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河

馬邊河

馬邊河是岷江中游的主要支流之一,是岷江僅次於大渡河青衣江的第三大支流,發源於峨邊、美姑交界大風頂西坡的依子埡口南側,經美姑縣、馬邊縣蘇壩鄉的河口處,始稱馬邊河,經沐川縣至犍為縣河口南側注入岷江,全長192千米,流域面積3582平方千米,因發源於大涼山腹部的馬邊彝族自治縣而得名。馬邊河原名婆籠江、清水溪、新鎮河。在犍為境內又名清溪,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清溪古鎮便是由此得名。李白有“夜發清溪向三峽”的名句,其中的“清溪”便是清水溪。

馬邊河地處川西高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內水電事業發達。下游有著名的壇罐窯水電站,其庫區已開發旅遊,名桫欏湖,是犍為縣著名的風景區。馬邊河夏季,時有山洪暴發,給兩岸田園房舍造成危害,有“強盜河”之稱。馬邊以下河段曾常年通航,特別是犍為段平時可行20噸左右木船,洪水期可行30至40噸木船。現壇罐窖電站建成后,只能分段通航。

河流簡介


舟壩庫區
舟壩庫區
馬邊河(英文名:Mabian River),原名婆籠江、清水溪,流經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沐川縣,和犍為縣,於犍為縣玉津鎮河口街道附近匯入岷江。從河流源頭至河口總落差1890米,平均比降0.98%,水能蘊藏量豐富,達到55萬千瓦。

流域概況


馬邊河
馬邊河
馬邊河流域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相當豐富,已探明礦產達十多種,磷、岩鹽、煤、石膏、石灰石等儲量巨大,分佈集中,在四川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磷礦資源總儲量達到24.7億噸,是四川省最大,全國八大超億噸的磷礦之一,品質優良;此外還有品位3%-10%的銅礦近億噸和高品位的鐵礦石460萬噸等。河流流域內現有森林面積12萬公頃,經濟林木種類很多,盛產竹、茶、烏梅、藥材等經濟價值較高的產品;流域內有許多珍稀物種,包括大鯢、桫欏、楨楠銀杏等等。流域範圍現有馬邊,沐川,犍為三縣人口近10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5%以上,彝族人口約5.5萬人。該流域內人多地少,山區交通不便,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相對落後,其中馬邊、沐川為原四川省省定的貧困縣。

水文特徵


馬邊河年均徑流量24.56億立方米,最少年1972年為18.15億立方米,平均流量79.9秒立米,最高洪峰水位為1964年8月25日和1986年7月10日的7.6米,洪峰流量2000秒立米,流速6.15秒米。清光緒28年7月的特大洪水,流量為3790秒立米,民國二十年8月的特大洪水,流量為3110秒立米。1947年7月28日和1948年8月21日的兩次洪水,洪峰流量均超過2500秒立米。
馬邊河年平均流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1959年平均流量為101秒立方米,最小年(1972年)為57.4秒立米,相差比值為1.76。馬邊河最低水位2.89米,最枯流量16.20秒立米(1972年2月11日),為解放后最大流量的0.8%,為已知歷史最大流量的0.4%,洪枯季節分明,每年6-9月為汛期,11月至次年4月是枯季,1、2月份是最枯季節,河床底質以沙、卵石為主,終年無冰凍,境內水面9995畝,平時河水或為素湍,或為綠潭,兩岸青山夾峙,美如畫屏。
馬邊各月平均流量,從1~12月依次為:25.9、28.9、45.1、60.4、78.7、102、14166、118、89.3、58.1、35.1,年平均為79.9秒立米。最高年1960年1~12月流量依次為:25.7、33.5、70、59、3、109、147、166、251、126、95.1、77.3、40.8,全年為101秒立米。流量高的年分別為:1968年的97.1,1961年的96,1964年的96,1985年的87.6。最小年1972年1-12月流量依次為27.6、28.2、43.0、52.8、69.8、65.6、126、72.4、76.3、54.7、42.4、28.4。年均54.4秒立米。
輸沙模數年平均噸/公里為381,最大斷面含沙量為47.1。馬邊河年平均輸沙量為72萬噸,最高1978年為156萬噸,最低年1965年為12.1萬噸,1969年為33.5萬噸。由於6至8月雨水集中,急瀉直下,造成泥石流或滑坡,輸沙量激增。以1972年計,全年為100,7月佔36.9%,8月佔33.3%,6月佔6.9%,9月佔6.9%,5月佔5.2%。其餘幾個月輸沙量少。汛期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37.8公斤,最枯水位時每立方米僅5克。年平均每立方米為28.5公斤。馬邊河逐月平均輸沙量,1~12月依次為(萬噸):0.043、0.061、0.259、0.938、3.59、5.24、26.8、28.9、4.85、0.863、0.257、0.051,年均72.2萬噸。
輸沙量最大的三年為:1978年156萬噸,1971年146萬噸,1959年107萬噸。輸沙量最小的三年為:1965年12.1萬噸,1969年33.4萬噸,1962年37.2萬噸。馬邊河逐月平均含沙量,1~12月(單位公斤每立方米)依次為:0.006、0.009、0.022、0.059、0.179、0.198、0.694、0.651、0.157、0.035、0.017、0.006,年平均0.285。此外,含沙量較大的三年為:1979年0.433,1960年0.426,1986年0.387。

