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山
凌霄山
凌霄山,又名靈霄山、中岩山,位於邢台市邢台縣北部山區與內丘縣相鄰之地,距邢台市區35公里,主峰海拔1089米,黃巾軍寨遺址位於靈霄山中段,是太平道的發源地,黃巾軍的大本營。
東漢末年,邢台巨鹿人張角在靈霄山創立“太平道”,聚義四方英雄豪傑,懲治貪官污吏,沉重打擊了腐朽的東漢地主階級統治。山上至今還遺有當年黃巾軍的點將台、練兵場、石梯、寨子門、寨牆、水牢、營址、地道、八角亭等,另外建於宋代的凌霄寺至今香火旺盛。
邢台凌霄山
黃巾軍寨 位於海拔1062米的凌霄山中段,黃巾軍寨自然景觀壯美,尤其是金秋十月,蒼鷹盤旋於懸崖峭壁之上,野菊怒放,五彩繽紛,青松翠柏掩映其間,紅葉似火,染盡層林,更勝香山紅葉。
黃巾軍寨是太平道的發源地,黃巾軍的大本營。東漢末年,邢台巨鹿人張角在靈霄山創立“太平道”,聚義的四方英雄豪傑,招募平民百姓,懲治貪官污吏,沉重打擊了腐朽的東漢地主階級治。山上至今還遺有當年黃巾軍的點將台、練兵場、石梯、寨子門、寨牆、水牢、營址、地道、八角亭等,尤其是“水牢”保存完好,是當年張角懲治貪官污吏、豪強劣紳的地方。
軍寨的北寨門已無存,一座石屋橫卧在寨口處,權做了寨門,入寨首先看到一座磚窯,為歷代修造寨內建築而設。一座精心雕琢的龍頭石拱橋,連接著內寨通道,橋的盡頭是一口據說是東漢時期挖掘的、有八塊梯形大石拼裝作口的古水井——八角琉璃井。井的對面原有的營寨已充做了黃姑廟,是信奉靈空教的信徒們自發重修的。黃姑廟原留存著兩條張角建宮殿時的滾龍石柱,一千八百多年來龍柱一直安靜的接著晨起的朝陽,可卻被幾個人偷走,幸被發現,追回。龍柱后被文物部門保管收藏,故現場只留有兩根鐫刻著楹聯的青石廊柱。
黃姑廟的右側是一排普通的平房建築,均已空閑,往前200米有一座院落,裡面居住著看山人。繼續前行,小路的盡頭拐彎處,有一塊頂部平坦的巨石,高高的矗立在山崖邊上,這就是過去黃巾軍的三個點將台之一。在此,張角曾點齊了討伐東漢政權的兵將,於公元184年2月,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黃巾軍起義。
點將台的下面是一險峻的石壁,石壁象一整塊巨石雕琢的一樣橫卧在峽谷盡頭,由於石壁上常年有溪流向下滴淌,此處也被叫做滴水岩。石壁向內凹進很大的空間,裡面修建了一座睡佛寺(也叫卧佛寺),睡佛殿向南。睡佛寺內供奉中天未來佛,也就是明代的靈空教教主劉才運的涅盤雕像。聽說這裡的睡佛很靈驗,身上哪裡疼痛,虔誠的撫摸一下睡佛相應的部位,便會摸到病除。
沿一條小路可至黃巾軍寨的南門,叫做南天門,門已經不見蹤影,只有兩座石雕的門當顯示著曾經的門戶。
南天門的右下方懸崖瀑布的左邊,就是張角關押叛徒、懲治貪官污吏的水牢。水牢周圍地勢險峻且荊棘叢生。水牢口小肚大,下面有兩間屋大,全部用條石壘砌,水深1米多,常年不幹不涸。雖然此處也用來懲治叛徒,可也正是叛徒唐周的告密,使得起義提前一個月倉促起事,起義軍遭到了很大的傷亡。
