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2條詞條名為石橋村的結果 展開

石橋村

湖南省漣源市橋頭河鎮石橋村

石橋村又名石橋邊村,位於橋頭河鎮,徠靠近橋頭河鎮中心;是湖南省著名的蔬菜基地及金銀花基地之一。全村有13個小組,總人口1156人,總戶數227戶,分為13個村民小組:冬塘、新屋,樹西,花屋,怡園,周家,李家,松江,新星,新建,老屋,長征,范著組。

自然環境


石橋村東至新屋,與共和村,界頭村交界,南至松江組,與石坪村交界,西至怡園,與賀家村,甘沖村交界,北至冬塘小組,與共和村,賀家村交界。北緯27°83至27°84,東經111°87至112°88。東西最大寬度1.7公里,南北最大長度1公里。地形地貌為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帶,平均海拔300m左右。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種植業為一年兩季(早,晚稻)。年平均氣溫17.4°C,年日照1756小時、無霜期280天。降雨量為1000mm-1800mm之間。降雨時間分佈不均,雨季為4月—6月,佔全年的3 /4 的雨量,每年有洪澇災害,農作物經濟損失達20—100萬人民幣 /每年。8,9,10月為乾旱時節,河流及池塘時常有斷流和乾涸現象。

經濟概述


全村經濟第一,二,三業呈為5:2:3分佈,以第一產業農業為主,第三產業服務業(外出打工)為輔。其中在茶廠有一磚廠為村內唯一的第二產業。
村民大部分收入來源於種植蔬菜,主要是以第一產業以種植業(蔬菜)為生,但因種植蔬菜受地形所限制,種植模式落後,還維持於90年代的作業方式,個體戶2-3畝小打小鬧,與,統一化,標準化的蔬菜基地或經濟合作社相比,相差甚遠。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
茶園的歷史
建於六十年代的1000多畝茶園因缺少管理及品牌經營,茶樹枝被村民當柴燒,野草瘋長,九幾年後隨著改革的大潮,“想致富,先種樹”。轉化為青果李的栽植,前三年還稍有收益,後來因當地青果李盲目推廣種植過多,價格太低,再加上現場管理等其它因素;不到5年退出市場大潮。原先用於澆灌茶園的水塔已為磚廠使用。為於2009年改造成金銀花基地。

人文環境


一條小河蜿蜒的穿過富饒而美麗的村莊。建有石拱橋5座,河壩三座。其中最有名的為松江石拱橋,靠近漣源市第四中學。徠建於乾隆期間,三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多少次洪澇災害,依然雄姿昂立。
抗戰時期在茶園修建了防空洞,縱橫交錯達10多公里。
石橋小學,村內唯一的小學。建於1982年。校長:周建平。教師:李老師,易老師(教學前班)等。培養了多名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