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2條詞條名為石橋村的結果 展開

石橋村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石橋村

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石橋村面積3平方公里,全村有63座不同形式的土樓。現有人口1123人。石橋古村距書洋鎮14公里,東鄰船場鎮,北側是梅林鎮,南與平和縣相鄰,西邊一山之隔是永定縣。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建村。明代石橋村劃歸永豐里。清代石橋村屬梅壠總管轄。民國時,石橋歸曲江相關下,稱為石橋堡。1949年以後劃歸書洋鄉,改稱石橋村至今。2003年1月,石橋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

村落簡介


福建省南靖縣書洋鎮石橋村面積3平方公里,全村有63座不同形式的土樓。現有人口1123人。
石橋古村距書洋鎮14公里,東鄰船場鎮,北側是梅林鎮,南與平和縣相鄰,西邊一山之隔是永定縣。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建村。明代石橋村劃歸永豐里。清代石橋村屬梅壠總管轄。民國時,石橋歸曲江相關下,稱為石橋堡。1949年以後劃歸書洋鄉,改稱石橋村至今。
2003年1月,石橋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

自然環境


石橋古村落位於福建省書洋鎮石橋村,整個村落處在一個清流如帶,綠樹如煙,山環水繞的谷地里。石橋小盆地內地形變化多,又有小溪穿流其中,每個山包、地段都有自己的小地名。
村落布局
石橋村的四片住宅區室門口垟、溪北垟、長籃和洪坑壩。三團溪從石橋村中間穿過,將村子劃分兩半。為了節約盆地內十分有限的平整耕地,房屋大多沿盆地邊緣或溪邊坡地建造。這些區域的劃分不是靠街道,而是憑自然地勢。

代表性建築


長源樓

縣級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長籃,建於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是一座依河邊陡峭坡勢建築的橫長方形土樓。其臨溪的一面牆就建在以巨大鵝卵石從溪底壘砌起來的高坎上,只建一層,10個開間:坡壁一面建3層,13開間,兩翼由3層和2 層組成,形成前低后高,如扶手交椅般的變式方土樓。當地人稱為“交易樓”,是南靖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順裕樓

縣級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門口垟。1927年動工興建,1937年建成,它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圓土樓。樓高四層半16.9米,底層牆厚1.69米,樓外經86米,樓內徑63米,佔地面積5805.85平方米,建築面積22834.65平方米。每層72開間,四層計288間房。樓中樓又有房間80間,全樓共有房間368間。若人在樓內每間房間住上一天,一年還住不完呢!大門上“順裕樓”三字,為趙體書。寫得勁健秀美。石雕門額橫批“三多九如”,石刻聯“順時納詁,裕后光前”。

當地文化


石橋村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其獨特的文化內涵令人陶醉、神遊。每一座土樓都在樓門上方鑲嵌一個吉祥如意的樓名,如文興、永慶、德源、兆德、向月、向日等等,以此表示摟主的嚮往與追求;而且每座土樓都有一副對仗工整的楹聯。如順裕樓的大門聯:“順時納詁,裕后光前”,步雲齋的大門聯:“步武安詳循序進,雲龍變化任高飛”。這些藏頭嵌字聯,體現了耕讀為本、忠孝仁義的傳統思想,構成了張姓家族傳統祖訓的核心,對後人起著灌輸、訓誡、敬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