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振墓
位於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的葬墓
馮子振墓 位於雙峰縣鈴山岩下龜,即今雙峰縣梓門鎮鈴山村。馮子振,湘鄉縣山棗鎮洪塘鄉山田村人(今湘鄉市山棗鎮山田村),死後葬於雙峰縣鈴山岩下龜,即今雙峰縣梓門鎮鈴山村。
馮子振墓
馮子振墓為典型的湘中湘鄉風格葬墓,中心為墳冢,兩邊墓邊界。墓碑立於墳冢后側居中,邊界兩距離祭祀台位置有墓誌銘及文物保護說明。
一杯黃土,埋葬了一朝文豪;一叢芳草,掩沒了一代風流。百樹梅花,百梅詩詠,傳播著萬古芳名。
七百多年過去了,世間曾發生多少滄桑變幻,而馮子振所創造的《梅花百詠》卻仍然為人們所傳頌。墓廬有遭毀的磨難,珍寶有被盜的劫數,唯這文化精華卻毀之不滅,盜之不失,因為它是一種不可磨滅的創造;世間只有創造,才是永恆不朽的豐碑。
馮子振死後,葬鈴山岩下龜祖墓。他生前曾手書:“山田故居,岩下祖墓”。岩下龜,背靠巍峨鈴子山,危岩峻峭,一壁為屏,氣勢橫亘。前對油榨山,林木蓊鬱,形如榨木,撞擊有聲;左為蛇形山,山勢逶迤,草木茂盛,宛若長蛇;右為龍形山,山體蒼莽,如龍奔走,房屋成簇,花木相映;中為岩下龜,龜頭長伸,馮子振正葬龜頭上,龜背圓拱,數幢房屋座落龜尾;龜背梯土層疊有致,儼然龜甲上的圖紋。兩道泉水溝沿龜背涓涓而下,在龜頭口交匯成溪,潺潺流入小河;兩壟梯田自龜背兩旁層層而上。小溪口蛇形山與龍形山相峙成谷,如龍蛇頭默然相視,整個山勢組成一幅龍蛇護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