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宮亂後作

唐代詩人鄭谷所作七律詩

《渚宮亂後作》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前四句敘述作者向鄉人打聽動亂后家鄉情況;后四句是鄉人的回答,描繪了作者家鄉戰亂后的景象。全詩結構清晰完整,以問答之語表達離亂的悲傷,真摯感人。

作品賞析


賞析

此詩中前四句敘述詩人向鄉人打聽動亂后家鄉情況。“鄉人來話亂離情,淚滴殘陽問楚荊”二句看似隨手敘事,傷痛之情已在問之前潛存,“殘陽”一詞更添其衰颯氣氛。“白社已應無故老”一句是詩人的猜想,因為作者年輕時的隱居“白社”,此時他更關切“白社”。“清江依舊繞空城”有種悲涼的詩意,故人已不在,只有江水依舊。
后四句是鄉人的回答,描繪了家鄉戰亂后的景象。“高秋軍旅齊山樹,昔日漁家是野營。”高秋之季,軍旅如山樹般平齊,密密麻麻的分佈在家鄉,昔日的漁家變成了士兵的軍營,百姓棄家逃亡,流離失所。“牢落故居灰燼后,黃花紫蔓上牆生。”村落變成了廢墟,家鄉一片荒蕪離亂的景象。
詩的前四句是詩人所問,后四句是鄉人所答,結構清晰完整。問答之語,從家鄉的周圍狀況漸漸說到詩人故居,問答設置有序,傷感越來越深。

評價

明代金聖嘆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一二隻是隨手敘事,卻為其中間乘空插得“殘陽”二字,遂令下所問之二語,讀之加倍衰颯。此為句前添色法也。
明代廖文炳《唐詩鼓吹箋注》:前四句是敘問鄉人之亂,后四句是述鄉人答之之語。……凡人心所最急者,家耳,然必兼及鄉國,乃為至情至理。看他敘問。曰“白社”、“故老”,由家及鄉也;“清江”、“孤城”,由鄉及國也。看他敘答,曰“高秋”、“漁家”,由國及鄉也;故居灰燼,由鄉及家也;此真唐人絕妙章法,不可不知也。
清代毛張健《唐體餘編》:從外景漸漸引入故居,布置有序,傷感彌深。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是年春正月,王仙芝荊南,為山南節度使李福所敗,焚掠江陵而去,死者十之三四。詩人時居長安,有荊州鄉人來,問及亂后情形,因作此詩。

作者簡介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緻。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棠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