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陽城縣的結果 展開

陽城縣

山西省晉城市下轄縣

陽城縣,隸屬於山西省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端,地處太岳山脈東支,中條山東北,太行山以西,沁河中游的西岸。東與晉城市郊區為界,北與沁水縣為鄰,西南與垣曲縣接壤,南與河南省濟源市相連。介於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縣境南北長約54千米,東西寬約53千米,總面積1930.7平方千米。

陽城古稱濩澤,清康熙、雍正年間,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的美譽。境內有“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海會寺天官王府郭峪古城等,以及中華名山析城山、蟒河與歷山自然保護區。

陽城縣先後被評為國家園林縣城、美麗中國十佳旅遊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以及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旅遊標準化試點縣、古堡民居保護利用示範縣、糧食生產先進縣、科技進步先進縣、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2019年美麗中國首選文旅目的地。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下轄10個鎮、7個鄉,另設有1個林場,常住人口39.4501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7.5027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575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5.734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1925億元,全年人均生產總值60262元,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9107美元。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歷史沿革


陽城古稱濩澤,在傳說中的堯舜夏時期,陽城屬冀州之域,商為畿內地。
春秋屬晉,戰國時迭屬韓、魏,為濩澤邑。
秦置濩澤縣,治所在今陽城西15千米的澤城,屬河東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封鄧鯉於濩澤城,置濩澤侯國。
三國魏黃初之年(220年)廢濩澤侯國復設濩澤縣,屬平陽郡。
東晉太元中年(386年),濩澤縣改隸建興郡。
北魏興安二年(453年),濩澤縣治由澤城遷往今陽城縣城。孝昌元年(525年),分濩澤為濩澤和西濩澤,屬建州所轄的安平、泰寧二郡。
北齊天保七年(557年),濩澤和西濩澤復並為濩澤縣,屬建州安平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建州為澤州,安平郡省入澤州,濩澤縣屬澤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濩澤為澤州治所,八年,徙治端氏。天寶元年(742年),改濩澤為陽城縣,屬澤州(或稱高平郡),隸河東道。天佑二年(905年),復稱濩澤縣,屬澤州,隸昭義節度使。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易名陽城,屬澤州,隸昭義軍、河陽節度使。
宋仍為陽城,屬澤州(高平郡),隸河東路
金元光二年(1223年)昇陽城為績州,屬忠昌軍節度。
元中統元年(1260年),勛州復為陽城縣,隸屬澤州司侯司。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
明、清時,陽城縣屬澤州(直隸州)和澤州府。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屬冀寧道。民國十三年(1924年),直屬山西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七月,分為陽南,陽北兩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合為陽城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陽城縣解放。
1958年,劃歸晉東南專區領導。
1958年10月,合沁水縣為陽城縣。1959年10月,兩縣分置。
1971年,劃歸晉東南地區領導。
1985年5月,晉東南地區撤銷,直隸山西省晉城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城縣位於山西省東南端,介於東經112°一112°37′,北緯35°12′—35°40′之間,南北長約54千米,東西寬約53千米,略呈凸形,總面積1968平方千米,合295.2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15%,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3%,居晉城市六縣(市、區)的第3位。

地形地貌

陽城縣境內山巒起伏,奇峰疊嶂,溝壑縱橫,河流交織。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北部高而中間低,構成了全縣高中山區、中山區、低山區、丘陵區和河谷盆地區五大地貌單元。太行山西支伸入縣境南部,中條山東支伸入縣境西南端,太岳山從北延伸縣境中南部。山脈分佈為:縣境南部有海拔1888.3米的析城山,山頂平闊,面積約20平方千米,稱為聖王坪;析城山主峰向四周圍延伸,向南面延伸的有風山嶺、五斗山、大樂嶺、鰲背山;向西南延伸的有小尖山,雲蒙山;向東延伸的有指柱山,三盤山。北部、西部分佈有牛頭山、仙翁山、壑山、白龍山、黃龍山。屬太行山西支末的有大嶺頭。這些山脈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間,最高點雲蒙山峰海拔1951.4米,最低點三窯鄉沙腰河村南沁河出界處380米。

氣候特徵

陽城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3℃,最低曾降至零下19.7℃。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4.9℃,最高曾達40.2℃。日最低氣溫一般在十一月初降至零度以下,翌年四月上旬回升到零度以上。霜凍期為十月中旬至次年三月下旬。無霜期因地區差異而有不同,一般為170天至180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659毫米。降雨特點為:年際變化大,季節變化大,區域差別大,強度變化大,最高年曾達852.2毫米,最少年只有335.2毫米,降水總量的58%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內。

