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雅

清末民初古玉研究著作之一

《玉雅》是清末民初古玉研究著作之一。

簡介


民國嶺南玉社編輯的《玉雅》全面系統地論述了玉石的出產、色澤、名目及古玉鑒賞的準則,並進行考證定名、用途及與之相關的三代禮玉制度。是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對近現代的玉器研究有探討性作用。

內容


《玉雅》,李鳳雅輯。每頁上半是作者藏見的古玉圖片,下半彙輯了他平日所見論玉的文字,分成出產、釋名、雕琢、釋器和奇異等五部分。由於《玉雅》中的圖都是作者數十年所見的真正占玉,並略記這些古玉浸色、尺寸及收藏者的姓名,故可供古玉研究者參考。
“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器物?據《詩經·女曰雞鳴》鄭玄注云:“雜佩者,珩璜琚瑀沖牙之類。”依鄭玄的說法,琚是雜佩中的一個部件。而傳為宋人龍大淵所著的《古玉圖譜》還想像了一種古玉組佩的樣子,“琚”是古代組佩中的兩個部件。近人李鳳公在《 玉雅》中也說:“琚,佩玉名。佩為琚,琚所以納間。”同時《玉雅》中還收錄了一塊琚,其形狀正和我收藏到的那塊大體一樣。又因為它頗像漢字中的“工”字,故後人又習慣稱它為“工字佩”。
所謂做舊,就是用各種物理、化學方法將新玉器或舊玉器材料處理成古舊玉器的外貌,讓人感覺成出土或傳世玉器,以牟取暴利。玉器做舊的重要問題是仿“沁色”,沁色是指玉器上的次生色澤,它因古玉長久埋藏在地下,受溫度、濕度、酸鹼度及周圍其他物質的影響而緩慢發生的一種蝕變現象。玉器做舊就是通過用各種物理、化學手段,人工模擬玉器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各種“沁色”,以達到“象古玉”的效果。宋代以來,特別明清以來仿沁色的手法有老提油、新提油火燒玉羊玉狗玉風玉梅玉、鹵提、叩銹等等,其產生的沁色則稱為:土沁血沁水銀沁、硃砂沁、黑漆古、雞骨白等等。清代陳性《玉紀》、劉心謠《玉紀補》、民國時期李鳳公《玉紀正誤》、《 玉雅》、劉大同《古玉辯》、蔡可權《辯玉小識》、趙汝珍《古玩指南》等等著作,都對做舊仿古的沁色方法作過研究和介紹。

作者


李鳳廷(1883-1967)字鳳公,廣東東莞人,肇榜(又名桂墀)子。少承家學,工山水、仕女、花卉,並能篆刻。數十年來,繪畫授徒,成就頗多。畫余,好收藏古玉、漢印,著有《玉雅》、《玉紀正誤》、《鳳公畫范》等書。晚年寄寓香港,仍以繪畫授徒為業。善畫花鳥,工詩詞,兼精篆刻並善鑒賞。曾與趙浩公等人組建國畫研究會。李鳳公酷愛古玉,他編錄了《玉雅》一書,容庚先生為其題字。李鳳公的畫不但重視法古,而且更重視對當代人及其生活的觀察體驗,故他筆下所畫的《鍾進士軸》能突破傳統程序,表現新的氣息。1938年,李鳳公避兵於香港,賣畫度日。抗戰勝利后,來往於粵港兩地,晚年定居香港,以鬻畫授徒終老。
玉雅
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