主要支流


若哈河,美姑縣境內支流,全長24.9公里,流域面積110.6平方公里。落差為2016.67米,年均涇流量5.211米/秒,平均涇流深1489毫米。
挖黑河,又名瓦侯河,源於美姑縣北端的依子埡口南側,從源頭至與三河口河匯合處,約53公里,集雨面積4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挖皆哈羅,長約10公里,在龍窩附近注入;挖黑南河,源於大風頂都孜郭崗西北側,長25公里,在挖黑南側注入;阿基爾祖,源於大風頂西側覺羅豁峰之南,在大塆處注入,長約24公里。挖黑河,年徑流量6.16億立方米。
三河口河,源於葯子山主峰西側,向南流經先家普、三河口、梅子壩,至沙腔交界處注入馬邊河。長18公里,集雨面積25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金家溝,源於羅翻突峰,至先家普的金家溝處注入;菩薩拉達,原於涉水壩鄉小葯子山峰附近,至三河口鄉治南注入。三河口河年徑流量10.99億立方米。
大院子河,又名高卓營河,源於大風頂主峰摩羅哦覺西南側,向西南流,經覺都至麻咪澤,急轉向北,經永紅、鐵覺、高卓營、白家塆、煙峰,至蘇壩鄉河口處注入馬邊河。長47公里,集雨面積564平方公里。主要溪流有:洛依突比和覽郭界依孜曲,兩溪源於黃茅埂的覽郭界北側,至麻咪澤處注入。馬洛口依達,源於孺郭曲北側,至柱上注入。洛豁加古拉達,又名五馬依達,源於摩羅哦覺北側,東流至五馬注入。自家塆河,源於大風頂東側水紅、白家塆兩鄉交界處,向東北流,至銅廠埂附近注入,長25公里,集雨面積120平方公里。大院子河年徑流量6.49億立方米。
袁家溪,源於茶條山北側,北流,經張口石,至走馬坪北側注入馬邊河。集雨面積48平方公里,長5公里,年徑流量0.58億立方米。
金雞嘴溪,源於茶條山北側,北經袁家溪、蘇壩兩鄉,至金雞嘴注入馬邊河,長15公里,集雨面積12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64億立方米。
黃溝,源於民主鄉豐產村,西流,是建設、蘇壩兩鄉界溪,至銅灌溪處注入馬邊河,長3公里,集雨面積2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25億立方米。
磨刀溪,源於建設、民主兩鄉交界的轎頂山,西流至官帽舟注入馬邊河,長5公里,集雨面積2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31億立方米。
永樂溪,源於建設鄉馬兒山東側,至楊村壩注入馬邊河,長1.5公里,集雨面積1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1億立方米。
鄢家溝,源於建設、靛蘭壩鄉交界的煙遮山西側,至東光村注入馬邊河,長4公里,集雨面積24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29億立方米。
蘆稿溪,又名魚石溪:源於水碾壩、二坪交界處的新店子山,東流,經水碾壩、天星、建新、興隆、西城等村,至民建鎮西門注入馬邊河,長6公里,集雨面積27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35億立方米。
鳳凰橋溝,源干勞動鄉東界,西流,經永青、柏香、金星三村至川心壩注入馬邊河,長2公里、集雨面積1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26億立方米。