水系水文

陽城縣河流均屬黃河水系。西起索泉嶺,東至三盤山為南北分水嶺。分水嶺以北主要有沁河、蘆葦河、獲澤河。沁河位於縣境東部,縣內全長72千米,流域面積為175平方千米;蘆葦河位於縣境北部,縣境內全長50千米,流域面積366平方千米;獲澤河位於縣境中部,縣境內全長57千米,流域面積845平方千米。分水嶺以南有次灘、盤亭、南門、秋川、蟒河、石圈、江河、龍門等八條小河,合計流域面積380平方千米,沁河最大,河床平均寬度260米,最大洪峰流量1.5萬立方米/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陽城縣地下水、地表水總儲量3.80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22億立方米,地下水1.984億立方米,重複量為1.502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利用的1.54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0.319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1.229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陽城縣土地總面積中,山地面積約1082.4平方千米,合162.4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55%,海拔1000—2000米之間;丘陵面積787.2平方千米,合118.1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40%,海拔700—1000米之間;河谷平川面積98.4平方千米,合14.7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5%,海拔600米左右。全縣耕地面積為56.0865萬畝。牧坡草地面積32.97萬畝,森林面積121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6%。

礦產資源

陽城縣擁有煤炭、煤層氣鋁礬土硫鐵礦、陶瓷粘土、白雲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煤炭探明儲量56.18億噸,佔山西省總儲量的1/10還多,是中國優質化工原料無煙煤生產基地;煤層氣探明儲量78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陽城縣有動植物1100多種,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的動植物有40多種,其中野生獼猴林麝、鹿、金錢豹大鯢褐馬雞等極為珍稀;有野生中藥材300餘種。

