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過熱
資本因虛假需求導致的供給增加
經濟過熱(Over heated Economy)指市場供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需求發展速度不成比例。資本因為虛假需求導致的供給增加是市場經濟過熱的根本原因。當資本增長速度超過市場實際所需要的周期量后,在一定周期階段內就出現相應的市場資源短缺與一定資源的過剩同時出現的矛盾現象。在一定時期其會表現經濟高速發展與物價指數的雙高現象。依據經濟學的定義看,實際增長率超過了潛在增長率叫經濟過熱,它的基本特徵表現為經濟要素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由此引發物價指數的全面持續上漲。經濟過熱在中國經典式上演的時段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
經濟過熱可以分為“消費推動型經濟過熱”和“投資推動型經濟過熱”。由於居民消費旺盛而導致的經濟過熱稱為消費推動型經濟過熱;“投資推動型經濟過熱”,亦即“過度投資”,它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資項目完工後,生產的產品沒有預期的市場需求,產品大量堆積,資金無法收回,導致生產資料的嚴重浪費。在這個層面上的“過度”指的是投資相對市場需求過度。
第二,投資規模鋪開得過大,以至於超過了財力負擔能力,使得投資不能按預定計劃完成,無法形成預期的生產能力。這個層面上的“過度”是投資規模相對於財力負擔的過度。
當經歷了長時期的良好的經濟增長及經濟活動后,消費者增加的財富所帶來的高通貨膨脹水平和過度的無效投資造成生產能力過剩,最終阻礙經濟的增長,並導致經濟衰退。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通常是經濟發展過熱的第一個跡象。因此,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通常會提高利率,以試圖降低金融開支和借貸。
經濟過熱發生時,其生產能力無法跟上日益增長的總需求。這是普遍的特點是一個不可持續的高比率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處於景氣時期往往是經濟過熱的特色。
經濟過熱的具體表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連續幾年明顯快於GDP的增長,是經濟過熱在一個方面的重要反映。能源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升太快。
產能過剩、產品積壓。
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消耗高、浪費大問題,加劇了環境保護的壓力,也是經濟過熱在一個方面的重要表現。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2、能源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升太快。
3、產能過剩、產品積壓。在現有的投資增長中,許多投資停留在中間環節,有的項目選得不好,沒有形成生產能力,也有的形成了生產能力,但開工不足,產能過剩。這些反映在經濟增長速度上,雖然GDP、企業利潤、財政稅收、就業等都有了,但缺少最終需求支撐,產生了很大浪費。
4、資源環境壓力增大
當前經濟是否過熱,經濟界存在激烈爭論,爭論者可以分為“過熱”派與“未過熱”派,其中“過熱”派又包括“全局過熱”派和“局部過熱”派。
200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43%。“中國經濟就像一輛下坡的高速大巴!”《金融時報》專欄專家詹姆斯·金這樣描述他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驚訝。的確,2003年中國經濟在遭受非典的打擊后仍然能夠保持9.1%的高速度讓全世界都張大了嘴巴。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預警信號圖
此次公布的各項數據中,43%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特別引人注目,尤其在前兩個月投資增長53%,創1994年以來同期最高。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表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造成主要原材料、能源、運輸等“瓶頸”約束加劇和價格上漲壓力加大。
經濟學家胡祖六認為,中國經濟並不過熱,因此宏觀調控要務實。他認為:第一,中國2004年上半年的CPI增長率雖然達到3.5%,但核心通脹率只有1.5%,屬於溫和的通貨膨脹;第二,過熱的情況濟過熱的情況下,勞工市場會很緊俏,勞動力供不應求;而事實上中國的實際失業率有可能達到10%左右,失業率居高不下,證明經濟並非過熱;第三,通常所謂的經濟過熱,經常帳戶應該表現為赤字;第一季度雖然是赤字,但數額並不大,而且從四月份起恢復盈餘。“綜合來並不是過熱經並不是過熱熱,即便是,也是‘非典型過熱’,而非傳統過熱。
1、“經濟過熱對股市的影響”:最直接的在股市體現是“泡沫”增加。一部分或大部分股票價格嚴重“虛高”,遠遠脫離實際價值。
2、“央行的緊縮政策和加息”:加息是緊縮政策的措施之一。緊縮政策和加息對股市而言,在大的方面都是利空。
1、央行的緊縮政策和加息預期是對宏觀經濟而言,並不是僅僅針對股市;相反,在具體的調控政策中,常常體現了政策對股市的呵護與維持,說明管理層對股市發展是持積極態度的。
2、經濟過熱是局部的、部分領域的,主要體現在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金融領域的貨幣流動性過大、過旺等。過熱現象並不是過熱局面,對此應該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