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嘉陵江的結果 展開
- 長江主要支流
- 大型紀錄片
嘉陵江
長江主要支流
嘉陵江,長江上游支流,因流經陝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 (一說來源《水經注》二十(漾水)載:“漢水南入嘉陵道而為嘉陵水” )發源於秦嶺北麓的陝西省鳳縣代王山。幹流流經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在重慶市朝天門匯入長江。
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漢水、白龍江、渠江、涪江等。全長1345千米,幹流流域面積3.92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16萬平方千米,海拔高程4070米,嘉陵江源頭坐落於東經103度26分59秒,北緯33度05分38秒)是長江支流中流域面積最大,長度僅次於雅礱江,流量僅次於岷江的大河。
嘉陵江幹流,發源於秦嶺,起鳳縣,經陝西省、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注入長江。幹流全長1345千米,幹流流域面積3.92萬平方千米。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以上為上游,昭化至重慶市合川區為中游,合川至重慶河口為下游。
嘉陵江源頭陝西鳳縣代王山黑龍潭
東峪河發源於陝西省鳳縣秦嶺主脊——海拔2598米的代王山南側大鳳溝,上源稱大南溝,由東南向西北流,與發源於秦嶺主脊以北的渭河支流清姜河上源平行,到煎茶坪以後,東峪河與清姜河分別轉成西南和東北流向,相背而流。根據鳳縣縣誌記載,嘉陵江在陝西省內的河段稱為“古道河”,流入四川盆地才稱為嘉陵江。現代所稱的嘉陵江,是泛指從鳳縣東河橋以下的所有河段。
嘉陵江
在陝西省鳳縣境內,古稱故道河、東河,又稱縣河,源出秦嶺北麓的代王山,循東峪溝由東南流向西北,至東河橋老街附近轉向西南。流經黃牛鋪、龍口、鳳州、雙石鋪等鄉鎮的23個村,入甘肅省兩當縣境。縣境內長72千米,有一級支流52條,二級支流69條,三級支流19條。年自產徑流5.81億立方米,入境客水2.44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8.28秒立方米。河道屬山區峽谷型束放式河流,呈寬谷峽谷相間的串珠狀。河床比降6.6‰,沉積物分選性差。由於新構造運動的影響,谷坡陡峻,曲流深切,河床與谷頂相對高度在200~400米之間。沿河無連續性階地,寬谷內有草涼驛、龍口、鳳州、雙石鋪等面積較大的曲流階地,為沿江重要的經濟區。
嘉陵江陝西省略陽縣城段
嘉陵江陝西省寧強縣陽平關段
在寧強縣境內,嘉陵江自曾家河鄉石滾坪進入本縣,由北向南,至陽平關折向西南,至島灣復南折,在青灘廟入川。縣內流長65千米,流域445平方千米。
其中,在兩當縣境內,有紅崖河、兩當河匯入嘉陵江幹流。在徽縣境內,縱貫縣境東部,自縣境吳王城以上全長165千米,境內長自嘉陵鄉大山村明洞口至虞關鄉吳王城40.2千米,流域面積6925.0平方千米。河流平均比降5‰。境內面積2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6.4立方米/s,年徑流總量14.6327億立方米。境內自產水量0.6875億立方米,入境水量8.449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9.1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輸沙量380萬噸,水力資源蘊藏量3.79萬千瓦。
嘉陵江四川省閬中縣段
在南充市(地級市),嘉陵江從北自雙女石流入市境,向南依次流經舞鳳鄉、城市區、新建鄉、火花鄉、文峰鄉、在鷂子岩進入南充縣境。境內長26千米,先後接納荊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河道蜿蜒曲折。洪水期最大流速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為0.38米/秒,洪枯季節河道寬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方米,洪峰流量為1.35萬秒立方米。洪枯差117倍。江心洲眾多,漏港、叉道縱橫,河流穩定。
在原南充縣,嘉陵江流至蓬安縣鎮源場入縣境,流經漁溪、江陵、鳳山、、搬罾、龍門、小龍、荊溪、高坪、永安、曲水、青居、河西、溪頭、羊口、新場、李渡、土門、臨江等18個鄉(鎮),36個村,縣內流長121千米,流域面積788.2平方千米,累年平均流量87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740萬立方米/秒。1965至1982年的22年平均含砂量2.61千克/立方米,加權平均比降為0.377,縣境以上為0.416,縣境以下為0.27。多為卵石河床,間有大型磐石橫亘中流,或露水面,或潛水下,逼為曲流,或阻流成浪,河道彎曲特多,故有“九曲迴腸”之稱。青居街一段最為突出,上下游達17.1千米,而陸路相隔僅370米,故群眾中流傳著“青居女兒嫁曲水,來去都坐下水船”。
在北碚區,嘉陵江從西北向東南橫流而過,北碚段長45.1千米,支流有璧北河、黑水灘河、龍鳳溪、馬鞍溪、明家溪等。最高洪水位214米,最低枯水位176.61米。
在渝北區,嘉陵江沿區境西南邊境流過,有后河注入。
在江北區,嘉陵江從石馬河街道梁沱流入區境,區境段為18.8千米。
嘉陵江四川省南充市段
嘉陵江甘肅省兩當縣段
從白石鋪至白水江一段,河流橫切構造線,並穿流在鳳—徽山間盆地中,較大而典型的峽谷多見於十里墩以南到白水江之間,峽谷兩側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由於地盤上升,河流不斷下切,形成峽谷,峽谷兩側山坡的上部已發育成壯年期的岩溶地貌。地面北而南逐漸降低,因受構造作用的影響,形成許多階梯面。鳳縣城附近階地高出河面的相對高度,—級為3~7米,二級為18~20米,三級為40米,四級為140米。白水江以北,河床兩側除偶然出現一些岩屑堆積以外,幾乎沒有平坦的岸邊地帶。
嘉陵江重慶市北濱路段
從略陽到陽平關一帶,河流穿行在石灰岩、片岩、頁岩、砂岩、礫岩及火成岩相間出現的區域中,河谷形態以深切峽谷為主,迂迴曲折,寬敞的河谷不多,有離堆山,山地高出河面約400米左右。陽平關附近,因河流與綠色片岩走向相符,河流侵蝕較易,河谷豁然展開。陽平關位於河南岸40米的階地上;北岸離河稍遠處,有孤丘兀立,名叫大魚山,高出江面165米,山頂平坦,堆積有黃土及礫石。大魚山北坡,有礫石階地二級,高的約40米,低的約25米。低階地上有后壩,與北部山嶺相連,構成東西分注於嘉陵江的兩個小支流的分水嶺。大魚山以東是小魚山,是個向南伸的山嘴,高102米,無河流沉積物。
