市場;1987年以來,先後投資2000萬元新建和擴建欣榮路、興茂街、曲江路,2002年投資2200萬元建設曲江商業步行街;2002曲江被列為全國重點小城鎮建設之一。曲江鎮招商引資力度加大,2002年引進雲南省躍淵公司投資2200萬元合作開發佔地30畝集商業步行街、信息平台綜合樓的曲江綜合停車場;2003年引進紅河錳業公司投資3000萬元建設貧礦富集廠;引進建水縣槐源裝潢建築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00萬元建設了石崗坡選廠;引進四川老闆黃龍超先生投資100萬元建設了曲江鎮生豬定點屠宰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引進上海奉賢區資金50萬元建設了西山小學、大營小學的教學樓。

基礎設施

曲江鎮
曲江鎮
道路交通建設:1978年曲江境內僅有一條橫穿東西的三級柏油路,19個村委會均通有公路,但路面等級差均為土路,1995年投資380萬元修通了從晉思線至潘家營長10公里的水泥路;2000年投資124萬元修通了從曲江集鎮至曲江溫泉3.4公里的水泥路;2004年投資45萬修通了從曲江河堤至橋頭村委會長500米水泥路;投資43萬元修通了從老禹坡至松樹營、興隆村委會的水泥路;2003年投入33萬元修通了從紅坡頭至新子寨的彈石路;投入28萬元修通了從麻栗樹村至晉思線的水泥路;截止2004年曲江鎮有曲江運輸公司、館驛運輸公司、回通運輸公司、路路通四家運輸公司,擁有各類運輸車輛700多輛,再加上各種運輸車輛,曲江鎮交通便利,運輸力量雄厚。2004年曲江鎮現有鎮村公路52公里,其中水泥路12.5公里,沙石路39.5公里,村村公路60公里。水利建設:1978年曲江鎮有引石屏縣小路南龍潭水,全長81公里,可灌溉面積1.4萬畝的紅園山大溝、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長12.76公里,灌溉面積2600畝的雙裕溝、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長16公里,灌溉面積2300畝的大興溝、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長8公里,灌溉面積2000畝的育英溝、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長5公里,灌溉面積1200畝的下河溝、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長5公里,灌溉面積900畝的王和營大溝、有東山大龍潭水,全長5公里,灌溉面積2000畝的興隆大溝、另外,還有龍潭溝,墨沖大溝,小里寨溝,上河溝,西山大溝,歐營大溝等共20條。2004年曲江鎮現有水庫、壩塘109座,總庫容量973萬立方米,大小輸水溝渠150條,總長350千米,泵站75座,流動小抽水機3000多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36298畝,水澆地16244畝,穩產田32000畝,水利化程度65%。2003年投資120萬元完成了曲江大河綜合治理前期上報列項工作。

教育事業

曲江鎮
曲江鎮
機構設置:1978年原曲江公社、東山公社設立教育改革領導小組,1978年撤銷領導小組成立曲江學區和東山壩學區,1986年撤銷學區成立曲江鎮教育管理委員會和東山壩鄉教育管理委員會,2003年撤銷曲江鎮教育管理委員會和東山壩鄉教育管理委員會,合併成立曲江鎮教育管理委員會。2004年撤銷曲江鎮教育管理委員會,成立曲江鎮中心學校。1978年原曲江學區有附設初中班20所,村小19所,在校中小學生7608人,公辦教職工124人。原東山壩鄉學區有附設初中班7所,完小、村小13所,在校中小學生4848人,公辦教職工48人。1997年取銷附設初中班,成立曲江中學和東山中學。2004年曲江鎮共有中學3所,在校中學生2642人,村完小29所,在校小學生6770人,學前班、幼兒園62所,實齡幼兒1904人,中心校共有教職工677人。有多媒體教室17個,計算機教室10個,裝有312台計算機。2004年中學升學率達64.2%,毛入學率102%,輟學率1.5%。小學入學率99.9%,完學91.9%,輟學率0.14%,寄讀班4個班210人。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七十年代末,原曲江、東山的教育基礎設施十分落後,許多校舍均為土木結構,辦學環境差,設施簡陋。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各級政府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原曲江、東山的教育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的改善。為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成立了曲江中學和東山中學,2002年,由鎮出資220萬元購買了部隊營房作為曲江中學校址,並於2002年至2004年投資584萬元建蓋了曲江中學教學大樓及附屬設施;2003年,省教育廳補助25萬元,太平洋保險公司捐贈25萬元,州教育局補助10萬元,縣級補助20萬元,鎮自籌33萬元,共計113萬元建蓋了金家莊小學教學樓、綜合樓、運動場、廁所等設施;2003年,上海奉賢區袁永兵先生捐贈20萬元,州級補助10萬元,縣級補助20萬元,鎮自籌10萬元共計60萬元,建蓋了大營小學教學樓及附屬設施;2003年,上海奉賢區丁龍飛先生捐贈30萬元,縣級補助30萬元,鎮自籌6萬元共計66萬元建蓋了西山小學教學樓及附屬設施;2004年,縣級補助7萬元,鎮自籌27萬元共計34萬元建蓋了鍾營小學教學樓及附屬設施;2004年,鎮自籌12萬元建蓋了大荒田小學教學樓;2004年,華僑黃錦泉先生捐贈25萬元,縣級補助20萬元,鎮自籌15萬元共計60萬元建蓋了上街路小學教學樓;2004年,企業捐贈30萬元,縣級補助20萬元,鎮自籌6萬元共計56萬元建蓋了龍泉小學教學樓;省政協引資30萬元,縣級補助40萬元,鎮自籌50萬元共計120萬元建蓋了水寨小學教學樓。

