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角

圭角

中國古建築專業名詞。制清式須彌座的最下層部分,整個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為10份。在大式黑活屋脊的檐頭或屋脊的頂頭有一個細活作法叫圭角(也叫規矩),圭角應比其下的勾頭瓦退進若干。

簡介


圭角
圭角
中國古建築專業名詞。清制式須彌座的最下層部分。

須彌座的施工


須彌座台基多用在較高級的建築上,因此,它的台基高度都比普通台基要高。須彌座的平水一般定在上枋頂面,至於台基邊線應根據規模大小,按設計要求而定。
土襯的施工
須彌座土襯的施工與普通台基相同,只是厚度應較普通台基土襯稍厚。
圭角的施工
圭角厚 = 台明高/51× 圭角份額
圭角是須彌座的底座,它的外露面一般都雕刻有花紋,其花紋形式如圖1左圖所示。圭角與土襯的連接,可採用“磕絆”連接,也可用灰漿平接。在延長線上,圭角與圭角的連接採用‘‘扒鋦’’或“銀錠”連接。
上、下枋的施工
上下枋是一矩形斷面,有似梁枋作用。它的厚度為:
上(下)枋厚 = 台明高/51×上(下)枋份額
上下枋的外露面有素麵和雕花面,其雕刻圖案多以寶相花、蕃草和雲紋為主。
如故宮三台類的帶龍頭須彌座,其龍頭是安裝在上枋部位。在安裝上枋時,要先安裝龍頭,再依龍頭的定位來配備上枋的長向尺寸。
龍頭古稱“螭首”或“噴水獸”,在四角部位的為大龍頭,其他部位均為小龍頭。它不僅僅是裝飾物,更重要的是作為台明向外排除地面積水的排水管路,從龍口中噴出,因此,在龍頭上鑿有溝眼。其龍頭的尺寸要求如圖2-24所示。
上、下梟的施工
上、下梟是須彌座由突出面到束腰面的一種轉形構件。它的厚度按下式計算:
上(下)梟厚 = 台明高/51×上(下)梟份額
上下梟的外露面也可作成素麵或雕花面,其雕刻圖案多為“八達馬”(即梵文的譯音,相似蓮花形)。
束腰的施工
束腰是須彌座的坐中構件,它使須彌座的中腰緊縮直立,突出顯眼,故一般都比較重視。它的厚度為:
束腰= 台明高/51×束腰份額
束腰高度(厚)在唐宋時期,都做得比較高,最高可相當於兩層束腰。凡對比較高的束腰,為顯示其氣氛,一般均在轉角處使用角柱石,此角柱石稱為“金剛柱”。金剛柱與束腰帶應採用鐵榫與榫窩連接。
無論是唐宋還是明清,也不論是否高低,束腰的外露面都雕刻有花紋,其圖案常為各種式樣的“槐花結帶”;而金剛柱的雕刻,有較豪華的瑪瑙雕刻和其他如意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