在陝西省境,嘉陵江主要支流有21條,其中一級支流共有12條。較大的支流有旺峪河、八渡河等。左岸支流長而多,右岸多短小乾溝,塘壩河、麻峪河、瓦房壩河、南星河和河口河等主要支流,皆來自左岸即紫柏山的北坡。由於紫柏山向北延伸的近西北—東南向的平行支脈,分別構成了它們的次一級支流的分水嶺,因而其支流流向也為西北—東南向。
在陝西省段,嘉陵江主要水文特徵是:
1.河流襲奪現象明顯
嘉陵江河道的最顯著特徵就是河流襲奪現象多。略陽以上的嘉陵江上游,原屬於漢江水系,后被嘉陵江襲奪了。漢江在烈金壩以上幹流成為峽谷,支流青泥溝卻是寬谷,並由此溝頭越過一低矮分水嶺,嶺上有河流沖積的卵石層,厚約0.5米,卵石大小均勻,一般直徑在3~5厘米左右,底部為片岩。嘉陵江的二級支流響水溝到代家壩北流與鞏家河相匯合后,再西流與嘉陵江成直角相交,這就是嘉陵江東岸的黑水。很顯然,漢江的源流河水小、谷地大,且到嘉陵江邊也沒有較高的分水嶺,很不相稱。嘉陵江的西側支流特別長,東側支流短,而漢江的許多支流卻伸到嘉陵江谷地。嘉陵江的支流西漢水的得名,也說明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家們已經有了嘉陵江襲奪漢江源頭的看法。
2.產水能力最大
嘉陵江省內流域面積為9930萬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4.8%,省內年徑流總量為56.6億立方米,佔全省徑流總量的12.7%,其單位面積內的產水量不僅具有長江流域水系的共同特點,即徑流量所佔比例遠大於流域面積所佔比例,而且是陝西產水能力最大的河流。除了與該流域降水較多有關外,也與該河流經不同省份有關,即出陝西后又進陝西,使省內流域面積與其流量的計算,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
3.長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
嘉陵江是長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略陽站的年平均含沙量為7.94千克/立方米,最大年含沙量(1959年)21.5千克/立方米,最小年含沙量(1965年)2.15千克/立方米,遠大於漢江安康站的1.27、2.38、0.44千克/立方米。含沙量的季節變化顯著,年內含沙量最大值出現於7月,最小值出現於1月,二者相差約1600倍,這與其流域內降水的季節變化、分佈有深厚的黃土有關。
嘉陵江上游總的流向由北而南略向西彎曲,縱坡比降為7.01‰,西岸山地高出平均水位200~600米,坡度一般在40~70度,河床為砂、卵石,洪枯水位相差12米左右,水深一般為2~4米,最深可達12米以上。
陝西省內,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積9930平方千米,占陝西總面積的4.8%,省內年徑流總量為56.6億立方米,占陝西徑流總量的12.7%,其流量遠大於陝西黃河流域的任何水系,其產水能力在陝西各水系中居第一位。
從年徑流深等值線圖可看出,嘉陵江水系陝西境內地表徑流的分佈特徵,具有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即河源地徑流深可達600毫米,略陽以南其徑流深也在400~600毫米之間,而中部地區徑流深在300毫米以下,這與該地區降水量的分佈有關,但隨著降水量的增加,嘉陵江水系的徑流量增加速度很慢,徑流係數僅為27.8%(徑流係數即年徑流與年降水之比值,單位均為毫米),可能與該地區植被差、土質疏鬆有關。
嘉陵江徑流量主要來自降水,但地下水補給量也占重要地位,東坡站地下水補給量6.33立方米/秒,地下水補給占年徑流總量的27.1%,略陽站分別為38.3立方米/秒和30.6%。2.變化特徵嘉陵江陝西境內徑流量的年內分配,東坡、略陽兩測站具有不同的特點。從東坡站典型年(1967年)流量過程線看,具有雙峰型特點,即4、5月份為高水位期,9、10月為第二個高水位期。
從略陽站觀測資料看,以7、8、9、10月4個月為汛期,其流量占年徑流總量的58.6%。徑流量的年內分配(%)結果是:1月2.6%,2月2.5%,3月3.3%,4月6.0%,5月8.0%,6月8.6%,7月14.7%,8月14.2%,9月17.6%,10月12.5%,11月6.7%,12月3.7%。
從徑流量的年際變化看,東坡站年徑流變差係數(Cv)值為0.45,略陽站為0.40,均大於漢江安康站的0.35,但小于丹江丹鳳站的0.60。
陝西省內,嘉陵江徑流量的季節、年際變化大,因此洪水災害時有發生。根據《略陽縣誌》的記載,嘉陵江略陽地區,1448~1981年的433年間,發生大水36次,其中25次造成水患,嚴重的水患有6次。大水進入略陽城15次,其中清咸豐7年(1857年6月)最大,有“蛙生灶中,浪起千層,舟行屋上”的記載。1981年8月的“81·8”暴雨洪水,是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造成了慘重的損失。嘉陵江幹流茨壩站(甘肅兩當)8月21日出現洪峰流量4670立方米/秒,重現期是500年一遇。略陽站從8月19日~9月日,出現洪峰5次,最後一次是8月22日4時的8630立方米/秒,大於1964年實測最大流量5930立方米/秒,小於清光緒24年(1898年)調查洪峰流量10300立方米/秒,為250年一遇,洪水總量19.73億立方米。8月21日下午,鳳縣洪峰流量高達3500立方米/秒,而有資料記錄的最大流量僅為1400立方米/秒,遭受了空前的損失,由於泥石流、滑坡,所有公路、鐵路、通訊、電力線路全部中斷,全縣有24個自然村莊被毀,全縣受災6517戶、33918人,其中死亡96人,失蹤9人。
1990年7月5~6日,漢中、寶雞地區連降160~200毫米大到特大暴雨,略陽站最大雨量達196毫米,其中6日凌晨4小時降雨量達133毫米。由於雨量大,致使嘉陵江河水暴張,出現超過保證流量的洪峰。略陽水文站及時作出洪水將達6000立方米/秒的預報,為略陽贏得了寶貴的3.5小時撤離時間。6月15時,嘉陵江洪水流量達5700立方米/秒,略陽縣城二次被淹,中心廣場水深3米,低洼處水深6米,三層樓房進水,對外交通、電話全部中斷,經濟損失巨大,但無人員傷亡。
