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溝村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北小庄鄉轄村

寺溝村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邢台縣西北45公里處,地處太行山區,三面環山,屬於北小庄鄉下行政村。現有人口約1500人,寺溝村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的農作物是稻穀和玉米,間種少量黃豆、飯逗、綠豆、花生,礦產資源硅石豐富。

自然資源


寺溝村三面環山,森林資源豐富,樹材質多為橡樹及棗樹及灌木類。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寺溝村130582204235冀E0319054000

交通


乘車:
乘火車至邢台市,再至邢台火車站外坐3路或6路公共汽車至邢西火車站,然後搭乘長途車或是班車直接就可到達黃巾軍寨
自駕:
沿京深高速路或是108國道到邢台北口下,然後沿迎賓大道西行至邢昔公路,沿該路至田莊下道,直奔寺溝村即可。

旅遊


凌霄山風景圖
凌霄山風景圖
寺溝村內有邢台市知名旅遊資源—凌霄山,又名靈霄山、中岩山,主峰海拔1089米,黃巾軍寨遺址位於靈霄山中段,是太平道的發源地,黃巾軍的大本營。

凌霄山概況

凌霄山,又名靈霄山、中岩山,在邢台市邢台縣北部山區與內丘縣相鄰之地,距邢台市區35公里,主峰海拔1089米,可供遊覽面積24平方公里。《順德府志》記載“僻處西域,距府城(順德府,今邢台市)七十里,介於皇姑、太子兩岩之間”,故原名中岩山、中央寨,屬太行山的一個支脈,該山地處太行山深處,四面皆是陡峭的懸崖絕壁,只有數條羊腸小道可通山頂。黃巾軍寨位於靈霄山中段,是一處享有盛名的歷史文化遺址,東漢末年黃巾軍首領張角曾於此建立山寨,聚義四方豪傑,今山上仍留有不少漢代遺跡,如當時的點將台、水牢等,靈霄殿里的滾龍玉柱上還刻有“大賢良師座中岩”幾個字,大賢良師即張角的道號,目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凌霄山景點

點將台
凌霄山風景圖
凌霄山風景圖
張氏兄弟的點將台在護林所的上方,有石質台階可以攀登,這台階下接護林所旁邊的台階,用料寬大厚實,雖然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持完好堅固的狀態。點將台呈三層階梯狀,依山而築,下層四十二級,中層十三級,上層二十六級,共計九九八十一級,台階上是一片面積不小的平地,可容納數百人,平地就是張氏兄弟的點將台。
點將台的上方是一座小廟,打開殿門,供奉幾尊神像。左側的一尊就是張角。塑像濃眉大眼,身披戰袍,正襟危坐。在這裡張角不叫張角,叫大賢良師。靈霄殿原有上刻“大賢良師座中岩”的滾龍石柱,史書也多有記載。張角創立了太平道,道教尊其為神仙。小廟的石質廊柱雕刻文字和花卉,富麗堂皇,是靈霄山的原建築構件,瑩亮滑膩,溫潤似玉,都是上好的石材。
凌霄寺
宋朝元豐年間在凌霄山上建立凌霄寺,明代高僧譚順在此傳道,重修了寺院,在殿內塑造了張角和馬龍、馬憲兩員大將的泥像。以後又增築了大批廟宇殿堂。從殘存的遺跡看,當年廟宇不下百座,構成一個殿堂林立、千佛普坐、氣勢雄偉的古建築群。現在有關張角的遺跡外,還有南寺塔、八角琉璃井、皇姑寺、戲台等遺跡,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有傳統廟會,至今香煙興盛。
空龍殿
據“重修中岩山空龍殿記”記載,“中岩山座邢州乾方七十餘里,亦曰凌霄山,曰武馬山等等,古
稱雲城外四座山門,紅門、龍門、土門、石門,內有城牆環繞城中,經年雲霧飄渺,松柏長青。”
空龍殿的兩邊有兩塊石頭,一塊上寫左崑崙,一塊上寫右崑崙,在平台的左前方還有塊石頭上寫志心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