行政區劃


2021年5月,撤銷駕嶺鄉,併入河北鎮。河北鎮的楊柏村劃歸橫河鎮。撤銷固隆鄉,併入次營鎮。撤銷白桑鄉,設立白桑鎮。原白桑鄉的洪上村劃歸鳳城鎮蟒河鎮的上白桑、后圪坨、東樊、西樊、南窯、北窯、澗坪、盤龍8個村劃歸白桑鎮。撤銷演禮鄉,設立演禮鎮。
截至2018年,陽城縣下轄10個鎮、7個鄉,另設有1個林場。陽城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新陽東街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140522100000鳳城鎮
140522101000北留鎮
140522102000潤城鎮
140522103000町店鎮
140522104000芹池鎮
140522105000次營鎮
140522106000橫河鎮
140522107000河北鎮
140522108000蟒河鎮
140522109000東冶鎮
140522200000白桑鄉
140522201000寺頭鄉
140522202000西河鄉
140522203000演禮鄉
140522204000固隆鄉
140522205000董封鄉
140522206000駕嶺鄉
140522401000林場管理處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常住萬人口39.4501萬人,其中男性19.6609萬人,女性19.7892萬人,男女性別比為99.35(女性=100)。城鎮常住萬人口19.1755萬人,鄉村常住萬人口20.2746萬人。城鎮萬人口比重48.61%。萬人口出生率8.62‰,死亡率6.66‰,自然增長率1.96‰。公安部門戶籍登記總戶數16.7384萬戶,總萬人口38.310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陽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7.5027億元,比上年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5755億元,增長0.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45.7347億元,增長7.0%,其中,工業完成138.8347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1925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中,批發和零售業13.4227億元,增長3.7%;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14.1699億元,增長6.0%;住宿和餐飲業6.0633億元,增長6.7%;金融業7.7499億元,增長9.8%;房地產業7.9779億元,增長1.9%;其他服務業33.4119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構成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6%,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1.4%,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0%。全年人均生產總值60262元,比上年增長6.6%,按2018年平均匯率折算為9107美元,比上年增加1556美元。
陽城風光
陽城風光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陽城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46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基礎設施投資36.4884億元,增長10.1%;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7.9357億元,增長36.8%。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3.4216億元,增長20.8%;第二產業投資31.8768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投資49.1636億元,增長5.6%。在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31.8768億元,增長18.0%。其中,煤炭工業投資11.6345億元,下降3.3%;非煤產業投資20.2423億元,增長35.1%。傳統產業(煤炭、焦炭、冶金、電力)投資15.6578億元,下降8.3%;非傳統產業投資16.2190億元,增長63.2%。
財稅收支
2018年,陽城縣完成財政總收入44.5638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6270億元,比上年增長24.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6168億元,增長22.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9.6816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4.6641億元,增長21.7%;教育支出5.1611億元,增長26.0%;科技支出3345萬元,增長19.3%;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3.5613億元,增長3.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7812萬元,增長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4318億元,下降8.9%;節能環保支出1.1739億元,增長1.4%。
人民生活
2018年,陽城縣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1048元,比上年增長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9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9元,增長6.6%;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183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26元,比上年增長8.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38元,增長15.4%。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8年,陽城縣糧食種植面積29299公頃,比上年減少1084公頃,其中,夏糧播種面積7426公頃,增加23公頃;秋糧播種面積21873公頃,減少1107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4.2895萬噸,比上年增加1927噸,增產1.4%,其中,夏糧產量31473噸,減產11.5%;秋糧產量11.1422萬噸,增產5.7%。全年棉花播種面積5.3公頃,比上年減少1.2公頃,總產量5.4噸,比上年減產8.5%。油料播種面積1323公頃,比上年增加426公頃,總產量2152噸,比上年增產22.0%。蔬菜播種面積959公頃,比上年減少102公頃,總產量48367噸,比上年增產16.6%。水果總產量4058噸,比上年減產8.5%。堅果總產量1919噸,比上年減產75.3%。
林業
2018年,陽城縣造林面積267公頃,四旁(零星)植樹110萬株,年末封山育林面積4133公頃。
畜牧業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牛存欄1421頭,比上年下降18.6%。豬存欄135611頭,比上年下降6.5%。羊存欄48723隻,比上年下降41.6%。雞存欄261.9萬隻,比上年下降12.8%。全年肉類總產量19865噸,比上年下降9.5%。禽蛋總產量31070噸,比上年下降0.2%。全年蠶繭總產量1108噸,比上年下降18.7%。
生產條件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有效灌溉面積9902公頃,節水灌溉面積5769公頃。全年化肥施用量(實物量)25686噸,比上年下降9.0%。農用薄膜使用量13.6噸,比上年下降24.3%。農藥使用量108.6噸,比上年下降6.6%。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陽城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38.8347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60家,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7%。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增長15.7%,股份制企業增長1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1.1%。分行業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8.9%,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1.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8.1%,食品製造業增長22.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4.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9%,紡織業增長22.8%,黑色金屬冶鍊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7%,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增長17.9%,金屬製品業下降49.0%。全年規模以上企業生產原煤1638.1萬噸,比上年增長14.0%;洗煤976.6萬噸,增長32.2%;煤層氣15934.9萬立方米,下降1.5%;食醋17509噸,增長82.7%;紗4824噸,增長4.9%;布998萬米,增長10.2%;氮肥19.9萬噸,增長8.1%;水泥59.6萬噸,增長4.0%;瓷質磚2599.3萬平方米,增長0.6%;陶質磚615萬平方米,下降7.7%;發電量195.3億千瓦時,增長3.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3.2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其中,煤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9.7112億元,增長30.9%;電力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8881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3.2890億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煤炭企業實現利稅49.4333億元,增長26.4%;電力企業實現利稅4.6653億元,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8.6712億元,比上年增長36.2%。其中,煤炭企業實現利潤27.5320億元,增長32.6%;電力企業實現利潤27566億元,增長12.0%。
建築業
2018年,陽城縣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03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1家,完成總產值1.6981億元,比上年增長41.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3424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2%。

第三產業

國內經濟
2018年,陽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5018億元,比上年增長9.2%。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5.939億元,增長9.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5628億元,增長9.6%。按銷售單位行業統計,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9.4718億元,增長9.0%;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1.03億元,增長9.9%。
對外貿易
2018年,陽城縣外貿進出口總額1.1720億元,比上年增長140.3%。其中,進口405億元,增長289.4%;出口1.1315億元,增長137.0%。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1.09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3.6%。
房地產業
2018年,陽城縣房地產開發投資3.7933億元,比上年下降25.6%。其中住宅投資3.2805億元,下降16.7%。全年房屋施工面積65.5142萬平方米,下降3.0%;房屋新開工面積61124平方米,下降33.9%;商品房銷售面積76795平方米,下降53.0%。
郵電通信
2018年,陽城縣郵政業務總量2949萬元,比上年下降0.7%。訂銷報紙693萬份,訂銷雜誌15萬份,快遞業務量11萬件,發送信件2萬件。全年電信業務總量2.14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9萬戶,比上年增加3900部。行動電話用戶36.3萬部,比上年增加2.3萬部。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8.8萬戶,比上年減少17296戶。
金融業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225.7708億元,比年初增加21.1883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61.0670億元,比年初增加14.3179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02.0373億元,比年初增加21.1048億元。
保險業
2018年,陽城縣保費收入7.4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841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0468億元。