四川省境內,根據宜昌水文站50餘個洪峰的分析,其中以嘉陵江洪水為主要來源的佔43%。由於嘉陵江流域形狀略似扇形,洪水向心匯流,加劇漲勢,常常產生嚴重洪災。據四川省氣象局統計,自1485年至1949年近五百年內,嘉陵江洪水共發生133次,其中幹流在773年~1949年的1177年中出現大洪水62次。嘉陵江幹流和涪江出現的歷史較大洪水共36次,其中南宋、清代和現代是三個洪水高峰期。在這三個高峰其中,不但洪水發生次數較多,而且發生特大的洪水也較多,又常與長江上游幹流的特大洪水相迭置,如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寶慶三年(1227)、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同治九年(1870)及1945年、1981年等皆是。從1470年至1948年的480年間,本流域盆地區中有33座縣城遭受洪災。(其中嘉陵江幹流12座、涪江13座、渠江8座)。
嘉陵江是長江水系含沙最大的支流,略陽站多年平均含沙量7.94千克/立方米,其中最大年含沙量21.5千克/立方米(1959年),最小年含沙量2.15千克/立方米(1965年),最大年與最小年之比為10,汛期(6~9月)含沙量佔全年的81.3%,最大月(7月)含沙量佔全年的30.7%,最小月(1月)含沙量佔全年0.001%,最大日含沙量538千克/立方米(1972年8月29日)。
嘉陵江陝西省內內多年平均輸沙量522萬噸,輸沙模數526噸/平方千米·年。從輸沙量的年內變化看,略陽站最大一月(7月)佔全年輸沙量的36.9%,最大兩月(7~8月)佔全年輸沙量的62.2%,最大四月(6~9月)佔全年輸沙量的87.4%。
陝西省境內嘉陵江主要支流概況表 | ||||||
---|---|---|---|---|---|---|
河流 | 支流分級 | 高差(米) | 長度(千米) | 比降(‰) | 流域面積(平方千米) | 多年平均徑流量(億立方米) |
寬灘溝 | 一 | 440 | 16.0 | 27.5 | 118.9 | 0.41 |
安河 | 一 | 734 | 36.0 | 20.4 | 409.7 | 1.42 |
小峪河 | 一 | 1143 | 54.0 | 21.2 | 434.5 | 1.51 |
廟峪河 | 二 | 1121 | 26.0 | 43.1 | 110.8 | 0.39 |
黑河 | 一 | 77 | 4.0 | 19.2 | 13.6 | 0.05 |
紅崖河 | 一 | 40 | 6.0 | 6.6 | 25.1 | 0.09 |
旺峪河 | 一 | 52.5 | 12.5 | 677.3 | 2.36 | |
南星河 | 二 | 923 | 30.0 | 30.7 | 147.3 | 0.51 |
洛河 | 二 | 144 | 6.0 | 24.0 | 11.9 | 0.04 |
青泥河 | 二 | 55 | 24.0 | 2.29 | 66.4 | 0.23 |
西漢水 | 一 | 69 | 34.0 | 2.03 | 233.4 | 0.82 |
岳坪河 | 二 | 209 | 23.0 | 9.0 | 88.7 | 0.31 |
金家河 | 一 | 620 | 30.0 | 20.6 | 143.8 | 0.50 |
八渡河 | 一 | 1152 | 50.0 | 23.0 | 576.7 | 2.01 |
中川河 | 二 | 1057 | 31.0 | 34.0 | 168.8 | 0.55 |
金池院河 | 二 | 1057 | 32.5 | 32.5 | 133.8 | 0.47 |
東渡河 | 二 | 572 | 27.0 | 21.1 | 126.5 | 0.48 |
樂素河 | 一 | 541 | 53.0 | 10.2 | 278.3 | 1.04 |
鞏家河 | 一 | 833 | 51.0 | 16.3 | 318.4 | 1.10 |
三道河 | 一 | 248 | 44.0 | 5.64 | 172.6 | 0.69 |
下青河 | 一 | 350 | 39.0 | 8.97 | 158.4 | 0.43 |
八渡河:八渡河是嘉陵江上游左岸主要的支流之—,發源於紫柏山西延部分的南側,上游稱為大川河,向南流經九股村,先後接納中川河、金池院河和東渡河等,在路家山以下始稱八渡河。在白石溝至吳家營段,流向轉折為東西向,吳家營以下又轉折為南北向,於略陽縣城附近注入嘉陵江。
八渡河干、支流的河谷相當狹窄,縱坡比降很大,顯示出山溪性河流的特徵,僅白石溝以下河谷稍微開闊,沿河有狹窄的河灘地。
鳳縣境
陝西省鳳縣境內,有安河,系嘉陵江一級支流,源於夫子嶺。東西流向,經安河寺、河口、國安寺,於鳳州東匯入嘉陵江。流長45.1千米,流域面積406.8平方千米,有鹿母寺、青崖溝、土橋河等支流22條。年平均徑流量1.42億立方米,流量4.5秒立方米。河床與谷頂相對高差200~700米,河床比降13.7‰。南北兩側受斷層影響,支流較多,呈南北向發育,溝多為鬆散體彙集區,為泥石流多發區。沿河的河口、紅光盆地為重要農耕區。
小峪河,系嘉陵江一級支流,源於縣東北山林。北南流向,幹流長54千米,流域面積438平方千米。有草灘溝、紅河、廟兒溝等支流15條,徑流深200~400毫米,年平均徑流量1.82億立方米。河床平均比降12‰,水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1.99萬千瓦。河道呈串珠狀,以峽谷為主,唐藏及下游段,一、二級階地發育,地勢開闊,人口集中,是工農業經濟區。
旺峪河,幹流東溝河,源於三岔西南部磨庫嶺,經三官殿、三岔、留鳳關與野羊河匯合后稱旺峪河,流經酒奠溝、溫江寺、谷家莊入甘肅兩當縣單河鋪,匯入嘉陵江。全長52.5千米,流域面積664.1平方千米。有野羊河、瓦房壩河、麻峪河等支流15條,年平均徑流量1.82億立方米。流域內植被條件較好,峽谷與寬谷相間,以峽谷為主,三岔、南星、留鳳關盆地為縣南主要農耕區。
略陽縣境
嘉陵江在略陽縣境內共有大小一級支流32條。其中,流域面積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較大支流有10條。
小河(甘肅省境內稱洛河)發源於徽縣北部境內老爺山南麓,流經徽縣江洛、泥陽、渝樹、游龍、伏鎮、栗川、銀吉、水陽、大河等九鄉鎮,行程81千米,於高家山進入略陽縣境,在白水江鎮小河村注入嘉陵江。境內流程5千米,流域面積12.0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9.12秒立方米。年徑流量2.88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1672千瓦。在徽縣境內,年輸沙總量為93.24萬噸。