龍沱溝,源於溫水凼鄉南界,東流經雪口山、下溪兩鄉南部,至擦耳岩處注入馬邊河,長6公里,集雨面積2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46億立方米。
雪口山河,又名金銀河,源於溫水凼鄉陳子岩,經雪口山至下溪橋北側注入馬邊河,長19.7公里,集雨面積11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35億立方米。
大竹堡河,源於葯子山東側的雁鵝池附近,東南流,經大竹堡、鎮江廟兩鄉,納白岩溝、鎮江廟溝、大溝,至下溪場注入馬邊河,長23公里,集雨面積186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91億立方米。
新橋溪,源於沐川、峨邊交界的爛池子南側,南經光榮、羊兒、新橋等村至榮丁場口注入馬邊河,長4.5公里,集雨面積2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2億立方米。
肥婆溪,源於石樑鄉大佛岩南側,東經高峰、永寧、龍船、永和等村,至觀音岩處注入馬邊河。長4公里,集雨面積21平方公里,年徑流量0.22億立方米。
橫山溪,源於勞動、石樑鄉交界的分水嶺,長2.5公里,年徑流量0.12億立方米,至夏壩注入馬邊河。
武聖河,源出花苞樹之南廠溝過武聖場(右),會源出橫山子之田布溝后名武聖河,再匯四條小溪至熊家壩注入馬邊河。
徠鳳村河,源自馬邊榮丁馬槽溝,於草坡附近入縣境,匯四條小溪過鳳村場(右),至牛三溪入馬邊河,境內流程16公里。
洋溪河,源自峨邊縣大團岩南麓,東流至青山𡎚入縣境,右匯打桶溝名茨岩河,再匯三小溪過楊村(左),左會瓦寨子小溪與柳邊溪,在緊束山谷中東南流,至胡溪口右匯黃沙溪后名洋溪河,再匯一條小溪至洋溪場南入馬邊河,縣境流程20.4公里。
馬邊河在下游犍為縣段,還有支流馬廟溪、白楊溪、韓家灘溪、龍江溪。

航道航運


馬邊段
馬邊河灘急礁多,在沐川縣利店以上解放前從未通航。1955年馬沐兩縣各自在所屬河段炸礁疏浚,於1956年4月,首批木船直航馬邊縣城。1958年4月,縣成立馬邊河航道養護專業工程隊,又對河口至縣城河道23公里進行疏浚整治,7月通航。整治后馬邊上段航道深1米至1.5米,航道寬3.5米至5米,洪水期可通25噸位的木船。犍為清水溪船隻可直抵河口,運送各類物資。除木船外,常年可漂放竹排木筏。從河口至雷打石,縣內航道長68公里。1971年後,馬邊河道維修整治中斷,加之歷年洪水沖塞,河床、灘道變化甚大,致1980年後馬邊河航道漸廢,進出物資均由汽車運輸,馬邊河上不再有木船運輸,也無竹排木筏漂放。
沐川段
馬邊河在沐川境內流長46.1公里。河面寬50~80米,水深0.6~8米。彎多、灘陡、水淺、礁石多。民國20年李肅和籌資疏浚洋溪以下險灘,民國25年再次疏浚。1956年前舟壩以下通12噸級木船,枯水載3噸,洪期可滿載。入夏山洪暴發,事故年年發生。民國35年黃丹狗腳三彎灘,一天毀木船三隻,損失煤炭數十噸。1955年省交通廳內河局疏浚河道,炸馬邊雙溪母豬嶙、沐川火谷九龍灘、五九嶙灘礁石,辟纖道,歷時半年全線打通。1956年5月從清水溪到馬邊蘇壩試航成功,境內全線通航。1957年母豬嶙山岩泥石下滑,上行木船只能到達雙溪。同年冬,犍為龍捲(一名小什字)欄河築壩,1958年秋木船至此不能順流而下。1978年犍為在龍捲續建電站,高筍板板橋至龍捲25公里成為平水,可航行機動船。境內有主要灘口62處,險灘約一半。
犍為段
馬邊河縣內流程36.42公里,河面寬30至150米,平均水深3米以上。河底多為礁石和磐石組成。境內河段常年通航,平時可行20噸左右木船,洪水期可行30至40噸木船。夏季,時有山洪暴發,給兩岸田園房舍造成危害,有“強盜河”之稱,壇罐窖電站建成后,只能分段通航。

