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
代表作《青玉案·橫塘路》
徠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又名賀三愁,人稱賀梅子,自號慶湖遺老。漢族,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生於衛州(今河南省衛輝市)。出身貴族,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紹聖二年(1095)授江夏寶泉監,在任上整理舊稿,編成《慶湖遺老前集》。崇寧四年(1105)遷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遷奉議郎。大觀三年(1109)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州。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等對其詞均有續作,足見其影響。
十七歲時離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出監臨城縣酒稅。元豐元年(1078)改官滏陽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領寶豐監錢官。由於所任皆冷職閑差,抑鬱不得志,自稱四年冷笑老東徐。
紹聖二年(1095)授江夏寶泉監,在任上整理舊稿,編成《慶湖遺老前集》。
崇寧四年(1105)遷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遷奉議郎。
大觀三年(1109)以承議郎致仕,卜居蘇州。
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賀后族孫恩,遷朝奉郎,賜五品服。他因尚氣使酒,終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對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辭職,定居蘇州。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讎,以此終老。這一時期,他繼續編成《慶湖遺老後集》。
宣和七年(1125)卒於常州之僧舍。
賀鑄
北宋詞人大多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唯有賀鑄是英雄豪氣與兒女柔情並存。正如雄武蓋世的項羽曾“別美人而涕泣,情發於言,流為歌詞,含思凄婉”(張耒《東山詞序》)一樣,賀鑄真摯凄婉的濃情也常傾泄於詞。其中感人至深的是與 蘇軾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前後輝映的《鷓鴣天》: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賀鑄夫人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見《慶湖遺老詩集》)。詞中“誰復挑燈夜補衣”的細節描寫,沉痛地表現出對亡妻患難與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懷念。
另一首寫柔情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更為著名,其中“若問閑愁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連用三種意象表現出愁思的廣度、密度和長度,化抽象無形的情思為具體可見的形象,構思奇妙,堪稱絕唱。賀鑄因此詞而得“賀梅子”的雅號,宋金詞人步其韻唱和仿效者多達25人28首。一首詞而吸引眾多不同時期的詞人來和作,是唐宋詞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宋史》《東都事略》《應湖遺老集》《東山樂府》《東山詞》《青玉案》《慶湖遺老詩集》《賀公墓誌銘》
王國維:“北宋名家,以方回為最次。其詞如歷下、新城之詩,非不華贍,惜少真味。”
夏敬觀:“王直方詩話謂方回言:學詩於前輩,得八句云:“平淡不涉於流俗,奇古不鄰於怪僻,題詠不窘於物義,敘事不病於聲律,以興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見於成篇渾然不可鐫,氣出於言外浩然不可屈。”此八語,余謂亦方回作詞之訣也。
小令喜用前人成句,其造句亦恆類晚唐人詩。慢詞命辭遣意,多自唐賢詩篇得來,不施破碎藻采,可謂無假脂粉,自然穠麗。張叔夏謂“於吳夢窗皆善於鍊字面者,多於李長吉、溫庭筠詩中來”,大謬不然。方回詞取材於長吉、飛卿者不多,所以整而不碎也。”
況周頤:“按填詞以厚為要恉。蘇、辛詞皆極厚,然不易學,或不能得其萬一,而轉滋流弊,如粗率、叫囂、瀾浪之類。東山詞亦極厚,學之卻無流弊。信能得其神似,進而窺蘇、辛堂奧,何難矣。厚之一字,關係性情。“解道江南斷腸句”,方回之深於情也。企鴻軒蓄書萬餘卷,得力於醞釀者又可知。張叔夏作《詞源》,於方回但許其善鍊字面,詎深知方回者耶?
賀鑄詞長於造語,多從唐人詩句中吸取精華。他曾說:“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當奔命不暇。”由此而形成了深婉密麗的語言風格。賀鑄在詞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影響。他一方面沿著蘇軾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寫自我的英雄豪俠氣概,開啟了辛棄疾豪氣詞的先聲;另一方面,語言上又承晚唐溫、李密麗的語言風格,而影響到南宋吳文英等人。”
奇特的個性;英雄豪氣與兒女柔情;深婉密麗的語言風格與獨特的地位。
《黃樓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樓寓目》《秦淮夜泊》《楊柳枝詞》《清堂燕》《青玉案·橫塘路》《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木蘭花〔二首〕》《減字木蘭花〔四首〕》《南鄉子〔二首〕》《臨江仙》《南歌子〔二首〕》《木蘭花》《玉連環〔一落索〕》《惜奴嬌》《驀山溪》《西江月·攜手看花深徑》《攤破木蘭花》《訴衷情〔二首〕》《醉春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