青泥河又名東河、長豐河。源於甘肅徽縣蕁麻沿河八條溝(《太平寰宇記》為左溪水),經紅石門合白水,流經成縣,於成縣史家坪村進入略陽縣境,岸寬30餘米,河長138.9公里,甘肅省內河長103.2公里,略陽縣境內流程24.5千米,流經琵琶寺,在封家壩石門山注入嘉陵江。流域面積1799平方公里。略陽縣境內集水面積66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2.26秒立方米。流域內具有暴雨多,洪水頻繁,集流迅速,洪峰高等特點。平均比降1.71‰,河溝密度1.20千米。年徑流量3.86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5184千瓦。據成縣水文站22年實測資料,最大洪峰流量(1964年)為1300秒立方米。據成縣17年實測資料,含沙量為每立方米5.38千克,年平均輸沙率為每秒47.3千克,多年平均輸沙量146.7萬噸。近年來最大含沙量已增至每立方米399千克。水力資源蘊藏量為3.7萬千瓦,已建成飛龍峽電站,裝機800千瓦。由於流域內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日趨嚴重。
西漢水(又名犀牛江、濁水):因位於漢江之西,故名,相傳古時沿江有犀牛,故又名犀牛江。發源於甘肅省天水縣西南的齊壽山,西南流經禮縣,有西和河、固城河、燕子河匯入。再南流納洮水河、清水河後轉向東流,經西和縣南匯太石河,過成縣、康縣有秦家河、平洛河注入,至陝西省略陽縣,經西淮壩、葯木院至徐家坪鄉兩河口匯入嘉陵江。全長286.3公里,流域面積9657平方公里,省內長186公里,年徑流量16.7億立方米,上游流經黃土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河流最大含抄量每立方米可達578公斤,為隴南山區河流之冠。平均比降1.05‰。河溝密度每平方千米1.09千米。年平均流量56.38秒立方米,年徑流量17.78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3.48萬千瓦。據鐔壩水文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5020秒立方米(1984年8月)。多年平均侵蝕模數每平方千米2290噸,年輸沙量2191萬噸,是嘉陵江泥沙的主要來源。
樂素河(俗名落索河):發源於甘肅省康縣王壩大王山,由西北向東南流至學房梁羅家莊入略陽境。岸寬34米,經郭鎮、瓦舍溝、雙集埡等集鎮,納西溝、銀杏溝、寒峰溝、瓦舍溝、平陽溝等眾溝之水,岸寬增至60餘米,在樂素河村注入嘉陵江。境內流程38.9千米,縣境內集雨面積267.36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5.94秒立方米,年徑流量1.87億立方米。河床比降19.3‰。水力蘊藏量2.96萬千瓦。
金家河:源於略陽縣三岔子鄉黃家溝。岸寬不足3米,向東流過三岔子,受徐家溝水;東流至金家河,張家溝水注入;過白家壩受橋子溝水,岸寬增至10餘米;至橫現河石牛寺入嘉陵江。河道總長29.8千米。流域面積142.7平方千米。高差485米,平均比降16.3‰,平均流量1.55秒立方米。水力蘊藏量0.27萬千瓦。
八渡河:由徽縣雙洞子山入境,稱三川河,岸寬30餘米。過三川至三川河口,九股樹河注入;南流5千米余至兩河口,中川河匯入,岸寬50餘米;再南流25千米余,至兩河口受金池院河水,稱八渡河;又向南流7千米,過安林溝、白石溝,受二溝之水,岸寬60餘米。由白石溝轉向西流4千米有餘,至吳家營,同北來之任安溝水(古稱小八渡河)相匯,迂迴南流7千米有餘,過象山東至縣北關,過東門外受東渡河之水(古稱夾渠溝、寶帶河),向西南流至縣三河壩入嘉陵江。城區河床寬60餘米,整個幹流已建成公路橋4座。縣境內流域面積440.71平方千米,流程49.3千米,高差909米,平均比降18.44‰。年平均流量4.59秒立方米。水力蘊藏量1.66萬千瓦。
東渡河(一名玉帶河,又名夾渠河):其源有二:一、自縣東煎茶嶺南麓發源,向西北流四十餘里過何家岩及木瓜嶺至接官亭。二、自縣東南飛仙嶺發源,向北流三里許至接官亭,二水相合。東源流長26千米有餘,東南源16.5千米,現通常以煎茶嶺南麓之源為正源。二水在接官亭相合,河寬10米左右;向西北流,過石馬洞、閣老嶺、七里店、大石岩、玉佛岩會大溝水,過翠屏山,新城南門外,西流至三河壩會八渡河入嘉陵江。流程總長26.3千米,流域面積127.08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49秒立方米,年徑流量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0.42萬千瓦。
青白石河,源於坪溝鄉枸林灣,流經史家院和白雀寺鄉,於青白石村注入嘉陵江。流域面積呈帶形,全長22.5千米,流域面積93.2平方千米,平均比降20.04‰。河溝密度每平方千米2.57千米,年平均流量1.11秒立方米,年徑流量0.35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0.21萬千瓦。
中壩河:源於中壩子鄉的華字坪,全長9.4千米,經中壩村於雷灘地注入嘉陵江。沿途有數條細流會合,岸寬10米有餘。集雨面積39.4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0.45秒立方米,年徑流量0.14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1663千瓦。
秦家壩河(又名吊溝河):源於秦河鄉的黨家灣,由西而東橫貫秦河鄉,於楊家磨村注入嘉陵江。流程總長18.1千米,流域面積共62.40平方千米,平均比降22.43‰,河溝密度每平方千米1.17千米。年平均流量0.66秒立方米,年徑流總量0.21億立方米。水力藏量1352千瓦。
嘉陵江水系在略陽縣境內流域面積小於30平方千米的二級支流有窯坪河、九股樹河、中川河、金池院河、任安溝河、白石溝河、安林溝河。
窯坪河(亦名石門河):源於甘肅省康縣雲台鎮,經雲台,大南峪等鄉鎮,於窯坪村進入略陽縣境。又東流經木瓜院至葯木院鄉轉向東北,流4千米余,至兩河口注入西漢水。縣境內流程24千米,流域面積89.13平方千米,高差204米,河床比降8.3‰,河溝密度每平方千米0.92千米,年平均流量2.78秒立方米,年徑流量0.88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5103千瓦。
九股樹河:發源於甘肅省徽縣八盤山的燈盞窩,由北向南,流程3.8千米,於徽縣八盤山之東入略陽縣九股樹境,向南流3千米有餘至九股樹村,再南流合三川河。縣境內流程11.8千米。縣境內集雨面積62.77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2.28秒立方米,年徑流總量0.26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0.4萬千瓦。