科技發展

曲江鎮
曲江鎮
七十年代末科學技術十分落後。進入八十年代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下,成立了科委、科協、農技站、水務站、獸醫站、林業站、農機站等農業科技機構,各村委會相繼成立了研究協會,2004年曲江鎮有工程師4人,農藝師5人,畜牧獸醫師4人,主治醫師58人,有農村科技協會21個,會員280人。2004年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50場次,參加人次45652人次,電視講座4次,分發資料650份,出板報8期。改革開放以來,曲江鎮把科技興農、推廣農業適用技術放在十分突出的位子。鎮科委、科協、農推部門、水務站、獸醫站等涉農部門,齊心協力,各施其職,採用宣傳欄,圖片展覽、印發資料,放映科普片,走出去參觀學習,請進來辦講座等多種方式,進行科技培訓,在曲江鎮培養了一大批科技示範戶,土專家,農技師,成為了科技興農的骨幹,推動了曲江鎮科普工作的開展。龍街村委會科技戶強雲同志,用科學方法種植反季蕃茄,畝產達6000多公斤,被人們稱為“蕃茄大王”,1985年光榮地到北京出席全國農村科普工作表彰會受到表彰。農民技師朱培天採用雙膜拱頂法種植冬早黃瓜,畝達一萬多公斤,受到省農科院的高度評價,被聘請到石屏、紅河等地進行技術指導,受到當地政府和農民的好評。1984年原東山壩鄉萬畝中稻樣板獲得了紅河州人民政府三等獎;1991年省“213”工程開始實施,油菜新品種“萬油17號”試驗獲得州政府三等獎;1994年甘蔗噴施速富隆試驗獲得州政府三等獎;1995年省“213”工程獲得縣政府一等獎,3000畝油菜樣板獲得縣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

政治


構設置及職能

黨政辦
協助領導起草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為領導的決策提供積極的建議和參考意見;負責本辦公室職責範圍內的通報、簡報、會議紀要及其他工作文件的起草;負責上級文件的簽收、傳閱,負責書面或電話通知的轉達,並督促、檢查文件及通知精神的落實情況;負責呈報請示、報告,並按領導指示精神及時作出處理;負責管理印鑒,按規定辦理本單位介紹信、證明等;管理辦公用品;負責本鎮報刊、雜誌的訂閱、分發;負責車輛管理等內部行政事務;負責召集安排種會議的會務工作,並落實會議決定;協調對內、對外的工作,負責對外聯絡;負責安排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管理、環境衛生等工作;做好上傳下達以及接待工作;按有關的規定和要求做好文書檔案歸檔工作;負責其他臨時性工作及領導交辦的工作。

財經辦

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現金管理和銀行結算制度的規定,熟悉掌握有關財經政策、法令以及與本職有關的財務會計制度,遵守國家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各項制度;組織、管理鎮政府各種資金及縣政府、財政局委託管理的資金及使用,完成財政年度結算任務;負責鎮政府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內外支出的會計核算和集體財產的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發展區域經濟工作的各種服務;指導村委員會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做好社村居民委員會的會計核算工作;完成鎮政府和縣財政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信訪辦
按照《信訪工作條例》處理群眾來信,接待群眾來訪,受理檢舉、控告和申訴;堅持文明接訪,做到態度和藹、禮貌待人,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對群眾來信來訪來電要做好台帳登記,及時進行上報、交辦、回復、經辦、歸檔等工作;研究信訪情況,分析信訪動態,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要求與呼聲,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信訪工作要做到有調解、有反映、有答覆,信訪結果每月公布一次;積極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對重大的社情民意,典型信息要及時彙報;加強同其他機關、部門的聯繫,協調處理有關信訪問題;做好信訪保密工作,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經濟


農業

曲江鎮農業種植
曲江鎮農業種植
糧食作物種植:曲江歷來是建水縣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洋芋、薯類等。1978年原東山公社有耕地21015畝,其中水田11692畝,雷響田2477畝,水澆地3848畝,旱地2998畝。原曲江公社耕地36555畝,其中水田29724畝,雷響田1475畝,水澆地2953畝,旱地2328畝。2004年曲江鎮有耕地55261畝,其中:水田37976畝,水澆地16404畝,臨時耕地881畝。2004年曲江鎮糧食播種面積48800畝,產量21339噸,人均有糧350公斤。經濟作物種植:曲江,由於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具有種植各類經濟作物的良好條件。主要經濟作物是各種瓜果類、豆類、根莖類蔬菜。蔬菜是曲江的一大優勢產業,具有品種多、質量好、產量高的特點。1978年後,由於歷屆黨委政府狠抓蔬菜拳頭產品,業已形成了規模化經營、系列化服務、銷售有市場、流通有渠道、政策措施配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格局。2004年曲江鎮種植各種蔬菜30040畝,蔬菜總產量達419963公斤,這些蔬菜主要銷往昆明、曲靖、廣東、深圳、福建、貴陽、成都、重慶等城市。其次,甘蔗、烤煙也是曲江的主要經濟作物。1978年原曲江鎮種植甘蔗12289畝,產量83240噸,烤煙種植154畝,產量14噸;2004年曲江鎮種植甘蔗5231畝,產量達21426.3噸,烤煙種植4000畝,產量達5304百公斤。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