文化


陽城縣古稱濩澤,為堯舜夏冀州之域,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置縣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文風長盛,自隋朝科舉以來,先後出過120餘名進士。明清兩代,先後出過4名尚書、2名宰相。清順治三年(1646年),10人同中舉人,10人同中進士;順治八年(1651年),又有10人同中舉人,留下了“十鳳齊鳴、十鳳重鳴”的佳話。清康熙、雍正年間,陽城與陝西韓城、安徽桐城同為文化發達之鄉,在澤州府所轄五縣中文風最高,贏得了“名列三城,風高五屬”之譽。
陽城縣境內文物古迹以“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宅”、國家5A級景區皇城相府為代表,有保存較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群郭峪古城、頗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明代民居城堡砥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會寺等。

交通


交通概況

侯月鐵路穿陽城縣境而過,與天津、日照、連雲港等港口以及附近的長治、太原、洛陽、鄭州、運城、西安等機場都有高速公路連接,交通便利。

運輸

2018年,陽城縣公路貨運總量2230萬噸,比上年增長11.0%。公路貨物周轉量75350萬噸千米,比上年增長10.0%。全年公路旅客運輸總量20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0%。公路旅客周轉量71500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10.0%。

社會


科技事業

2018年,陽城縣科技研發專項資金支持引導科技研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項目共30項,研發經費855萬元。爭取市級科技創新項目4項共113.9萬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發明專利申請量57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5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普通中學26所,在校學生16691人,教職工2087人;職業高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1924人,教職工199人;小學64所,在校學生13817人,教職工1657人;幼兒園106所,在園幼兒6987人,教職工505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所,教職工16人。2018年高考陽城一中一本達線率52.5%,其中7人被北大、清華錄取,再創歷史新高。我縣中考總均分、總及格率繼續保持全市第一。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分館1個,文物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電視台1座。全年各類文藝演出400餘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5544場,農村寄宿制中小學電影279場。組織了優秀傳統劇目展演、元宵節街頭文藝表演活動。舉辦了陽城國際陶瓷博覽交易會開幕式文藝演出和現場文藝演出。皇城相府景區和天官王府景區舉辦“非遺”、演藝進景區活動共計1317場。

體育事業

2018年,陽城縣舉行了“全民健身日”啟動儀式暨萬人長跑活動。組織參加了晉城市第六屆農民運動會。舉辦了“悠然陽城·康養聖地”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和2018陽城綠道山地半程馬拉松賽。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624個,衛生技術人員2816人(鄉村醫生601人,醫師748人,助理醫師149人),床位2137張。村級衛生所達標率99%。

勞動就業

截至2018年末,陽城縣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46576人,其中,在崗職工人數44625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1065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18%。

社會保障

2018年,陽城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5469人,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參保1546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08758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4849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07945人,生育保險參保37200人,工傷保險參保70209人,失業保險參保30224人。全年共發放各類社會保險待遇10.1792億元。

環境保護

2018年,陽城縣城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229天。全年環境空氣綜合質量指數為5.52。PM2.5年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97%,供氣普及率98%,集中供熱普及率91%,再生水利用率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污水處理率97%。