中川河:發源於縣東北中川鄉北部鳥龍洞,向西南,流24.3千米,過吊壩、耳子廠,東經中川壩大坪山南,入三川河。岸寬20餘米,流域面積65.7千米,年均流量0.63秒立方米,年徑流總量0.19億立方米,水能藏量0.27萬千瓦。
金池院河:發源於縣東北金池院鄉的秦嶺埡,向西南流31.9千米,過回龍寨、三凳岩、金池院村南、斑竹院東,至兩河口入八渡河。岸寬30餘米,流域面積129.6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28秒立方米,年徑流量0.4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0.53萬千瓦。
任安溝河(一名小八渡河):發源於吳家營鄉大梁子,順古白水路南流18.4千米,過磨壩、干水磨,在高家壩匯入八渡河。流域面積53.5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0.17億立方米。
白石溝河:源於白石溝鄉的水家埡,由東向西,流程8.7千米,於白石溝口注入八渡河。流域面積37.6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0.36秒立方米,年徑流總量0.1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857千瓦。為嘉陵江三級支流。
安林溝河發源於白石溝鄉的塵山子,經安林溝村南於頭道河北注入八渡河,全流程9.3千米,流域面積31.0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0.37秒立方米,年徑流量0.12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為1005千瓦。為嘉陵江三級支流。
麻柳鋪河(亦名道林溝):在縣東南牟家埡分水嶺發源,向東南流13千米余,經麻柳鋪東,由腰庄木瓜院南出境,入寧強縣界。流域面積30.9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0.11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0.38秒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519千瓦,可開發量200千瓦。
寧強縣境
寧強縣境內,主要支流10條:
流溪溝:又名曾家河,源於張家山,從北向南在徐家壩鄉流溪溝村入嘉陵江。境內流長15.9千米,流域面積61.8平方千米。
黑水河,源於略陽縣境內,從鞏家河進入本縣。自北面南納入東皇溝、南沙河。境內長53.9千米,流域273.9平方千米,在黑水村入嘉陵江。
三道河,源於本縣沙河子鄉龍王溝,自南而北,至陽平關鎮入嘉陵江。流長42.3千米,流域155平方千米。
韓家河,源於雙河鄉高家坪,從南而北在陽平關鎮西入嘉陵江。流長22.4千米,流域91.5平方千米。
清河:源於甘肅康縣境,在蒼社鄉王家壩入縣境,自北而南在大長溝鄉清河口注入嘉陵江。境內長54.8千米,流域148平方千米。上源包括莊子河和趙家河。
燕子河,嘉陵江支流,康縣境內主要河流。因在燕子砭附近注入嘉陵江,故名。源於牛頭山西端,上游有二源;北支名碾壩河,東流經嘴台鎮、岸門口鎮,過賈安後轉向南流,至銅錢匯南支銅錢河,南支上游稱解板河,東南流,至店子匯豆壩河,再東南經秧田,至銅錢壩與北支匯合。二源匯合后東南流,始稱燕子河,至陝西寧強縣注入嘉陵江。全長103公里,省內長96公里,流域面積127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54億立方米,年輸沙量44.4萬噸。屬山區河流,水能蘊藏量8.9萬千瓦。燕子河,又名康寧河,源於甘肅康縣,經燕子砭鄉蔡家地村入縣境,從北向南,在燕子砭入嘉陵江,境內長11.2千米,流域53.1平方千米。
安樂河:源於甘肅康縣,從八海鄉進入本縣,至八海河街納八海河,從北而南,至安樂河石包上入川境,在廣元市北青風峽注入嘉陵江。境內長25.6千米,流域331.3平方千米。
廣坪河:發源於甘肅康縣,至玉泉壩鄉卡子梁入本縣,東南流至廣坪鄉羅家灣東入川。縣境內長23.3千米,流域183平方千米。
金溪河:源於本縣青木川鄉的中梁埡,南流至金山寺鄉姚灣入川境,注入白龍江。縣境內長36.9千米,流域170平方千米。
西流河:源於南鄭縣黎坪鄉,在水田坪鄉的潘家河進入本縣,依次納芝草溝、冷水溝、小河等,西南流,從毛壩河鄉南入川境。縣境內流長37.5千米,流域470.5平方千米。
此外,還有寄刀溝、木槽溝、南三道河、茅坪溝等小河,直接或間接注入嘉陵江。
甘肅省徽縣境內,主要支流有:
永寧河:系嘉陵江上游較大支流之一,是該縣第二大河,發源於秦嶺南麓,該縣西北部邊境大山樑(2064.8)北坡,流徑天水縣娘娘壩、李子園、黨川馬家坪流入該縣高橋、柳林、永寧等鄉,於嘉陵鄉黃沙河匯入嘉陵江,全長144千米,河流平均比降6.5‰,流域面積2161平方千米。境內河長68千米,面積813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30%。多年平均流量15.3立方米/s,年徑流總量4.823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自產水量1.9681億立方米,入境水2.855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蝕模數467(噸/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輸沙量96.8萬噸。境內水力資源蘊藏量3.5萬千瓦,是該縣重要能源和農田灌溉的天然資源。
洛河:發源於該縣北部境內老爺山南麓,流徑該縣江洛、泥陽、榆樹、伏鎮、栗川、銀杏、水陽、大河等八個鄉鎮,全長81千米,流域面積92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8立方米/s,年徑流總量2.776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自產水2.2344億立方米,入境水0.542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1.77萬千瓦。流域面積,佔全縣總面積的34%,流域平均寬12.9千米,上游有伏鎮河、泥陽河兩大支流,是形成該縣中部丘陵河谷總面積的52.3%,是該縣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另一方面,由於洛河中上游地質構造及農耕地大量集中,加上某些不適應的人類活動,不同程度的影響了自然的生態平衡,發生一定數量的水土流失現象,是該縣水土流失較大的地區之一。
