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樹

粵劇樂師

羅家樹(1900~1972年),原名羅炳生,沙浦鄉人。粵劇樂師。

歷為朱次伯、千里駒白駒榮薛覺先等名演員掌板,無論文武場均特別出色,有"打鑼王"之譽。新中國成立后,到廣東省粵劇學校任教。平生收藏粵劇傳統樂曲牌子譜、鑼鼓譜甚豐,對挖掘整理粵劇傳統曲藝貢獻頗大。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羅家樹表演照
羅家樹表演照
幼年便在鄉間跟隨“鑼鼓櫃”(民間禮儀樂隊)習練打擊樂,十二歲拜大鑼達為師,進一步精練打擊樂技藝。

演藝經歷

學成后加入粵劇戲班“棚面”(樂隊),先在環球樂班打大鑼,后逐步躍升為“掌板”(鼓師),先後在各個粵劇名班與著名演員朱次伯、千里駒、白駒榮、白玉堂等合作多年。由於他掌板的手法嫻熟,打鼓的槌頭重,年輕記憶力強,熟記各種牌子曲調。
羅家樹扮相
羅家樹扮相
20世紀30年代中被薛覺先領銜的覺先聲劇團聘為掌板。積極參與薛覺先對粵劇打擊樂的改革,在演出伴奏時掌板準確靈活,同演員配合得當,無論文場還是武場,都表現得十分出色,為薛覺先的“薛腔”和薛派名劇增色不少,因而在同行中享有聲譽,人稱“打鑼樹”、“打鑼王”、“打鑼狀元”。
中年以後,注意培養青年鼓師,經他栽培而成名的有鄧細、葉榮昌、陳粲等。兒子羅家寶,也是經他苦心培養、嚴格要求,從而在唱功方面卓有成就的著名演員。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羅家權劇照
羅家權劇照
兒子
羅家寶(193-),順德均安人,著名粵劇文武生。他出身粵劇世家,叔父羅家權、羅家會是著名粵劇演員,自小接受家庭的藝術熏陶,醉心學習粵劇藝術。1942年他才十二歲,便投身陳錦棠的錦添花劇團,以後又在白玉堂的龍鳳劇團、馬師曾的勝利劇團和桂名揚領銜的劇團參加演出。
從1949年到1953年,他分別到過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馬來亞等國,參加多個劇團的演出。1954年他回到廣州,先後在太陽升、永光明、東方紅等劇團,與著名粵劇花旦林小群等合作,又得到粵劇大師薛覺先的悉心教導,以一出《柳毅傳書》蜚聲粵劇劇壇,其所創“蝦腔”從此傳唱海內外。1958年他加入廣東粵劇院,擔任主要演員,獲得許多寶貴的舞台實踐機會,又曾經赴京參加全國戲曲表演藝術研究班學習,與全國著名戲曲劇種的眾多名家切磋交流藝術,得到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俞振飛、馬師曾等的點化指教,表演技藝和舞台經驗都大為提高。
兄弟
羅家權,原名羅仕干,廣東順德均安鎮人,羅家英的父親,家中排行第八,行內尊稱“八叔”,著名粵劇丑生。
早年,羅家權曾經拜上海京劇名凈劉奎官為師,學習如何演活紂王。後來,他與馮鏡華、秦小梨、馮少俠等名伶組織大龍鳳戲班,並且與秦小梨合演的一出名劇《肉山藏妲己》,被譽為“生紂王”。在帶領“人壽年”的時候,曾演出著名粵劇《龍虎渡姜公》。除了表演粵劇外,還拍攝《包公夜審郭槐》、《危城鶼鰈》、《風火送慈雲》、《火葬生妲己》等粵劇電影。1949年,帶著羅家英往香港定居。1984年,他遠赴三藩市再次與秦少梨合作演出。
侄子
羅家英劇照
羅家英劇照
羅家英,原名羅行堂,順德均安人,著名粵劇文武生。出生於粵劇世家,八歲開始接受父親(著名粵劇、丑生)的基本功訓練,唱功、做功的知識和技能,師承伯父羅家樹(著名粵劇樂師)和叔父羅家會(著名粵劇演員)。
從藝過程度中又先後拜在粉菊花、呂國銓及劉洵門下,還曾經拜著名京劇武生李萬春為師。由於他夙有家學淵源,師出名門,自己又痴迷粵劇,勤學多思,所以學得一身優異的演藝本領,唱做俱佳,能文能武,可演正劇悲劇,又善演諧趣喜劇,既會粵劇傳統表演,又勇於進行粵劇的創新實驗,近年更在舞台、銀幕、熒屏三方天地儘力展現其演藝之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