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道拐

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

七十二道拐是一段有連續72個大小彎道的盤山公路。七十二道拐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境內的新站到楚米之間的涼風埡山上,屬於國道210線的一部分,最高處海拔1450米,最低處海拔約800米,全長約12千米。

主要景觀


貴州七十二道拐風光
貴州七十二道拐風光
七十二道拐是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是國道210線在貴州境內最險峻的一段。七十二道拐位於遵義市桐梓縣從新站到楚米之間的涼風埡山上,總長約12千米。山上那一道道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像一條白色帶子縈繞在山體上,由山頂蜿蜒迂迴到山底。天晴時,大型車輛經過七十二道拐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號稱貴州彎道最密集的盤山公路。
遠眺觀景台
遠眺觀景台
貴州七十二道拐幾乎可以與川藏線的七十二拐齊名,這段公路彎道大且密集。當你從山上下來,頭暈自不用說,抬頭望去,更有讓你有腳軟的高度。一位司機介紹,某雨天他駕車走七十二道拐,是數著路邊翻倒的車,戰戰兢兢地走過的。這條路不僅十分驚險,而且極易堵車,最長的時候曾堵過3天,據說當時速食麵都賣到了50元一碗。

歷史沿革


歷史
1933年8月,由重慶到貴陽的川黔公路建成,原公路是從涼風埡埡口西側,依蒙山過牛滾凼、花秋坪、劉家大坡下三場口,長18.6千米,由於山高林密,許多路段荒無人煙,冬季常有凝凍,行車極其艱難。
1935年秋,民國貴州省政府撥款33萬元,將原路改從涼風埡盤桓至新場,在水平距離約3平方千米的範圍內,由海拔800米左右爬高到1450米。在12千米的地段上,就有72個回頭彎,七十二道拐就這樣形成了。民國時期的七十二道拐是砂石路面,陡又狹窄,行車上下,若不慎翻車死多活少。
盤山公路
盤山公路
七十二道拐坡陡彎急,有幾處剛轉過彎來,還沒來得及回方向盤,前方又是彎道了,駕駛員簡直忙不過來,雙手猶如在方向盤上“舞蹈”。“開車下坡底,時時讓你膽戰心驚。”桐梓縣城有40年駕齡的楊師傅搖著頭說,行駛中雙眼必須緊盯前方,一隻腳不離剎車板,緩慢行駛。“若遇雨霧天,路面上像抹了油一樣滑,稍不留心就有翻車之危,不少外地司機更是仰天長嘆,請當地師傅代駕下山。”楊師傅嘆息道。
桐梓當地幾名司機稱,七十二道拐車禍連連易堵車,尤其在冬季,大雪封路或凝凍,堵上三五天也是常事,司機們只能守候在車上當“山大王”。
現狀
上世紀80年代,為了改善七十二道拐的行車狀況,遵義市公路部門對原210國道砂石路面鋪設了瀝青,並針對七十二道拐路段進行了擴寬減坡,通行能力大為提高。目前,一般貨車通過七十二道拐需要1個多小時,而轎車也需約40分鐘。
2005年12月,崇遵(渝黔)高速公路通車后,汽車走涼風埡下面長4100米的隧道,約10分鐘就通過這道“險關”了。而今,絕大部分車輛均從崇遵高速公路快速駛過,既難行又費時的涼風埡七十二道拐受到眾多車輛的“冷落”,但這段路現在也讓一些喜歡感受險峻的駕駛員的青睞,不少駕駛員專門開車來體驗七十二道拐的驚險刺激。現在,涼風埡口懸崖上建有觀景台,遊客在此可直接觀賞七十二道拐的全貌,並可環顧遠近重疊高聳的群山,俯瞰山溝底的崇遵高速公路、川黔鐵路和向遠方延伸的210國道。
公路邊的農家樂
公路邊的農家樂
七十二道拐地勢較高,夏季涼爽。當地村民在涼風埡往下的多個“拐”的旁邊,建起了多棟農家小樓,開設起了農家樂,吸引了省外客人前來長期租賃或短期避暑。自2008年起,七十二道拐附近的村民每年均會舉辦以“涼爽大婁山·鄉村生態游”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節,大力圍繞“富”字做文章,合理利用土地,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打造山青、水美的新環境,使七十二道拐沿線成為黔北避暑、休閑、度假、旅遊的樂園。
崇遵高速公路涼風埡隧道南行的出口上方刻著這樣一副對聯:“北進三巴七十二彎成舊夢;南馳三桂百千萬壑變通途”。七十二道拐,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充分見證了貴州省交通道路的時代發展和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