西河:又名田家河,發源於榆樹鄉小馬安南麓,長42千米,平均比降49‰,流域面積256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寬6.1千米,流徑榆樹、銀杏、城關、水陽、嘉陵等五個鄉鎮,至嘉陵鄉田家河下壩匯入嘉陵江。多年平均流量1.44立方米/s,多年平均自產水0.4539億立方米,年徑流總量0.453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蝕模數692(噸/平方千米)。多年平均輸沙量7.37萬噸,水力資源蘊藏里0.49萬千瓦,是該縣水土流失較大的地區之一。
麻沿河:發源於縣境西北部北嶺山系的八卦山與老爺山之間,河流全長33.1千米,流域面積359.4平方千米。其中境內面積304平方千米,境外面積55.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12立方米/s,年徑流總量1.299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自產水0.8497億立方米,入境水0.45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0.44萬千瓦,是該縣西北邊遠地區發展小水電的主要河流。
東溝河:系嘉陵江左岸在該縣境內第一條大河,發源於東界山西麓,長23.1千米,流域面積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0.687立方米/s,年徑流總量0.216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0.35萬千瓦,是該縣東南部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蘇城河:位於該縣北部麻沿鄉,東經105°38′、北緯34°02′,海拔高度1200-2025米,是麻沿河的支流。發源於大山壩。上游在禮縣鹽官、西和縣馬元鄉、秦城區蘇城鄉境內。流經麻沿鄉的河西村、王集村、黨政村等村。在胡廣村下店子匯入麻沿河。流域面積262平方千米,主河道長度28千米,河道比降20‰,多年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0.5805億立方米。河谷中切,河谷狹窄、河道較陡,山體植被差,坡度大,滑坡發育明顯。
紅崖河,在兩當縣北部,長江水系,嘉陵江支流,源於天水市北道區南部北秦嶺山區的火焰山、秦嶺梁,由北向南流經天水、兩當,在石馬坪出境進人陝西風縣匯入嘉陵江。河長61公里,平均比降1.2%。流域面積829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1.69億立方米。
兩當河,又稱廣廟河。長江水系嘉陵江支流。源於兩當縣西北部大陽鄉北部山地,南流經太陽、兩當縣城、魚池、站兒巷等鄉於縣河口注入嘉陵江,河長62.1公里,年平均比降1/50,流域面積34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0.75億立方米。主要支流有上河、紅洞溝等53條。
四川境內,嘉陵江支流眾多,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8條(不含渠、涪江的支流),其中白龍江、渠江、涪江流域面積均在8萬平方千米以上。幹流、渠江、涪江三大水系,在合川附近彙集,構成了樹枝狀水系。
白龍江,嘉陵江支流。曾名桓水、羌水、白水、墊江。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四川省北部,源於甘肅省碌曲縣西的郭爾莽梁北麓(甘南高原西傾山東端的郭爾莽梁德合拉卜哉峰東北麓、甘肅碌曲縣與四川若爾蓋交界處的郎木寺附近)。東流經四川若爾蓋縣北,復入甘肅省迭部縣,匯達拉曲、脂子曲。再東流人舟曲縣后,轉東南流,至宕昌縣兩河口有岷江由北匯入,到武都縣兩水鎮又有拱壩河從西注入。再東南過武都縣城南,至透防街折向西南,匯羊湯河后。又東南流,匯五庫河、白水江、讓水河,經碧口水庫。至雄子溝(文縣罐子溝)東人四川省青川縣,再東南至昭化舊城北人嘉陵江。全長576公里,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08億立方米。甘肅省境內長475公里,流域面積2.72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93.8億立方米,年輸沙量1840萬噸。流經隴南山區,森林茂密,河谷峽窄,比降大,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內山嶺高聳,河谷深陷,水流湍急,不利航行;主要支流有達拉溝、多兒溝、小岷江、拱壩河、白水江及四川境內的青川河等。
岳池縣境匯入支流有:
1.清溪河。發源於南充市高坪區小佛鄉,由桂花坪入境,流經團結、秦溪、同興3鄉鎮,於南充市高坪區溪頭鄉彌勒寺入嘉陵江,長35.50千米,流域面積68.26平方千米,河床比降3.20‰。43年均均流量0.60立方米/秒。20世紀60年代初,在上游建有未完工的萬家溝水庫。
2.酉溪河。坪灘段稱越江河,發源於南充市高坪區黃溪鄉,至坪灘鎮保華辦事組泥溪口入嘉陵江。縣內段長50.90千米,流經興隆、秦溪、酉溪、西板、坪灘等鄉鎮,流域面積310平方千米,河床比降2.95‰。43年均均流量3立方米/秒,年均均徑流總量9610萬立方米。水力資源比較豐富,且易於開發。20世紀60年代初,在上游建有蓄水量3765萬立方米的大高灘水庫;建梯級小水電站5處,裝機容量3435千瓦。
3.長灘寺河。發源於南充市高坪區鄢家鄉,由南充市高坪區鳳凰寺入境,經雙鄢、響水、花園、自生、朝陽等鄉鎮,於武勝縣中心鎮郭家壩入嘉陵江,縣轄段長55千米,流域面積364.40平方千米。43年均均流量3立方米/秒。幹流(響水灘上下河段,又稱響水灘河)上游左納源於紅廟辦事組的大石河,右納源於興隆鎮高升辦事組的楊房溝河(洗馬灘上下河段又稱洗馬灘河)及黃連橋河。花園鎮至長灘寺河段,河道切割不深,未見岩石裸露,河道平緩,河床比降為2‰。20世紀60年代初,幹流建有響水灘水庫,右支流建有楊房溝水庫和黃連橋河上游的大力水庫。