治理開發


壇罐窯水電站
壇罐窯水電站
水庫
觀音橋水庫,在犍為縣清溪鎮馬邊河北岸支流上,集水面積4.88平方公里,壩高19.2米,總庫容136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75萬畝。
大塘口水庫,在犍為縣雙溪鄉馬邊河南岸支流上,集水面積7.12平方公里,壩高17.5米,總庫容253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3萬畝。
灌溉
民國31年,四川省建設廳水利局與岷江電廠議定合辦清溪渠工程,利用電力抽水站提引馬邊河水入總渠,另從丁家嘴修一乾渠,經洛江三壩至南岸沱。民國32年1月28日破土動工,因洛江三壩上千農民進城請願工程受阻。至民國33年復工,乾渠工程自丁家嘴起,循山而行至南岸沱,長約13.2公里。在夏家祠等處建支渠兩道,於第二支渠中段架設渡槽引水,越排水溝,灌8公里。全渠於民國34年3月竣工。預計灌溉(含洛江三壩)面積5770畝。民國35年春耕清溪渠放水后,實灌農田僅千多畝,效益不佳。且渠系不完備,工程質量差,時有崩塌,致使渠道壅塞。同年5月24日清溪渠隨電力抽水站終止抽水而名存實亡。
水能蘊藏
馬邊河水能蘊藏量:馬邊河幹流:境內河道長83.7公里,落差827米,平均徑流量1211.6立方米/秒,理論水能24.33萬千瓦。其中:鐵覺~月兒壩段,7.3公里,落差130米,理論水能0.88萬千瓦;月兒壩~梅子壩段,2.8公里,落差260米,理論水能1.05萬千瓦;梅子壩~沙腔段,8.2公里,落差135米,理論水能3.84萬千瓦;沙腔~河口段,16.1公里,落差160米,理論水能4.90萬千瓦;河口~永豐寺段,14.4公里,落差37米,理論水能3.71萬千瓦;6.永豐寺~光明段,3.2公里,落差11米,理論水能0.85萬千瓦;光明~下溪段,16.2公里,落差52米,理論水能4.30萬千瓦;下溪~桐林段,15公里,落差42米,理論水能3.91萬千瓦。
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馬邊河支流:大院子河,長47公里,落差2900米,理論水能17.6萬千瓦;金雞嘴河,長15.1公里,落差720米,理論水能1萬千瓦;雪口山河,19.7公里,落差1661米,理論水能2.1萬千瓦;大竹堡河,長22.7公里,落差1821米,理論水能3.8萬千瓦。
水電開發
龍窩、雷覺莫電站,裝機容量各為125千瓦;樹窩電站,裝機容量2x100千瓦;
至1993年,全縣有水電裝機容量6285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2.1%左右。為把馬邊建設成樂山市的能源基地,1993年正在興建4萬千瓦的波羅電站,6400千瓦的稀泥溝電站,1600千瓦的彝灣埝電站和3200千瓦的色拉電站。以上4個電站共5.12萬千瓦,建成后,全縣水能開發量將上升為5.74萬千瓦,開發利用率將提高到17.83%。
1959年,在東光村建引水式小水電站一座,裝機容量48千瓦,投資11.15萬元。1969年,縣投資88.39萬元重建馬邊水電站,1970年11月投產,裝機容量320千瓦。同年,修建下溪區水電站,裝機容量28千瓦。1976年投入4萬元對下溪電站進行改造后,裝機容量75千瓦。
1978年5月,在大竹堡河與鎮江廟河交匯處修兩河口電站,投資170萬元,兩台機組,裝機容量1130千瓦。採用35千伏輸變電線輸送縣城和下溪區各鄉。
1989年3月10日,舊山煤礦自備電站建成投產,與縣電廠併網發電,裝機容量320千瓦。同年,縣動工修建布依作電站和大竹堡電站。1993年建成布衣作電站,投資600萬元,裝機2×800千瓦。大竹堡電站裝機2×1000千瓦。楊家村電站裝機容量400千瓦也於同年建成投產。
1993年在建電站有:彝灣埝電站裝機容量2×800千瓦,投資750萬元;稀泥溝電站動態投資3274萬元,裝機容量6400千瓦;羅波電站裝機容量4萬千瓦,設計總投資1.9億元。
1958年水利電力部決定,在大渡河銅街子和馬邊河的小什字處修水電站,合稱大馬水電站。縣境小什字處於1958年動工,因蘇聯專家撤走,拿走圖紙,工程於1961年7月停工,耗資3000萬元的工程報廢,航道被阻。
1976年秋,縣決定在同心鄉小什字原大馬電站基礎上自辦壇罐窯水電站。1977年9月動工,1984年10月1日第一台機組安裝竣工運行。1985年1月第二台機組投產。總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8400萬度。總投資2676萬元,自籌64%,上級扶持36%。電站船閘年通航能力20萬噸。壩頂建有交通橋,解決了水陸交通運輸問題。壇罐窯水電站形成的庫區開發旅遊,名桫欏湖。此外,還建成了舟壩水電站、黃丹水電站、火谷水電站、小林電站等。

