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心(拼音徠:xīn)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心”古字形像人或鳥獸的心臟,本意即心臟。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說做“心”。又由思維器官引申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又引申為思慮、謀划。心臟在人體的中央位置,故“心”又有中央、中心、中間部位等義。

“心”是重要意符,從“心”的字大多與思想、感情有關,如:思、恨、慕等。

基本釋義


● 心 xīn ㄒㄧㄣˉ
1. 人和高等動物體內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臟」):~包。~律。~衰。~悸。
2. 中央,樞紐,主要的:~腹。中~。
3.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曠神怡。人~惟危。

詳細釋義


◎ 心 xīn
〈名〉
● ● (象形。據甲骨文和小篆,中間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絡。本義:心臟)
● ● 同本義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說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著脊第五椎。形如蓮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臟。心外有赤黃裹脂,謂之心包絡。
其祀中霤,祭先心。——《呂氏春秋》
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方苞《獄中雜記》
● ●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禍;隱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寫);心肝肐蒂(心肝寶貝);心氣(中醫指心臟的功能);心繫(系懸心臟於胸腔中的筋脈);心脾(心臟與脾臟)
● ● 內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陽止,女心傷止。——《詩·小雅·杕杜》
● ● 又如:心悅情服(真心樂意地情願或服從);心香(敬事鬼神,心篤意誠,同於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 ● 心中。心裡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覆思量、揣度);心肝道兒(心思。亦指財欲);心甜的(心愛);心喪(心裡悼念)
● ● 古代人以心為思維器官,故后沿用為腦的代稱 [mind]
心之官則思。——《孟子》
● ● 又如:心猿智慧(喻頭腦機敏靈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 ●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小雅·巧言》
心憂炭賤。——唐· 白居易《賣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湯問》
心樂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用心專。——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 ● 又如:心量(志氣;抱負);心體(指思想);心識(意識);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為)
● ●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彷彿(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變化難以控制);心體(精神與肉體)
● ● 心緒;心情 [mood]。如:心猿難系(喻人心思散亂,難於把握);心荒撩亂(心荒意亂);心驚骨軟(神態惶恐);心持兩端(分心,心緒不集中)
● ● 思慮;謀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慮太多);心趄(變心;不遵守諾言);心模(揣測;估量)
● ● 中心,中央 [center]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 ● 又
當心畫
波心蕩。——宋· 姜夔《揚州慢
● ● 又如:心號(兵卒上衣前後的標誌符號);心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簡稱。以其概括了《般若經》的核心,故稱);心子;心臟;江心

動詞

〈文言〉掛懷,關心。
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北望貴土,乃心陵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原文】
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凡心之屬皆從心。息林切(xīn)
【譯文】
心,人的心臟。屬土的臟器,在身軀的中部。象形字。依博士的學說,把心當作屬火的臟器。大凡心的部屬都從心。
【註釋】
①土藏:徐灝《說文段注箋》引《五經異義》:“古(文)《尚書》說: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腎,水也。”饒炯《部首訂》:“古《尚書》說為土藏者,五行土位於中,舉五藏之部位言也。”
②象形:王筠《說文解字釋例》:“其字蓋本作,中象心形,猶恐不足顯著之也。故外兼象心包絡。今篆曳長一筆,趁姿媚耳。”
③博士: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晉中興書:博士之職,博習舊聞,訓教學徒。”張舜徽《約注》引宋育仁說:“漢惟今文《尚書》立學官,置博士。”徐灝《說文段注箋》引《五經異義》:“今《尚書》歐陽說: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腎,水也。”饒炯《部首訂》:“今文家說火藏者,五行火空則明,舉五藏之運用言也。”
說文解字注
人心,土臧也。
註:也字補。
在身之中。象形。
註:息林切。七部。
博士說為火臧。
註:土臧者,古文《尚書》說:火臧者,今文家說。詳肉部肺下。凡心之屬皆從心。

康熙字典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徐曰:心為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並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為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為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於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為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為尊也。
又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下心字去聲。
又葉思真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曆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葉先容切,音松。《詩·大雅(烝民)》: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葉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玄經》:勤於心否貞。
又葉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葉疏鳩切。
又葉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為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茲興,茲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從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
◎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為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字源演變


心[漢語漢字]
心[漢語漢字]
象形字。甲骨文(圖A)的“心”,是人或動物心的輪廓。但這個純粹的象形字的金文(圖B1、B2、B3)里卻從形體到線條都變樣了。之後形體差距逐漸增大。小篆因襲了金文的形體而訛變為圖(C)。對於隸變(圖D),就更離形離影。在豎心旁(D2)和現代的楷書(圖E)里,已經完全看不出“心”的樣子了。
“心”做偏旁時,字形會有所變化。左右結構的字寫作“忄”如恨、憂、懷。在字的下半部有的寫作“心”,如:思、想。有的寫作“㣺”,如:恭、慕、忝。

廣韻


息林切,平侵心 ‖心聲侵1部
火藏。《釋名》云:“心,纎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息林切。四。
心[漢語漢字]
心[漢語漢字]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字形宋體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字形宋體對比

書寫演示

❶第二筆楷體是㇃(卧鉤)。
❷楷體四個筆畫互不連接。
❸左點起筆于田字格橫中線左端。
❹㇃從左點旁橫中線起筆,寫在橫中線下方,鉤尖輕接橫中線。
心
❺第二、第三兩個點都在橫中線上方,第二點在㇃上方,與㇃的鉤尖呼應,收筆於豎中線;第三個點在㇃的右上方。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心
草書
草書

音韻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擬音
上古音slɯm
廣韻息林侵A下平二十一侵平聲三等開口侵Asim
中原音韻侵尋齊侵尋陰平齊齒呼siəm
洪武正韻思林二十侵平聲
分韻撮要第十七金錦禁急陰平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點心、愛心、放心、心頭、熱心、心愿、細心、小心、心得、關心。

相關成語

語重心長、一心一意、十指連心、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