4.三溪河。又名踏水河、金花橋河、六角丘河,系長灘寺河右支流,源出岳池縣粽粑鄉齊心辦事組,流經新場鎮,由踏水辦事組入武勝縣境,於武勝縣鳴鐘鄉與長灘寺河匯合。縣轄段長25.30千米,流域面積90.20平方千米,43年均均流量0.40立方米/秒。
源於石鼓鄉的歹溪河,流至歹溪入嘉陵江。
重慶市境內,主要支流有:渠江、涪江、黑水灘河、后河、璧北河、龍鳳溪、馬鞍溪、明家溪等。
西河,嘉陵江西岸支流,源於南充市西充太平壁山埡西南。全長96千米,流域面積769平方千米,平均比降1.75。多年平均流量6.3秒立方米。從南充縣興復鄉圓池壩入境后,又稱滑灘河、明家河、西橋河、環子河等,在都尉壩外注入嘉陵江。境內長約19千米。
流域東北面以秦嶺、大巴山與漢水為界,東南面以華鎣山與長江相隔,西北面有龍門山與岷江接壤,西及西南為一低矮的分水嶺與沱江毗連,大致介於東經102°30′~109°,北緯29°40′~34°30′之間,大致在四川盆地東北部,河流的絕大部分流經四川盆地。
昭化以上為上游,河流曲折,穿行於秦嶺、米倉山、摩天嶺等山谷之間,河谷切割很深,屬於山區河流,河谷狹窄,水流湍急,支流眾多,水量豐富,自然比降達3.8‰,水能開發量大,但水流急,多灘險礁石,不便航行。
昭化至合川為中游。河道逐漸開闊,寬度在70~400米之間,地形從盆地北部深丘逐漸過渡到淺丘區,曲流、階地和沖溝十分發育。比降變緩,自然比降0.28‰,與涪江、渠江的中下游構成川中盆地,高程僅200~400米,是為中游盆地區,有航運之利。
合川至重慶段為下游,河道經過盆東平行嶺谷區,形成峽谷河段,地勢復上升為山區地形,谷寬約400~600米,水面寬150~400米,其間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峽”即為河流橫切華鎣山南延支脈九峰山、縉雲山、中梁山后,形成的風光奇麗的瀝濞、溫塘、觀音三峽谷。三峽谷山高崖陡,峭拔幽深,形勢險要,宛如長江三峽之縮影,故稱之為嘉陵江小三峽。瀝濞峽居於北部,長而寬,在石灰岩構成的岩壁上,有多級溶洞發育,形如鼻孔,有暗河水從洞孔中流出,長年不斷;溫塘峽又名溫泉峽,位於中部,因峽中有三股溫泉而得名,峽長2.5千米,峽谷深邃,江水平靜,風光嫵媚多姿;觀音峽坐落南部,因古有觀音廟而得名。
嘉陵江流域內資源豐富,可稱川東一大寶庫。如煤礦產於二迭紀樂平煤系及下侏羅紀香溪煤系(在廣元一帶稱須家河煤系)煤質好,儲量豐富,分佈於華瑩山地區。如中梁山、天池、廣元、旺蒼等地。石油及天然氣產於中上侏羅紀及白堊紀紅色地層中,主要分佈在南充、南部、西充、營山,閬中、岳他、武勝、蓬溪、遂寧、射洪、江油、三台、鹽亭等縣、市,目前產能較好的地區是遂寧市中區、三台、閬中、南部一帶。川中油田雖屬低產油田,但經過合理布局,合理開採,產量可望繼續增長。自1956年3月蓬萊鎮構造基準井開鑽以來,那早已經成為四川唯一生產原油的礦區。南充煉油廠是四川油氣田上唯一的一座燃料-潤滑油型煉油廠,配套原油加工能力在10萬噸左右,主要生產汽油、煤油、柴油和潤滑油(脂),每年為國家積累資金上1億元以上。鐵礦多產於下侏羅紀地層中,特點是礦層薄,但分佈面廣,適於小規模開採。儲量大的鐵礦多分佈於涪江流域江油、平武等地。根據平武地區最新勘探結果,鐵礦估量達5~6億噸,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大鐵礦之一,其中葉塘一處的錳鐵礦,儲量即達3億噸以上。此外有岩鹽產於中上侏羅紀紅色地層中,但儲量不大。砂金礦分佈在嘉陵中、下游,如平武、青川、南部、蓬安、射洪等地,現多用上法開採,青川縣境內白龍江河段,曾採用現代化採金船進行採金,成為我國黃金基地之一。
嘉陵江流域有許多土特產資源。例如三台名葯麥冬,可制清涼劑,暢銷東南亞:劍閣有“劍杖”,取材劍門山七十二峰野生藤本,經人工鏤刻而成,堅實別緻,形態奇特;三台又產蓑草,是一種優質紙料;旺蒼、青川、廣元、南江均盛產黑木耳、核桃、天麻、杜仲、生漆等:南部易產白蠟、蓑草;平昌產紅花;達縣產薴麻、油桐子;渠縣產黃花;通江產銀耳。
嘉陵江流域內水產資源豐富,魚類繁多。據調查,全省魚類270多種,嘉陵江幹流就佔有146種。此外,還有龜鱉。主要分佈於達縣、綿陽、南充等地。
嘉陵江流經甘肅、陝西、四川等三個省的11個地、市、州,共有76個縣(四川省佔82%)。總人口約4000餘萬人(四川省佔90%)。自古以來沿江名城重鎮林立。
廣元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一直是蜀門重鎮。境內可興建的寶珠寺水電站,是一個以發電為主兼有灌溉、防洪、航運、供水等綜合經濟效益的規劃大型水電工程。水庫總庫容為25億立方米,如果建成:將是我省盆地區最大水庫。計劃總裝機容量為64千瓦。廣元又是盛產煤礦的寶地,省內最大煤田之一的廣旺煤田橫跨市境,年產原煤420萬噸左右,是四川省的重點煤炭產地之一。廣元正是省內黃牛重要產區,並列為全國商品牛基地之一。農副土特產有黑木耳、核桃、生漆、天麻、杜仲等。廣元境內名勝古迹有嘉陵江東岸的千佛岩,為全國五大石窟之一,是古蜀道上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文化藝術寶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內還有皇澤寺,相傳為武則天出家之地。寺側有紅軍標語碑林保存有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廣元境內留下的標語一百多條。
閬中,雄踞嘉陵江中游,嘉陵江縱貫南北,也是省內的歷史文化古城。在生產上是四川省蠶繭基地縣和全國油桐基地縣之一。“東河桐油”透明度好,碘質高,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好的聲譽。閬中的絲綢生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釀造業也興旺發達,特別是暢銷中外的名特產保寧醋,具有300多年的歷史。1921年曾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
南充,地處嘉陵江中游,號稱果城。素有“川北心臟”之稱。建於1975年7月的南充嘉陵江大橋是四川省目前景大的鋼筋混凝土箱形拱橋。橋長776米,引道長862米,橋寬12米。市內文物古迹甚多。有清泉寺,北湖公園;果山公園,朱德讀書教室;張瀾紀念堂;陳壽萬卷樓遺址;以及高39.56米共13級的南充白塔,相傳宋所建。
合川,位於嘉陵江幹流與渠江、涪江匯合處,扼川北水路咽喉。境內三江一河連接大小支流99條,總長度為1990千米。從50年代到1985年全縣共建成大小水電站12座,總裝機容量為2620千瓦,使全縣總戶數中79%用上了電。合川縣內名勝古迹有釣魚城、二佛寺、劉文學墓園、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舊址等。1957年在石嶺鄉古樓山發掘出一具恐龍活化石,骨架全長22米,體高3.5米,為一較完整的晰腳類恐龍,距今1.3億年,曾命名為“合川馬門溪龍”在古地理學上具有重大價值。
