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2條詞條名為石橋村的結果 展開

石橋村

山東省無棣縣西小王鄉石橋村

徠石橋村位於無棣縣東北部、西小王鄉以東70華里、距新海公路40華里。這個村地處偏遠、地勢低洼、瀕臨渤海,1990年之前是個漁村,群眾以養船捕魚為生。后因漁業資源及市場低迷,該村轉為農業生產,目前這個村有土地面積2800畝、濕地面積5000畝。

基本介紹


1985年之前,這個村有村民280多人、土地500多畝。當時通往村裡沒有一條路,直接封閉了與外界的聯繫。村裡的地勢低洼,位於黃河末梢,土地根本澆灌不上,只能靠天吃飯。當時村裡的飲用水需要到20裡外的村討水喝,村裡沒有電話、沒有移動通訊,信息閉塞的很。當時,人們都說這個村是兔子不拉屎的窮地方。村裡的小夥子找對象成了大難題,這個村曾經8年沒娶過一個媳婦、6、7年村裡沒生過一個孩子。當時村裡的人均收入還不足600元。有的村民實在熬不住了,攜妻帶子到外村投奔親戚朋友的達20多戶,1997年,這個村僅剩下群眾190人。
2001年,省市縣扶貧的東風吹到了石橋村。扶貧部門的領導對該村進行了詳盡的勘察、論證,並做好了近、中、遠三期扶貧規劃,決定將這被稱為天涯海角的窮村摘掉窮帽子,走上富裕路。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扶貧部門首先是對全村的土地進行改良,幾年來,這個村的土地改良率達到30 %,已擁有改良土地2500餘畝,扶貧資金達到 30餘萬元。土地改良了,群眾們開始搞規模植棉,經濟效益大增。由幾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發展到10000餘元,人均收入是前幾年的近兩倍。
石橋村隸屬西小王鄉管理后,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村裡的發展,認為石橋村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有傳統的棉花種植經驗,最制約發展的關鍵還是水。於是,鄉政府投資100萬元打通了朱龍河連接石橋村的通道,終於黃河水可順暢的流到村裡的。黃河水澆灌到了田間,群眾歡呼了、那甘甜的黃河水真的流到了群眾的心坎上。省市縣扶貧部門為村裡配套了農田水利設施,更為村裡的田間澆灌帶來了機遇。幾年來,省市縣扶貧部門先後為石橋村投入水利配套資金30多萬元。在上級扶貧部門的幫助下,共投資200餘萬元,村裡還先後修起了30多華里的柏油路、通上了自來水,移動通訊的信號塔也建在了村裡,群眾的生活變了、群眾的腦子活了、群眾的精神氣足了、小村火騰起來了。2005年,這個村種植棉花2500多畝、人均收入達近萬元,村裡建起30多處磚瓦房。現在,村裡的土坯房少了、磚瓦房多了;村裡來做生意的多了;村裡的男女老少生活水平提高了,群眾進城的多了、做生意的多了……
幾徠年來,各級扶貧部門共為石橋村投入扶貧資金200餘萬元。全村的棉花種植面積達到3000多畝,人均收入將會突破一萬元大關。村裡富裕了,原來到外地投生的農民紛紛要搬回來生活,截止目前,這個村重新回來生活的群眾有40多人。這個村現有人口 268人、土地面積3000多畝,群眾的主導產業是棉花規模種植,這個村被國務院評定為整體推進扶貧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