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8條詞條名為寺溝村的結果 展開
寺溝村
山西省陽城縣東冶鎮下轄村
寺溝村位於東冶鎮東南,陽濟公路40公里處,村莊周圍與兩省、三縣、七村相鄰。南與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郭庄村相鄰,東與濟源市克井鎮東灘村、瓮河村相鄰,北與澤州縣拴驢泉、石碑掌村相鄰,西與東冶鎮東庄村、田莊村、孤山村相鄰。
寺溝村共有665口人,268戶,350個勞力,8個村民小組,19個自然庄,33個黨員,5個黨小組,支委3人,村委4人。耕地面積1100畝,集體林地面積2萬畝,村境總面積25平方公里。
寺溝村原有30個自然庄,現居住人口的自然庄有寺溝庄、前溝庄、西溝庄、桑育溝庄、小溝庄、橋溝庄、南坡庄、東南坡庄、白土腰庄、草圪坨庄、麻地凹庄、東嶺庄、段家嶺庄、西嶺庄、葦園嶺庄、豹獨嶺庄、沙窯河庄、王莊、石場庄。無人居住的有黑水鋪、葛所溝、南占、跌馬掌、東溝嶺、下溝、流水凹、下凹、石岔坑、神仙洞、二指嶺。
寺溝村30個自然庄分別坐落在三山兩河之間,三山是:北有駙馬山,中有轎頂山,南有大嶺頭山。兩河是:沁河、龍門河。沁河在我村沙窯河、豹獨嶺、王莊、石場庄之間通過,河水常年不斷,河中大小湖泊無數,常有外地遊客來玩。河岸兩邊懸崖峭壁,山峰奇特,峽谷幽美,河邊懸崖上有春秋戰國時期韓王奶奶帶兵馬去濟源軹城走水路留下的足跡。沁河南岸有神奇的黃龍洞、黃龍廟,廟中有著神奇的傳說,駙馬山和轎頂山坐落於沁河兩岸,山峰高出河道700多米,兩山有相連接的歷史意義。大嶺頭山頂有一個韓王池和韓王墓,韓王池水常年不幹,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韓王爺帶人馬去濟源軹城走旱路在此處自殺留下的歷史傳說。龍門河在我村的寺溝、草圪坨、麻地凹、南坡、東南坡等12個自然庄中間通過流往沁河,出口與濟源市東灘村連接,龍門河在我村境內通過總長達25公里,河兩岸懸崖高度200米至500米高低不等,河道寬40米與80米不等,河道彎彎曲曲如同一條巨龍盤旋在山水之間,河邊常有一群野猴在山崖上跳來跳去,河道半年有流水半年斷流,是季節性流水。我村出國大使時新仁前30年讓我村打壩蓄水、養殖、繞地旅遊開發,可當時我村窮,無能力實施。我村林地面積包括集體和國有共有5萬餘畝,山上有上百種中藥材和各種野果野茶。每逢農閑時群眾上山採藥材,每天能掙50元至80元。我村還有豐富的白雲石和氧化鈣石資源,現在氧化鈣石資源正逐步開採。
寺溝村無集體企業,只有給陽南煤管站供水,每年村裡收水電費6萬元,部分群眾依靠陽濟路在我村通過的優勢,給車輛加水掙錢。目前我村利用路邊空閑地和本村豐富的水資源辦加水場30個,提水站4個,飯店1個,修理站1個,商店1個,解決了70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有1個民營企業是“陽城縣興龍石灰岩礦和興龍石灰廠”,這個年產10萬噸石灰岩石的項目,能解決本村勞動力60多人,解決20多部車輛的運輸問題。我村有養土蜂10戶300多箱,養羊2戶200多隻,其餘的群眾靠種地養蠶、上山採藥材謀生。寺溝村2010年經濟總收入64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808元。
寺溝村1996年前村委辦公在一個古廟裡,1997年陽濟路修通后搬遷到橋溝,投資26萬元修建辦公樓三層上下36間,群眾陸續向陽濟路邊搬遷100餘戶,在路邊做生意。1999年至2002年全村農民共同努力義務修通了南北翻河過崖的交通便道,2002年投資20多萬元完成了揚程200米高的提水工程,解決了路邊近300口人的吃水問題,2003年投資20萬元修建了二層樓小學上下20間,解決了本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2005年投資15萬元對村委樓、學校前後院進行了綠化硬化,新建籃球場二個,農民文化廣場一個,購置了健身器材十五套。2007年投資100多萬元打通了6個自然庄15公里的水泥路。2010年投資15萬元對關帝廟和村委樓進行改造維修。目前我村七個自然庄通了水泥路,其餘12個自然庄還是土路。我村因村莊坐落分散,所以有一半人能享受到有線電視、電話和移動聯通網路,但仍有一半人還享受不到陽城電視通迅等基本生活措施的保障;一半人吃上了自來水,一半人還是挑水或是沒水,靠旱井蓄水來維持生活。全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我村現有幼兒園1所,農家店1個,衛生所1個,籃球場2個,農民文化廣場1個,圖書室1個,老年活動室1個,基本滿足了群眾的文化娛樂需求。
寺溝村面積大,地形奇特,山高、溝深、林多、河多、風景多、神話傳說多、土特產多、山藥材多,資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