旅遊資源


馬邊古河弔橋
馬邊古河弔橋
馬邊河源自深山,流經草地,衝出河谷,清澈的河水,象一條翠綠的玉帶,纏繞在群山之間,蜿蜒不息,旅遊資源豐富,形成了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沉犀秋月,清溪古鎮,清溪漁唱,桫欏湖等。其中沉犀秋月與清溪漁唱同為老“犍為八景”。清溪古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大風頂

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境內,地理位置為東徑103°14ˊ~103°24ˊ、北緯28°25ˊ~28°44′之間。該保護區是1978年經國務院國批准成立,以保護大熊貓、羚牛、珙桐水青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自然生態環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大風頂
大風頂
保護區國家級保護植物一級有珙桐、桫欏、連香樹等;二級有水青樹、木瓜紅、銀杏、杜仲、篦子三尖杉等;三級有領春木、銀鵲樹、楠木、麥吊雲杉、筇竹、厚朴、大王杜鵑、延齡草、天麻等。
保護區內野生動物,以橫斷山脈——喜馬拉雅物種為主,代表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其中大熊貓大約30~40隻,佔小涼山山系大熊貓野生種群的三分之二,主要棲息在皆日依莫、依惹、捏史覺、馬依補希溝北面支溝、郭色拉打、戈皆拉打、日別依皆等溝系的有林地區域。此外,保護區內還有四川山鷓鴣小熊貓血雉紅腹角雉等許多珍稀保護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9種,有大熊貓、扭角羚、雲豹、豹、綠尾虹雉灰腹角雉、四川山鷓鴣等;二級保護動物38種,有獼猴、短尾猴、小熊貓、金貓、岩羊斑羚、水鹿、林麝、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白鷳、大鯢等。

