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甜的結果 展開
甜
漢語漢字
甜,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tián,最早見於篆文。本義是像糖和蜜的味道,與苦相對;引申義有美好、幸福、快樂等。《說文》:“甜,美也。從甘,從舌。舌,知甘者。”漢張衡《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
(基本信息徠欄參考資料:)
甜,會意字。“甜”字篆文左邊從“甘”,右邊從“舌”,楷書有隨同篆文結構的,但後代多把“舌”寫在左邊,視作正體,這也是現代漢字的寫法。“甛”字作為異體逐漸被淘汰。
甜字字形演變
“甘”是“甜”的本字。甘,甲骨文字形“圖A”在“口”中加一橫指事符號,表示口腔、舌頭所體驗到的舒服、美妙的味覺。當“甘”被習慣性用於書面語境后,籀文“圖B”再加“舌”“圖C”另造“甜”代替。造字本義:形容詞,味覺上美好如蜜的快感。有的籀文“圖D”由“舌”“圖E”、“人”“圖F”會義。篆文“圖G”基本承續籀文的字形“圖B”,將籀文字形中的“圖E”寫成了“圖H”。楷書“圖J”調整左右順序,將篆文字形中的“圖K”寫成“圖L”,將篆文字形中“圖M”的寫成“圖I”。“甘”作為形容詞與“甜”同義,但“甘”多用於書面語境,“甜”多用於口語語境。
甜字字元表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tián | 形容詞 | 像糖或蜜的味道。 | sweet | 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孔子家語·致思》 酸甜滋味,百種千名。——漢張衡《南都賦》 這湖中出來之物:菱甜,藕脆,蓮嫩,魚鮮。——《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 這類果子……卻可以長得肥碩香甜。——秦牧《藝海拾貝·「果王」的美號》 甛,美也。——《說文》 甜,甘也。——《廣雅》 草木不復抽,百味失苦甜。——韓愈《苦寒》 | 甜物、甜酒、甜雪、甜酸苦辣、甜香 |
比喻幸福;快樂。 | happy | 採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詩 貪顧戀眼前甜,不堤防背後閃。——元曾瑞《鬥鵪鶉·風情》套曲 | 甜沃沃 | ||
形容睡得酣暢。 | 更長酒力短,睡甜詩思苦。——宋楊萬里《夜雨不寐》詩 思之樂融融,歸寢熟且甜。——陳毅《初游青島》詩 | 甜睡、甜鄉 | |||
指美言。 | Honeyed unctuous | 牙縫兒唧與些甜,耳朵兒吹與些任。——元劉庭信《夜行船·青樓詠妓》套曲 | 甜口兒、甜句兒、甜言、甜言軟語,甜言媚語、甜話兒、甜嘴蜜舌 | ||
美好。 | fine | 曲兒甜,腔兒雅,裁翦就雪月風花,唱一本兒倚翠偷期話。——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臉兒甜,話兒粘,更宜煩惱更宜忺。——元劉秉忠《干荷葉》曲 差事不算很甜;也說不上苦來。——老舍《上任》 | 甜差、甜冤對、甜淡、甜俏、甜俗、甜軟 | ||
指濃郁軟熟的畫風。 | — | 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明陶宗儀《輟耕錄·寫山水訣》 | — | ||
動詞 | 謂投其所好而使之入迷。 | — | 他把國王甜著了,國王便高興得昏天黑地。——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 — | |
酣睡,熟睡。 | — | 一枕余甜昏又曉,憑誰撥轉通天窮。——明·湯顯祖《邯鄲記》 | — | ||
參考資料: |
食物的五味
酸 | 甜 | 苦 | 辣 | 咸 |
說文解字
美也。從甘從舌。舌,知甘者。徒兼切。
說文解字注
(甛)美也。周禮注恬酒。恬即甛字。從甘舌。舌知甘者。說從舌之意。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徒兼切。音恬。《說文》:美也。從舌,作甘。舌知甘者。《博雅》:甛,甘也。張衡《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
又蘇軾《發廣州詩》:三杯軟飽后,一枕黑甜余。註:軟飽謂飲酒,黑甜謂卧睡也。
又水名。《洞冥記》:甜水去虞淵八十里。《集韻》:亦書作甜。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
甜徠
3張
篆書-行書-草書
字頭 | 小韻 | 聲符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擬音 | 聲調 | |
上古音系 | 甜 | 甜 | 甜 | — | — | — | — | 侵 | l'iːm | — |
參考資料: |
字頭 | 小韻 | 聲符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擬音 | |
廣韻 | 甜 | 甜 | — | 徒兼 | 定 | 添 | 添 | — | — |
蒙古字韻 | 甜 | — | — | — | — | — | — | — | dɛm |
中原音韻 | 甜 | 甜 | — | — | 透 | 廉纖齊 | — | 廉纖 | — |
洪武正韻 | 甜 | 甜 | — | 徒兼 | — | — | 二十二鹽 | 鹽 | — |
分韻撮要 | 甜 | 甜 | — | — | 透 | 兼 | — | 第二十兼檢劍劫 |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