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性論
寶性論
《寶性論》是《究竟一乘寶性論》的簡稱,又名《大乘無上續論》。為佛家重要論典,向來受漢藏各宗派佛學家重視。書中圍繞佛性如來藏宣講了七個內容,漢土華嚴、天台、禪宗(甚至律宗);藏地寧瑪派的大圓滿、薩迦派的道果、噶舉派的大手印,皆據如來藏思想而建立。
目錄
《寶性論》全稱《究竟一乘寶性論》,又名《大乘無上續論》。寶是大乘的佛法僧三寶,性是種性,也就是成佛的自性住種性。自性住種性在經論中有諸多異名,《華嚴經》中稱為無礙法界、無師智、自然智、如來智慧,《法華經》中稱為妙法,《圓覺經》中稱為圓覺,《維摩詰經》中稱為不思議解脫,《涅盤經》中稱為佛性,《般若經》中稱為實相,《如來藏經》中稱為如來藏,還有法身、真如、實際等等不同異名。不同宗派也有不同的名稱,華嚴宗叫作自性清凈圓明體,法華宗叫作實相,禪宗叫作心性、本命元辰、本地風光等,凈土宗叫作唯心凈土、自性彌陀。唐密、藏密對此佛性也賦予很多不同的名稱。總之,如永明延壽大師所說,千經萬論、宗門教下安立的百千名號都是在詮釋佛性。
論中圍繞佛性如來藏宣講了七個內容:一、具八種功德的究竟皈依處佛寶;二、具有六種功德的法寶;三、具有六種功德的僧寶;四、又以三理、十義、九種比喻宣說了全論的核心——如來藏;五、從本體、因、果二利、三身八個方面宣說了覺悟自性的大菩提;六、宣說菩提所具有的離系與異熟等眾多功德;七、進一步宣說自己覺悟後任運、相續利樂有情之佛事業。七個內容或金剛處開示眾生解脫還滅的因果。對此,又有兩種理解:一、自相續的如來藏為因,佛法僧三寶為緣,因緣和合出生菩提、功德、事業之果;二、自相續的如來藏為因,他相續的菩提、功德、事業為緣,因緣和合成就佛法僧之果。無論如何,彌勒菩薩無非是想為我等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已。其特色如下:
一、究竟一乘是暢佛本懷之說:我佛最初成正覺時,以佛眼觀法界所有眾生都和他一樣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由於顛倒妄想的客塵覆蓋而不能證得,爾時世尊就想僅以大乘法度化眾生。然而又見眾生深深地貪著五欲,不求佛果及斷惡的妙法,根機著實下劣。所以佛隨順眾生根機意樂信解,以種種因緣、比喻、言辭,將一乘佛法分別說為三種。四十多年以種種法水洗滌弟子的心,直到法華會上,開權顯實,宣說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都能成佛,廢除究竟三乘,安立究竟一乘。《法華經》云:“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不僅釋迦文佛宣說究竟一乘,十方三世諸佛都宣說究竟一乘。《法華經》云:“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宣說如是法。”又云:“十方國土中,無二亦無三,唯有一佛乘,除佛方便說。”論中廣泛抉擇的佛性如來藏就是究竟一乘的根本,能夠大暢佛陀出世度生之本懷,賦予眾生法財,賜於大白牛車,平穩速疾到達佛果安樂寶所。
二、所詮如來藏是佛法的核心:(1)、如來藏是大乘顯密了義經的共同所詮,上文解釋《寶性論》時羅列諸經異名可以證實此點。(2)、如來藏是眾生迷悟的根本:眾生依何而迷,又依何而悟?《圓覺經》、《大乘起信論》中都依人迷失方向的比喻說明眾生依如來藏而有迷悟。所謂迷就是沒有認識如來藏心性,生起獨頭無明,由此展轉流浪生死。經云:“於第一義諦不了,號曰無明。”古德云:“由最初一念不覺,故有流轉。”所謂悟就是不執著四大五蘊為身相,六塵緣影為心相,以無分別智契合心性。(3)、諸佛所徹證,諸菩薩苦行由此而生:眾生的如來藏心就是諸佛法身,二者在本體上沒有絲毫的差別。換句話說,在眾生位時功德不減,在諸佛位時功德不增。華嚴宗三祖賢首法藏大師云:“亦可在聖體而不增,處凡身而不減。雖有隱顯之殊,而無差別之異。”諸佛依二種智慧斷除二種障礙,證得具二清凈的法身。《不增不減經》中說眾生即是法身。一切菩薩的妙行都是緣如來藏而得以成就,論中宣說了自性住種性和隨增種性,前者指如來藏,後者指緣如來藏的修行。《大乘起信論》中說心性上本無慳吝,隨順本性修習布施波羅密,持戒乃至般若的修法類推可知。總之,如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如來藏獅吼論》中云:“唯此主遍行如來藏,是三世一切諸佛所說密意的精要,也是一切顯密諸法的唯一關要。”
