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汛
秋季江河水位急劇上漲的現象
秋季江河水位急劇上漲的現象。多因暴雨或連續霪雨而引起。造成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
發生在秋季,從立秋到霜降這段時間,由於秋雨連綿而發生的江河漲水現象。
秋汛的洪峰流量一般不及伏汛大,但有時次洪水總量大,持續時間長,且江河堤防浸水時間已久,易發生險情,對堤防的威脅也大。伏汛和秋汛時間相連,且都是主要汛期,習慣上又稱伏秋大汛。
中國大江大河大洪水多發生在伏秋汛期。如長江1153~1949年宜昌站發生8次8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洪水,黃河1761~2000年花園口站曾發生4次2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洪水,都發生在伏秋汛期。伏秋大汛常招致堤防決溢,洪水泛濫成災,造成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
2011年9月1日以來,漢江上游、嘉陵江、黃河涇洛渭流域出現三次強降雨過程,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河南等省40餘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長江上游渠江發生超歷史實測紀錄的大洪水,漢江發生今年以來最大洪水,黃河中游支流渭河連續3次發生超警洪水。共造成四川、陝西、河南、湖北、雲南、山東、貴州、重慶和甘肅等9省(市)107縣922個鄉(鎮)618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失蹤101人,倒塌房屋10.2萬間,緊急轉移150.75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124.5億元。
(1)強降雨過程多,時空高度集中。三場降雨過程集中在2011年9月4~18日的兩周內發生,15天內僅8日、9日、15日三天基本無雨,且強降雨區域均集中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四川北部和河南西部。
(2)降雨偏多明顯,局部降雨強度大。與多年同期相比,漢江和山陝區間、涇洛渭、三花區間偏多2~4倍,嘉陵江上游偏多3~8成,其中涇洛渭、三花區間、漢江上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位。四川南江最大三日雨量高達435毫米,為“華西秋雨”季節罕見;四川巴中市最大一日面平均雨量達141毫米,最大點雨量南江洛壩288毫米。
(3)多條主要江河同時發生較大秋汛,歷史罕見。9月18-20日3天內,長江流域的渠江、漢江,黃河流域的渭河、伊洛河等主要江河同時發生較大洪水,為歷史罕見。
(4)影響範圍廣,洪水量級大。四川、重慶、陝西、湖北、河南等省40餘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上游渠江干支流發生超歷史實測紀錄的特大洪水,其中渠江幹流發生1939年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重現期100年。渭河中游臨潼站出現1961年建站以來最高水位。
2011年入汛以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5663千公頃,受災人口7523萬人,因災死亡440人、失蹤152人,倒塌房屋33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1011.9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經濟損失163億元。洪澇災害特點主要有五個方面:
秋汛災情
二是山洪災害死亡比例高。山丘區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造成死亡、失蹤497人,佔總數的84%。
三是部分城市內澇嚴重。137個縣級以上城市進水受淹,北京、武漢、成都、南京、杭州等省會城市嚴重內澇。
四是多地發生局部重大洪澇災害。貴州望謨縣、湖南嶽陽市、湖北通城縣、四川涼山州、四川巴中南江縣、陝西西安灞橋區等地局部發生一次性死亡失蹤30人以上的特大洪澇災害。
五是颱風災害相對較輕。熱帶氣旋致使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蘇、山東、上海、遼寧等省(市)直接經濟損失118億元,占今年洪澇災害總損失的13.2%。
2011年入汛以來,中國31個省份遭受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5663千公頃,受災人口7523萬人,因災死亡440人、失蹤152人,直接經濟損失約1011.9億元。災害雖較常年同期偏輕,但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陝西的一些局部地區,發生了一次性死亡失蹤30人以上的特大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