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術語

中醫術語,①五臟之一;②推拿穴位名;③耳穴名。

簡介


● 英文名稱:Heart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名詞解釋


● 五臟之一,位居胸腔之內,膈之上,有心包衛護於外,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神志,並與舌和汗液密切相關。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心為君主之官,形似蓮花,五行屬火。心在五臟六腑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稱為“五臟六腑之大主”。

心主血脈

● 心主血脈,指心主血與主脈兩個方面。心氣推動血液在脈中不斷運行,發揮濡養和滋潤的作用。心主血,首先表現在心參與血液的化生,來源於脾的水谷之精微與來源於肺的輕清之氣相結合,最後奉心化赤而為血,心氣或心陽不足則影響血液的生成。其次表現在心氣推動血液的運行,心陽與心陰協調一致,推動血液在脈中有序運行。心陽不足,則血行減慢,心陰不足則血運加速。

心主神志

● 心主神志,指心主宰生命活動及精神意識思維等心理活動。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指一切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狹義之神僅指精神思維活動。心為君主,主宰一切,五臟六腑皆要聽命於心,因此心明則十二官工作正常,心不明則十二官工作異常。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則思維敏捷、情緒高漲、反應靈敏,否則容易出現神昏譫語、心煩失眠、急躁易怒等異常表現。

心的系統聯繫

● 心與形體官竅形成了穩定的關聯。心在體合脈,脈均為心所主宰,其華在面,顏面部血液供應最為豐富,因此心之功能正常,則顏面紅潤,異常則面色蒼白;心在竅為舌,舌主司語言,為心神的外在表現,心火上炎時容易導致口生瘡,心血不足時則舌體色淡,心不主神則舌體僵硬,語言不利;心在液為汗,汗為津液所化,津液與血之間又同源而互化,因此汗與血之間也存在同源互化的關係,平素血虛的人,不能採用峻汗的方法來治;心在志為喜,喜為機體應對外界刺激而做出的反應,適當的喜可以舒暢心氣,促進血行。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