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劉德彬的結果 展開

劉德彬

《紅岩》未署名作者

劉德彬,墊江人,1922年10月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3月,在梁山(今梁平)縣中學讀初中時,17歲的他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升至北碚兼善中學讀高中,接受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進行地下工作。

人物介紹


1943年高中畢業后,劉德彬考上了四川省立教育學院(西南大學辦學淵源之一)。入學前,他響應《新華日報》上中國共產黨關於有志青年到農村去準備打游擊的號召,回學院辦了保留學籍的休學手續,來到萬縣鄉下觀音閣小學,楊氏族立小學教書,還給無力升初中和讀中學時因家貧輟學的青年開辦免費初中補習班。除了教文化課外,還向學生們宣傳抗日救國道理。
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劉德彬才回重慶,到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復學。這時,他通過在中央大學讀書的地下黨人黃可,與南方局青委周力行,賴衛民建立了聯繫,在他們指導下開展學生運動。1946年冬,因學院三青團密告他經常不在校,學院將他“默退”。
1947年7月,他回到重慶,住在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後來作為中央信託局彭詠梧的聯絡員,又輾轉幾地后,他回到重慶,聯繫到彭詠梧的助手江竹筠(江姐),並與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
1948年,國民黨當局到處清鄉抓人,由於當時的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和副書記冉益智先後被捕叛變,重慶地下組織遭到大破壞。毫不知情的劉德彬,連同江姐,先後被捕。特務連夜審訊,劉德彬是最後一個受審的,他一口咬定自己叫劉浩然,是失學青年,來萬縣找工作的,沒有參加共產黨。次日凌晨,特務將他們捆綁好押著搭乘民權輪去重慶,關進了郊外歌樂山下的重慶行轅第二看守所,即俗稱的渣滓洞監獄。
1949年秋,國民黨當局從重慶潰逃之前,按照蔣介石和毛人鳳的命令,對關押在渣滓洞,白公館等監獄中的政治犯(包括國民黨保密局的違紀犯在內)一批批進行大屠殺。
11月27日夜,特務把每個牢房用兩把鎖鎖上。隨著一聲口笛,槍聲大作,特務們用卡賓槍和衝鋒槍向每間牢房內掃射。劉德彬先是把身體緊靠牆壁,但又覺得在床上不安全,趁掃射的間隙,他滾下床,躲到了地上。這時又一陣槍彈掃射過來,劉德彬右上臂中了一槍,他伸手一摸,一手的血。一會兒,特務打開牢門逐室補槍。劉德彬所在的這間樓下五室是最後補槍的,大約特務們見劉德彬滿身是血,以為已經死了,就沒再往他身上補槍。
後來,劉德彬爬起來,和楊培基,林濤(鍾林),周仁極一起,順著夜色籠罩的溪溝拚命跑,終於逃出了渣滓洞的警戒範圍。
天亮以後,他來到嘉陵江邊,然後到重慶大學去找到了雷震的親戚。在那裡躲了兩天,迎來了重慶的解放。
1949年12月初,劉德彬到“脫險同志聯絡處”報到,在這裡與羅廣斌重逢了,又認識了楊益言。三人開始在一起進行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工作。1956年秋,羅,劉,楊三人共同創作了長篇(約四五十萬字)《的世界》后又名《禁錮的世界》。1959年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作為重點書出版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后羅廣斌,楊益言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創作了長篇小說《紅岩》。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劉德彬遭到迫害。直到1985年1月,劉德彬的冤案才得到徹底平反。2001年,劉德彬去世,逝世前他說:“我相信死去的烈士,血不會白流。我聽著知情的老戰友,以及那些為真理而吶喊的人的聲音,我的心靈已經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