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周炎
牙齒萌出過程中所引起的一種併發症
冠周炎是牙齒萌出過程中所引起的一種併發症,主要表現為牙冠周圍軟組織的炎症。臨床上多見下頜第三磨牙(俗稱智齒)。其次上頜第三磨牙亦可發生。本病多發生於18~30歲之間。
第三磨牙萌出困難是引起冠周炎的主要原因。這種原因的產生是由於磨牙萌出位置不符,這與人類種系發生和演變過程中,由於食物、生活習慣與咀嚼力的變化,逐漸產生下頜骨的退化有關。
磨牙阻生的類型對冠周炎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影響。臨床上以部分萌出的垂直阻生和近中傾斜阻生最多,也最常引起冠周炎。萌出不全的牙冠位置大多低於第二磨牙咬平面,其遠中和頰、舌側常有齦瓣覆蓋,齦瓣與牙冠之間形成深而窄的盲袋,它自潔作用差,易藏食物殘渣,它的溫度及濕度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正常情況下,人體抵抗力強,細菌不能得逞。但當人體在感冒,睡眠不足、疲勞等情況使人體低抗力下降,此時細菌繁殖引起感染。
咬及咀嚼時對齦瓣的機械損傷,使粘膜發生潰爛,破壞了組織的防禦功能,使細菌乘機而入,也可引起冠周炎。
冠周炎初期只是牙齦疼痛紅腫,在咀嚼及吞咽時加重,可出現張口疼痛加重,當感染波及嚼肌及翼內肌時可出現牙關緊閉。局部可出現腫脹,淋巴結可增大及壓痛。此時可出現全身癥狀,如全身不適、發燒及白細胞增高。
發病2~3天如疼痛不止,發燒不退,可考慮炎症發展到化膿期。如此期及時切開引流,炎症則逐漸消退。如此期感染不予控制,則炎症擴散,感染可向嚼肌、頰部、咽旁、下頜等擴散引起相應間隙的間隙感染。並可進一步引起各種嚴重的併發症。
根據臨床檢查有第三磨牙,可拍X線牙片證實,以臨床表現,不難作出診斷。有時反覆感染,在口腔前庭下頜第一磨牙齦頰溝處有一瘺管,這是急性炎症時骨膜下膿腫向阻力薄弱的嚼肌前緣侵犯所致。此時應注意,不要誤診為下頜第一磨牙的感染。
冠周炎的治療早期應控制局部的細菌感染,局部處理很重要,可用3%過氧化氫或1:5000高錳酸鉀液沖洗齦袋,再塗入碘甘油或康復新液。可給患者含漱劑,每日數次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另外給予抗生素治療,因其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應使用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生素。
如膿腫局限,應在局麻下切開引流。
消炎后,要拔除病原牙。如有長期不愈的瘺管,須在拔牙同時刮除瘺管內的肉芽組織。如果磨牙位置正常,又有對牙,可切除齦瓣,消滅盲袋。不過有時這種方法效果不佳,對於複發的患者,仍需拔除患牙。
冠周炎的治療主要是增強病員機體抵抗力,控制感染,促使炎症消散。急性期過後,應考慮對病源牙採用外科治療,以防複發。
1.全身治療
根據病情選用抗菌物或內服清熱、解毒的中草藥進行治療。
2.病源牙處理
急性炎症消退後,應對病源牙作進一步處理,以防複發。如牙位正、能正常萌出,並有對頜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齦瓣楔形切除術。否則應予拔除。
3.局部治療
冠周炎的防治措施還包括智齒冠周炎的局部治療很重要。每日可用1-3%過氧化氫溶液及生理鹽水或其他滅菌溶液沖洗盲袋,然後點入3%碘甘油。另給復方硼砂液或呋喃西林液等含漱,一日多次。早期還可局部理療、外敷中草藥以助炎症吸收。針刺療法可有鎮痛、改善張口等作用。如膿腔形成,可切開引流。
1.多發生於年輕人,尤以18~25歲最多見。有全身誘發因素或反覆發作史。 2.急性冠周炎早期,一般無明顯全身反應,患者自覺患區脹痛不適,咀嚼、吞咽、張口活動時疼痛加劇。檢查可見阻生牙和磨牙後區腫脹、冠周袋內有膿性分泌物。
4.慢性冠周炎可在下頜第一磨牙頰側形成瘺管,或在咬肌前緣形成皮瘺。
冠周炎時,牙齦腫脹覆蓋了還未完全萌出的牙齒,常見於下頜智齒。遮蓋部分萌出牙齒的齦瓣內能夠使液體、食物殘渣、細菌瀦留。如上頜智齒比下頜智齒先萌出,就可能咬傷下頜齦瓣,加重損傷。冠周炎能夠發展而且擴散到咽喉和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