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縣誌
1840至1981年孫炳等作者創作的歷史著作
陵縣修志始於明朝。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知縣孫炳主修《陵縣誌》,共八卷;明萬曆甲辰年(1604),知縣宋文明主修《陵縣誌》;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縣史?廷主修《陵縣誌》,共六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縣沈淮總纂,候選知縣李圖、直隸候補知縣沈燮昌、舉人王誠分纂,共22卷、20餘萬字;清光緒元年(1875),知縣戴傑主修《陵縣誌》;民國二十四年(1935) ,縣長苗恩波修《陵縣續志》,共4冊。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 ,錢應顯、邢寶英修纂《陵縣鄉土志》1卷。另外,1960年、1962年都曾經編寫過縣誌,皆因種種原因而中斷。新編《陵縣誌》始於1980年,1985年出版。上限1840年,下限1981年,個別內容根據需要,上下略有浮動。全志共設大事記、概述、地理、自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物、社會、附錄11篇和編後記。
陵縣地處魯西北平原,歷史悠久,名稱屢經變易,區域多次變遷。遠在夏、商、周時代,屬鬲氏國。西漢初年(前260) ,置安德縣,縣治在今陵縣城。明洪武十三年(1380),稱陵縣。
縣境屬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呈西高東低之勢,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5度。境內河道均為地下河,屬季節性河流。主要有3條幹流和24條支流,河道總長度497.9千米,流域面積1420平方千米。境內生物資源較為豐富。陵西一帶種植的“德州西瓜”及培育的“德州驢”馳名全國。
全縣總面積1420平方千米。1984年,轄6鎮、18鄉,1207個村。總人口536441人,其中,漢族519353人,回族、蒙古族、朝鮮族、滿族等8個少數民族17088人。陵縣是小麥、棉花重要產地。1984年,全縣糧食總產達到28294萬千克,棉花(皮棉)總產達到4510萬千克。
1983年,農業總產值33135萬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農村人口平均收入511元。 1949年以前,陵縣談不上有什麼工業,只有幾十盤紅爐和一些家庭作坊。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縣已經擁有機械製造、紡織、化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等工廠企業135家,主要產品47種。
198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18749萬元。全縣擁有商業網點3565個,從業人員9137人。1983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5097萬元。陵縣主要是公路交通。通車里程308千米,其中瀝青路面219千米。1983年,全縣擁有汽車542部,拖拉機2200台,年貨運量36萬噸。全縣擁有郵電局、支局24處,正式職工173人,郵路總長2243千米。1981年全縣擁有小學1063所,聯辦初中101所,縣辦高中9所,在校學生98820人,入學率佔94%。另有幼兒園692所,師範學校1所,電視大學1所,函授站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