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國
南宋進士
侯安國(?-約1276),本籍福建寧化。據江西第五修《侯氏族譜》記載,他是宋代理學名家侯仲良(字師聖)的八世孫。
生卒年無考,南宋進士。宋寶佑元年(1253年)任梅州教授,掌管梅州教育。見梅州風土人情淳樸厚實,遂定居於梅城之東攀桂坊(今梅城下市)。其時,梅州地處嶺南山區。經學未開,侯安國竭力倡辦教育,開辦講學,以《春秋》大義教授門徒,並免除入學者一家的徭役,以鼓勵梅人讀書。自此,梅州文風漸興。其門徒蔡蒙吉,12歲應童子科,繼而登進士,後為抗元英雄。因侯安國對發展梅州文化教育有貢獻,受到人們的景仰。後人於1921年在梅江灣下村開辦小學1所,命名“安國小學”,作為紀念。
![侯安國像](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f/mef63da9410c49218288445e074a8665e.jpg)
侯安國像
侯安國對素有“文化之鄉”稱號的歷史文化名城梅州的文化形成發展有著突出的貢獻,是繼南朝名賢程旻、北宋名宦劉元城之後的又一位卓越鄉賢。在他興起文教之後,梅州(清代時設為嘉應直隸州)人文蔚起,科甲取士的時代,梅州籍的士子的科考成績雄貫嶺南,尤其是清代乾嘉年間更創造了鄉試“五科五解”的奇迹,即連續五科鄉試全省第一名(解元)均為梅州士子,梅州也被稱為“人文秀區”,被郭沫若讚譽“文物由來第一流”,這樣的成就,可以說離不開侯安國在梅州任教時的竭力奉獻。他生活過的州城城東“攀桂坊”,後世也人才輩出,一隅之地就產生過進士17名、舉人92名,更湧現了晚清政治家、愛國詩人黃遵憲、世界著名橋樑學家李國豪、現代言情小說鼻祖張資平、五獲世界羽毛球冠軍侯加昌,等等著名人物。因為侯安國對梅州文化的貢獻,清順治十二年(1655)由禮部奉旨崇祀為鄉賢,請入縣學鄉賢祠春秋配祭。他的事迹在清代《程鄉縣誌》《嘉應州志》和《廣東通志》中都有專門立傳記載。
![侯安國墓](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6/m068f46c18358dadbf4c48eaa921a4e60.jpg)
侯安國墓
侯安國在梅州落籍開基,成為梅州侯姓的開基一世祖。他的後代也人才輩出,他的四個兒子就分別是山長、教諭、學諭和提調,後人秉承良好家風和客家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歷代人才輩出。在封建社會,耕讀傳家的梅州侯氏產生了眾多進士、舉人、貢生等科舉士人,產生了福建南安知縣、鄉賢侯謹度,安徽太和知縣侯樞臣、直隸邯鄲知府侯國鈞等許多良吏名宦。在近現代,則湧現出了太平天國水軍統帥、森王侯裕田,現代林業教育先驅、教育家、詩人、書法家侯過,國民黨中將侯志明、侯梅、侯誌慶,少將侯又生、侯聲,外事活動家侯桐,原羽毛球國家隊教練侯加昌,原新加坡國防部長侯永昌,原武漢大學校長侯傑昌,國際著名電影導演侯孝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侯一釗等。現在,他的後人已廣布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