安全生產

2018年,陽城縣生產安全事故死亡26人。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0.11人。

城鎮建設

2020年5月29日,陽城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旅遊


陽城縣
陽城縣
蟒河自然保護區
蟒河位於山西省陽城縣桑林鄉境內,北承太岳,東接太行,西依中條,南連王屋。居暖溫帶之南緣,亞熱帶之北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22′10″—112°31′35″,北緯35°12′50″—35°17′20″,總面積5573公頃。蟒河自然風景旅遊區,東起三盤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至花園嶺。海拔最高的砥柱山1572.6米,最低的拐庄溝300米。總面積80多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在80%以上,地貌特徵多以深澗、峽谷、奇峰、瀑潭為主。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位於陽城北留鎮的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東距晉城市30千米。九女仙湖景區是一處佔地面積約13平方千米,以水上遊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主體景觀為一回水長達20華里的高峽平湖。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位於陽城縣、沁水縣、垣曲縣、翼城縣等縣的交界處。
歷山是中條山的主峰,總面積為100平方千米,海拔2358米,與翼城、垣曲、陽城毗連銜接。歷山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海會寺
亦名龍泉寺,位於陽城縣城東北15千米大橋村西,為陽城縣境內主要寺院之一。該寺創建於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賴賜名額為“龍泉寺”,后歷代重修,增修。
陽城縣
陽城縣
天官王府
天官王府,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是明代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戶、吏三部尚書,曾輔佐明王朝達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國光及其家族數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築群,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是國家AAAA級景區。
陽城縣
陽城縣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時由康熙賜名並親筆御書“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兩次於此下榻,故名“皇城”,俗稱“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建於明清時期的官宦宅居建築群,為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閱官、輔佐康熙皇帝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故居。整個建築由內城和外城兩部分組成。內城系明代遺構,外城為清代所建。內外城牆總長達78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左右,寬度在2.5與3米之間,總佔地面積為10萬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餘間。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位於陽城縣河北鎮境內,距陽城縣城42千米,一條主峽和十幾條附峽組成一個峽谷群,各個峽谷常年流水淙淙,形成了獨特的太行山水風貌。楊柏大峽谷植被茂盛,草木種類豐富,所處的西南山系,以析城山為主。楊柏大峽谷是析城山景區的一部分,分為:大峽谷,后龕廟、靈泉洞、析城山、五斗峰等。五斗峰又名五指山、五斗山,位於河北鎮后龕村,頂峰海拔1772米,比號稱王屋山主峰的天壇山極頂還高57米。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小尖山
位於陽城縣城西27千米的索泉嶺村西,主峰海拔1695米,山勢如削,尖如鋒芒,故名。山上荊棘叢生,野花爛漫。登其巔,隱隱可見一線黃河漫漫東去,煙村霧樹盡收眼底。古迹有佛光殿、玉皇殿、五瘟殿、關帝廟、千佛閣、春秋閣、凌雲梯等。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五彩河
位於陽城縣西南50千米處的析城山下,雲蒙、鰲背兩山之間晉豫邊界的橫河鎮內。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鄧小平曾率南下部隊從此通過,因山高、溝窄、河深被人們稱之為石峽。河內五彩繽紛的石頭星羅棋布,水石相連高低錯落起伏,有的沉在水底,有的露出水面,方圓不等,長短無量,石塊叢中鑲夾著五顏六色的鵝卵石,相傳這些彩石是女媧鍊石補天時遺留下來的。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陽城縣[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
析城山
又名析津山、聖王坪、東坪。位於陽城縣西南30千米處,方圓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萬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間凹陷如盆,有東、西、南、北門分析,故曰析城。中國最早的地理經典文獻《禹貢》記載了大禹治水時,沿著山脈從西往東,導山疏河經砥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析城山地表為8.516平方千米亞高山草甸,地下有數量眾多的溶洞景觀和地下河水,是中國華北地區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價值的封閉式岩溶窪地,屬非常珍貴、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

代表人物


楊繼宗(1428—1488年),字承芳,號直齋,又號祠庵,天順元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擢嘉興知府,浙江按察使,雲南副使,累官左僉都御史,巡撫雲南。成化年間,被稱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
王國光(1512—1594年),字汝觀,號疎庵,明萬曆初期的政治家和財政家。因官居尚書,故有“天官”之稱,王國光故居被後人稱為“天官王府”。著有《王疏庵率意稿》。
張慎言(1578—1646年),字金銘,號藐山,人稱藐山先生。山西陽城人。作為思想家和詩人,在當時頗為先進,具有較大的進步作用。其為官,剛正廉之,也頗值稱頌。
陳廷敬(1639―1712年),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后改為庶吉士,歷任經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康熙字典》總修官等職。
張敦仁(1754―1834年),字仲篙,一字古余、古餘,號古愚,清數學家、藏書家。
王文理(1935-),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原副司令員,武警少將。
郭晉才(1943—),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裝備部原政委,少將。
張世斌(1945-),軍事科學院外軍部研究員,少將。
董鋼鐵(1945-),空軍工程大學原副政委,空軍少將。
栗從實(1921-),二炮副軍級幹部。

獲得榮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陽城縣名列其中。
2019年5月18日,陽城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2020年5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6月,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2020年7月,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第一批)。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2020年,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
2021年1月,陽城縣榮獲“中國最美民居古堡村落旅遊目的地”稱號。
2021年1月28日,入圍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入選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