嘉陵江水力資源具有巨大潛力,水能蘊藏量共1525萬千瓦(其中:陝西108萬千瓦,甘肅366萬千瓦,四川1051萬千瓦),可能開發開的裝機容量在500千瓦以上電站303座,總裝機可達870萬千瓦,年發電量408億度。現已開發小水電站91處,設計總裝機52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7億度。現有水能利用程度僅為6%。流域內水力資源以支流白龍江為最豐富,可裝機容量為413萬千瓦。碧口水電站裝機容量達30萬千瓦,保證出力7.8萬千瓦。年發電量14.63億度:寶珠寺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4萬千瓦。兩項電站裝機容量為94萬千瓦佔總機容量的22.76%。
寶珠寺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廣元市中區三磊壩附近,在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白龍江下游,是白龍江幹流規劃中的第二個梯級電站,壩址流域面積2842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35立方米/秒,實測最大洪峰流量7770立方米/砂。該電站1978年曾列入國家基建計劃,1985年正式復工建設。寶珠寺水電站的開發任務是以發電為主,兼灌溉、防洪、工業用水、航運、漂木等的綜合利用大型樞紐工程。水庫正常高水位588米,總庫容25.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3.4億立方米,電站裝機4台,總容量64萬千瓦,保證出力15.6萬千瓦,年發電量22.78億度。為了灌溉引水,擬在左岸預留取水口,可灌溉嘉渠地區233萬畝農田。
紫蘭壩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市中區境內,是嘉陵江水系白龍江幹流的最後一個梯級電站,距上游已建成的寶珠寺水電站14千米。紫蘭壩水電站工程以發電為主,水庫正常蓄水高程488米,總庫容350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200萬立方米。電站建成后,作為寶珠寺水電站的反調節電站,可增加寶珠寺水電站調峰容量60-115MW,使寶珠寺水電站充分發揮調峰效益,還可改善下游嘉陵江的航運條件。工程預計在2004年10月實現大江截留,2006年9月首台機組投產,2006年底工程完建。
亭子口水利樞紐,位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境內,是嘉陵江幹流的控制性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開發任務以防洪、灌溉及城鄉供水、發電為主,兼顧航運,並具有攔沙減淤等綜合利用效益。水庫正常蓄水位458m,總庫容40.67億m³,可灌溉農田292.14萬畝,電站裝機容量4×275兆瓦,保證出力187~163兆瓦,設計年平均發電量31.94~29.67億千瓦·時。工程等別為I等,工程規模為大(1)型。2009年11月25日開工。2013年8月9日、29日,1、2號機組相繼提前投產發電。
嘉陵江的綜合利用項目中,航運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嘉陵江上通甘、陝,下接重慶,為溝通長江與西北的主要水道,是四川省內河航運動脈之一。歷史以來就是溝通南北的黃金水道。嘉陵江流域內有大小通航河道23條,營運里程共3600千米,佔四川省通航里程30%,年貨運量佔四川內河航運年貨運量的1/4。涪、嘉、渠三江不僅承擔了長江幹流沿線的物資運輸任務。歷代用兵陝甘南部,均以嘉陵江為漕運路線,抗戰時期,西南與西北之間的物資來往運輸,皆取道四川,嘉陵江的航運曾起了重要作用。由於這個黃金水道的作用,沿江出現了城鎮和港口,如廣元港、閬中港、南充港、合川港、重慶港等。
建國前,嘉陵江幹流流域內水利建設,僅僅靠蓄冬水田、小搪、小埝、龍骨車提水等灌溉方式灌溉農田,可以說是靠天吃飯,一遇乾旱,田成瞭望天田,田土龜裂、糧食減產或顆粒無收,一遇洪災,沿江兩岸農田被淹沒,人民生活貧困、常常出現逃荒,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建國后在流域內掀起過群眾性興修農田水利建設高潮,經歷四十年的苦幹,共建成大小水利工程處。其中,大型水庫2處(一處是甘肅省碧口水庫,一處是四川省升鍾水庫),中型水庫17處;小(一)型水庫128處:小(二)型水庫2130處。總庫容22.21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達155.78萬畝。
嘉陵江幹流流域內唯一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升鍾水庫。也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水庫。它位於嘉陵江右岸一級支流西河中游,南部縣升水鄉的碑坯廟,因規劃、修建時屬升鍾鄉所轄,故以升鍾命名。它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航運、水產等綜合效益的大型骨幹水利工程。大壩於1977年12月正式動工興建,1982年8月建成,壩高79米。1984年7月9日下閘蓄水。升鍾水庫,地處川中丘陵區,控制流域面積1756平方千米,佔西河流域面積的50.2%,水庫總庫容13.39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6.27億立方米,主要灌南充地區嘉陵江右岸耕地,灌區範圍北起閬中縣嘉陵江一級支流白溪河,東沿嘉陵江至武勝縣南溪鄉,西靠嘉陵江與涪江分水嶺,南接合川縣境,略呈長條形,南與北部窄,中部寬。幅員面積約5595平方千米,灌區現有總耕地面積296.8萬畝,耕地率為35.3%。灌區位於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區,人口密集,農墾發達,計有7縣一市、農業人口達284.33萬人,勞動力129.74萬個。灌區經補充規劃核實,控制灌溉面積208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