桫欏湖

桫欏湖
桫欏湖
桫欏湖位於犍為同興鄉境內。馬邊河曾是馬邊連接外界的交通要道,其時急速而下的江水,在那狹窄的河床中洶湧咆哮,人稱蜀道難,這裡是行船“險”。壇罐窯電站崛起,蛟蟲被鎖住,細長的河流傾刻變為寬闊平靜的湖面,江面平靜開闊,群山簇擁,綠竹相襯,湖光山色,田園農舍,船隻穿梭,好一幅迷人的山水畫。乘船漫遊其間,令人心曠神怡。一路風光美不勝收,溝壑縱橫,令你暇想連翩。絕壁陡岸,翠竹長廊,桫欏翩翩,怪石嶙峋,百鳥齊鳴,山泉淙淙,令人流連忘返,這就是著名的桫欏湖。
景區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50公頃,水勢平緩,具有高峽出平湖的特點,縱向流域18公里,包括馬邊河下游水域景區、同興鄉青龍溝、蒙自溝、板板橋原始桫欏林景區,屬於“四川省生態示範小區”。景區內植被良好,處處危岩峭壁,瀑布飛瀉,湖光山色,生態環境絕佳。沿湖岸邊及深溝峽谷生長著有“活化石之稱”的遠古生物桫欏樹20多萬株,水域中生長著大鯢、岩鯉、黃辣丁等30多種稀有魚類。在對桫欏林的實地勘查中,發現了國內罕見的8頭桫欏以及樹高9米的“桫欏王”,令人嘆為觀止。
置身湖面,雄奇的山峰撲面而來,山水相連,物我兩忘,令人油然而生神遊夢境的感慨。仰觀龍潭谷、老龍峽等百米懸瀑飛瀉山澗,“邊河第一灣”標誌性景觀絕無僅有,美不勝收,令人擊掌叫絕。景區擁有豐富的地貌、水域、生物等自然生態奇觀,蘊涵“闊、險、奇、秀”的神韻。

沉犀秋月

蜀南茉莉香都
蜀南茉莉香都
沉犀秋月位於馬邊河犍為縣清溪鎮沉犀壩段。從清溪鎮沿馬邊河上行約3公里,馬邊河在這裡轉了一個大灣,形成了一個沱,傳說曾有犀牛出沒,名曰---犀牛沱。河兩岸土地肥沃,竹林掩映著農舍,一派美麗的田園景象。這就是就犍為八景之一的“沉犀秋月"。
而沉犀壩分佈著較多的古迹遺址:沉犀郡遺址、犍為學宮遺址、保存完好的清代“沉犀秋月”崖刻、清代節孝牌坊、古沉犀坊遺址、沉犀洞遺址、牌坊壩沿岸筒車群遺址等。
在沉犀秋月的和節孝坊的基礎上,依託萬畝茉莉花基地,現已打造成蜀南茉莉香都度假景區,屬國家AA景區。

清溪古鎮

清溪鎮全景
清溪鎮全景
清溪古鎮位於犍為縣城西南,是馬邊河流域第一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著名古鎮之一,著名的"茉莉之鄉"。唐永徽元年(650年),始置懲非鎮,已有1367年歷史。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始為犍為縣治所,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作縣治所共歷360年時間。
清溪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古迹文物眾多,2010年,清溪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系樂山唯——處。
清溪古鎮古街區面積近0.5平方公里,保留著明清以來22條古街道的原始格局,古街區內還保留著150多個老四合院和部分古城牆、老碼頭、古寺廟、古裝飾、古傢具、古樹木和老牌坊。留存下來的文物古迹眾多,鎮域內共有各種歷史文化遺存50多處,其中宮觀寺廟38座,併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說。

清溪漁唱

清溪漁唱位於清溪古鎮,系犍為八景之一,“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便是清溪漁唱的真實寫照。隨著壇罐窯水電站的攔河築壩,下游水位大幅降低,已不適合行船。加之時代變遷,環保意識加強與法規限制,已經無人打漁歌唱。隨著岷江航電工程的開發,水位回升,清溪古鎮開發工程的進行,昔日著名的清溪漁唱還會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