沿靈霄山的主峰方向上行,到黃巾軍第二點將台,這裡修建了一座三層閣式八角亭,八角亭的北下方、皇姑廟的上方,坐北朝南,是一個獨立的院落,院外散放著許多碾滾,石磨,石臼,這是黃巾軍在山寨加工糧食的用具。院里有五間平頂石窯,另有門樓和廂房,門樓和廂房經過改建,石窯保持著原貌。石窯內呈穹隆型,石質窯頂,白灰抹縫,裡外套間,各有一個小型窗戶,牆壁厚達1米,西側牆壁有一石龕,外掛一布簾,是靈霄山的全景示意圖。示意圖所顯示的廟宇殿堂,許多已經不復存在。指揮部的上方曾有張角的“大帥金鑾殿”和鐵瓦樓,可惜已被摧毀。
沿石階而上,是黃巾軍第三點將台,台上是一片面積不小的平地,可容納數百人。是張氏兄弟在此居高臨下,點封將官,分派任務之處。
繼續往上走已沒有石階路,只有寬僅能容足的羊腸小道通往山上,草叢中有精雕細琢的石坊底座和營房遺址,顯示了往日曾經的輝煌。臨近山頂處有一塊酷似仰天嘶鳴的駱駝的巨石,山頂建有靈空廟,廟內供奉著靈空教教主劉才運的塑像。山頂約4-50平米,四周懸崖峭壁深不見底,黃巾軍寨牆隱約於樹叢間,沿山崖邊綿延數公里,是黃巾軍寨的西部屏障,霧氣中與北面的太子岩遙相呼應,山後是內邱縣境的馬豆庄和瓦窯庄。據說張角撒豆成馬,剪紙為兵,因雨淋兵馬顯現原形,故得名馬豆庄;又因靈霄山建廟時,北峰是峭壁,騾馬難以上山,只有趕羊群從山下瓦窯背馱琉璃瓦,一隻羊僅馱兩片瓦,故得名瓦窯庄。
張氏兄弟的點將台在護林所的上方,有石質台階可以攀登,這台階下接護林所旁邊的台階,用料寬大厚實,雖然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持完好堅固的狀態。點將台呈三層階梯狀,依山而築,下層四十二級,中層十三級,上層二十六級,共計九九八十一級,台階上是一片面積不小的平地,可容納數百人,平地就是張氏兄弟的點將台。
點將台的上方是一座小廟,打開殿門,供奉幾尊神像。左側的一尊就是張角。塑像濃眉大眼,身披戰袍,正襟危坐。在這裡張角不叫張角,叫大賢良師。靈霄殿原有上刻“大賢良師座中岩”的滾龍石柱,史書也多有記載。張角創立了太平道,道教尊其為神仙。小廟的石質廊柱雕刻文字和花卉,富麗堂皇,是靈霄山的原建築構件,瑩亮滑膩,溫潤似玉,都是上好的石材。
凌霄山
宋朝元豐年間在凌霄山上建立凌霄寺,明代高僧譚順在此傳道,重修了寺院,在殿內塑造了張角和馬龍、馬憲兩員大將的泥像。以後又增築了大批廟宇殿堂。從殘存的遺跡看,當年廟宇不下百座,構成一個殿堂林立、千佛普坐、氣勢雄偉的古建築群。現在有關張角的遺跡外,還有南寺塔、八角琉璃井、皇姑寺、戲台等遺跡,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有傳統廟會,至今香煙興盛。
據“重修中岩山空龍殿記”記載,“中岩山座邢州乾方七十餘里,亦曰凌霄山,曰武馬山等等,古稱雲城外四座山門,紅門、龍門、土門、石門,內有城牆環繞城中,經年雲霧飄渺,松柏長青。”
空龍殿的兩邊有兩塊石頭,一塊上寫左崑崙,一塊上寫右崑崙,在平台的左前方還有塊石頭上寫志心岩。
交通示意圖 |
乘車:
乘火車至邢台市,再至邢台火車站外坐3路或6路公共汽車至邢西火車站,然後搭乘長途車或是班車直接就可到達黃巾軍寨。
自駕:
沿京深高速路或是108國道到邢台北口下,然後沿迎賓大道西行至邢昔公路,沿該路至田莊下道,直奔寺溝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