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

推動血液循環的心肌性中空器官。正常成人的心臟略大於拳頭,重約300克,略呈圓錐形,位於膈上兩肺之間,略偏於左側,心尖位於左下方。心臟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腔,分別以房間隔和室間隔分開,左右互不相通。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靜脈迴流的靜脈血,並將其引入右心室。右心室將血泵入肺動脈。左心房接受肺靜脈的徠氧合血液,並將其導入左心室。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3倍,將血推送至全身器官。

結構


(一)心臟壁膜
1.心內膜
內皮位於腔面,與大血管的內皮相似並相連,位於薄層基板上。內皮外為內皮下層,它分內外二層:內層為較緻密的結締組織;外層與心肌膜相連,常稱心內膜下層,是較疏鬆的結締組織,其中含小血管和神經,在心室的此層中,還布有心臟傳導系的Purkinje纖維。乳頭肌和腱索沒有心內膜下層。
2.心肌膜
此層構成心臟的主體,由心肌組成。心房的心肌薄,左心室的心肌最厚。心肌分層或成束,包埋在結締組織中,富有毛細血管。在心房,肌束成網格狀,呈許多櫛狀的嵴,稱梳狀肌,凸向腔面。肌束間的結締組織與心內膜和心外膜的結締組織相連。心室的心肌呈螺旋狀環繞,分數層。淺層心肌環繞兩個心室;深層各環繞一個心室,並在兩心室間形成室間隔。兩心房間也由心肌構成類似的房間隔。
3.心外膜
是心臟的外層,成自結締組織,表面被覆間皮。深層結締組織含較多的彈性纖維、血管和神經,常含脂肪細胞,稱心外膜下層。心房的心外膜下層,尤其在冠狀血管周圍和心房心室交界附近,脂肪組織很多。心外膜也稱心包臟層。心包壁層由兩層組成,它的腔面為間皮,其外為緻密結締組織組成的厚囊,含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心包壁層的間皮和心外膜的間皮相連,使心包腔面光滑濕潤。心包腔含少量液體,在心臟收縮和舒張時壁層和臟層可自由滑動。
徠(二)心骨骼
心骨胳為心臟壁的支架組織,也是心肌和心瓣膜的附著處,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心骨胳包括室間隔膜部、纖維三角及環繞房室孔和動脈口的纖維環。房室孔周圍的纖維環還含彈性纖維和脂肪細胞。室間隔膜部的構造象腱膜,其內的膠原纖維分層,排列很規則。
(三)心瓣膜
為心臟的房室孔和動脈口處由內膜摺疊成的瓣膜。瓣膜表面被覆內皮,中心為緻密結締組織,基部與纖維環相連。瓣膜近基部含少許平滑肌和彈性纖維。瓣的遊離緣由腱索(纖維索)與乳頭肌相連,以防心室收縮血壓升高時瓣膜反轉。

血管淋巴神經


(一)血管
營養心臟的血液由兩支冠狀動脈供應。左冠狀動脈的供血量一般比右冠狀動脈大得多,這同左心負荷大且肌組織豐厚是一致的。冠狀動脈的分支由心外膜進入心肌膜,在肌纖維間形成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這些毛細血管匯成心靜脈,經冠狀竇入右心房,有一部分血液經幾條小靜脈直接導入右心房。房室瓣的緻密結締組織中很少或沒有血管,各瓣膜內皮下層的血液供應也不相同,二尖瓣的尖部比其它瓣膜豐富,幼年時比成年豐富。心臟傳導系,尤其是竇房結房室結,都有專支血管分佈,血液供應豐富。心肌毛細血管的構造與骨胳肌的相似,但通透性比骨胳肌的大。
(二)淋巴管
心臟的淋巴管分三組:較大的淋巴管與血管一同分佈於心臟外面的溝中,迴流淋巴到主動脈弓下和氣管分支處的淋巴結;心外膜結締組織內的淋巴管;心肌膜和心內膜淋巴管。心肌膜淋巴管豐富。毛細淋巴管起始於心肌纖維周圍和心內膜,與心外膜的毛細淋巴管相通。心外膜的淋巴管再通入心臟表面的淋巴管。
(三)神經
心臟有交感和迷走神經。許多有髓和無髓神經纖維在心臟各層中成叢。迷走傳出纖維先與心臟壁散在的副交感神經節細胞(大多位於心外膜深層)形成突觸。這些細胞發出無髓節后纖維,分成串珠狀末梢止於心肌纖維。心房的心肌還見類似運動終板狀的末梢。心室的心肌中只見許多遊離末梢,與心肌纖維相隔20nm,局部未見特化的結構。感覺神經纖維源於迷走神經節和胸1~4脊神經節細胞,在心內膜和心肌膜中形成遊離末梢。竇房結、房室結和房室束有豐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其附近常見小神經節或神經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