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街道

浙江省永嘉縣江北街道

江北街道位於永嘉縣南部,甌江北岸,楠溪江西岸。舊稱江北岸,包括該地。轄地北為山地、南為平原,104國道從中通過,甌北大道、雙塔路、陽光大道溝通東西。轄區東隔楠溪江三江街道相望;南隔甌江與溫州市區相望;西臨東甌街道,北接黃田街道。面積為 30.1平方公里(為估算數),街道辦事處駐地為雙塔路1028號(原甌北鎮政府駐地)。

街道概況


江北街道位於永嘉縣南部,甌江北岸,楠溪江西岸。舊稱江北 岸,包括該地。轄地北為山地、南為平原,104國道從中通過,甌北大道、雙塔路、陽光大道溝通東西。轄區東隔楠溪江與三江街道相望;南隔甌江與溫州市區相望;西臨東甌街道,北接黃田街道。面積為 30.1平方公里(為估算數),街道辦事處駐地為雙塔路1028號(原甌北鎮政府駐地)。

歷史沿革


江北街道曾為舊東甌王城所在,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在新城,按舊志云:永嘉(即永寧)縣治,舊在甌江北,土名新城。即在今羅浮村境內。轄區明清時分屬仙桂鄉第三十三都,賢宰鄉第三十四都;民國後期墳屬羅浮鄉,解放前期屬江北鄉;解放建政時期屬浦西鄉、羅浮鄉,東北部部分山地分屬黃田鄉、三江鄉;1949年舊雙溪縣曾從楓林移治羅浮;1958年改為管理區,屬羅浮人民公社(后改勞武區),后合併為江北公社;1961年又析為紅勝(駐塘頭)、江北公社(駐浦東),轄地屬紅勝公社、部分屬江北公社;1970年又合併為江北人民公社;1981年清水埠鎮成立,鎮以埠名,划黃田、三江部分山地屬之,分析江北公社羅浮、花嶴二大隊屬之;1984年,江北公社改鄉,1989年,江北鄉與清水埠鎮合併成立甌北鎮,取位居甌江北岸之意;1992年5月,三江鄉併入甌北鎮;2001年6月,黃田鎮、羅東鄉部分併入甌北鎮。2011年5月在甌北鎮東甌大道以東、楠溪江大橋以西的區域內設立江北街道辦事處。

行政區劃


調整后的區域下轄11個社區即楠江社區、清水埠社區、襟江社區、鎮西社區、雙塔社區、創新社區、金甌社區、永寧社區、濱江社區、陽光社區、江北社區。下轄17行政村:花嶴、羅浮、浦一、馬嶴、白水、珠嶴、浦二、塘頭、浦西、東方、蔡橋、龍橋、碼道、新橋、王家塢、前牌、江北嶺。

社會民生


轄區工業發達,主要以泵閥、鞋服等主導產業。交通便利,設有溫州北站、甌北碼頭及客運站。境內有永嘉中醫院,羅浮中學、甌北鎮中、甌北二中等文教衛生機構。有江濱公園、雙塔公園等公園,境內的羅浮雙塔始建於晉惠帝元康年間,北宋神宗元豐甲子(公園1084年)曾修葺。現存建築為明代林天祥重建,雙塔呈七層六角菱形磚質結構,為永嘉縣文保單位。蛇山上舊有一亭按萬曆《溫州府志》記載,名曰“襟江亭”,居山襟江,氣勢魏宏,現已無存。1989年,羅浮林氏為紀念其先祖林夢龍,在蛇山建亭紀念。境內白水漈位於白水村,以細瀑、水庫風光為著,瀑布凌虛飛下,瀑下有潭,碧水於下,朱自清一篇散文《白水漈》使其揚名海內外。麻山水庫,位居漈上,四周幽幽,別具一番韻味。其他歷史遺跡還有花嶴林壺峰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