三、論體七金剛處甚深難思:七金剛處都是佛甚深智慧的行境,唯佛與佛方能徹底通達,連十地大菩薩也如夜晚觀物一般難以明見。無著菩薩的《寶性論釋》中說七金剛處是無法用分別心測度了知的,《大涅盤經》明文宣說十地菩薩不能了了見佛性。在《無上依經》、《如來藏經》、《寶女問經》、《陀羅尼自在王經》、《勝鬘經》、《不增不減經》等諸多經中或少分、或多分或圓分宣說了七金剛處,但都共同宣說是深奧不可思議的。本論云:“真如有垢及無垢,無垢佛德佛事業,從彼生起三寶善,證悟勝義諸佛境。如是三寶此種性,遍知諸佛妙境界,彼亦四相依次第,以四根據不思議。清凈而具雜染故,無有雜染而凈故,法不離而不現故,任運而無分別故。”又云:“一切種智之行境,如來非是三慧境。”又云:“此因如盲不見色,凡夫從來未曾見,且如產房內嬰兒,不見日輪聖亦爾。”又如:“佛種性與佛菩提,佛陀法及佛事業,清凈有情亦難思,此等唯是諸佛境。”
四、與般若相比是圓滿了義:般若無相詮示了如來藏的如實空義,善辨在此基礎上又宣說了如來藏的如實不空義,也就是說般若僅僅抉擇了如來藏是遠離戲論的這一側面,而善辨圓滿抉擇了本體空與自性光明。因此,佛在《解深密經》中解釋自己的密意說,二轉還有增上的,三轉是無上的、圓滿的,相比之下三轉比二轉更圓滿、更殊勝。在本論中慈尊也解釋了在空性基礎上宣說光明的密意。《大涅盤經》、《楞嚴經》、《起信論》等諸多三轉經論中都圓滿抉擇了空性和光明。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如來藏獅吼論》云:“然而以與空性的自性身無離無合的智慧光明作簡別而宣說如來藏,此是第三轉了義經的密意,僅此一點超勝第二轉。”
五、見解是最圓滿的他空大中觀見:《般若經》與龍樹菩薩的《中觀六論》均是以勝義理抉擇輪涅諸法自性空的見解,稱為自空中觀見。三轉如來藏了義經與本論都是以名言凈見量抉擇如來藏自性光明。前者是以現空二諦或無遮的方式抉擇的,後者是以實相現相二諦或非遮的方式抉擇的。抉擇的結果認為蘊界處等或者說由分別心所安立的法都是迷亂的世俗客塵法,在如來藏本體上從本以來就不存在,或者說就是自性空。世俗客塵空后勝義中存在著具有超過恆沙數自性功德的如來藏。與有部、經部、唯識、中觀相比,這種見解最圓滿。
六、連接顯宗與密宗的橋樑:金剛密法是快速成佛的殊勝方便,連接顯宗與密宗的中間橋樑,藏地覺囊、噶舉、寧瑪等派的許多高僧大德一致認定就是《寶性論》。如寧瑪大法王龍欽繞降尊者云:“如來藏作為因續義,可出生金剛乘竅訣之關要故。”因此,想依靠密宗成佛的人,首先應當學好《寶性論》。
七、修學本論可以斷五種過失、生起五種功德:五種過失是:(1)障礙生起菩提心的怯弱之過;(2)障礙攝受眾生的輕慢之過;(3)障礙證悟實相的執著虛妄之過;(4)誹謗無有自性功德法的損減之過;(5)障礙自他平等的貪執自我之過。由學修如來藏教法后,了知自他都具有佛性如來藏即可斷除五種過失,並能獲得五種功德。五種功德是:(1)生起勇猛精進修道之心;(2)對眾生髮起如大師一般的恭敬心;(3)證悟客塵無自性的般若慧;(4)證悟覺空無別的大智;(5)生起自他平等心。
八、聽聞生信獲得不思議功德:對論文宣說的七金剛處,無須說以十法行修習會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聚,即使僅僅聽到文句,相信是真實不虛的,就會獲得超勝於廣大施類福、清凈戒類福及殊勝修類福的巨大福德。暫時會獲得發起菩提心、趣入六度行的利益,究竟會獲得速疾成佛的利益。若欲詳知請參閱論文。無等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為上萬僧俗大眾講授本論《校量功德品》時,以種種譬喻,作種種比較,數數殷勤讚歎聽聞本論的功德,上師曾說:“在顯宗中再也找不出比《寶性論》功德更大的論典,可以稱它為顯宗中的‘聞解脫’。”
喇榮五明佛學院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