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塔山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
又稱拜塔克山、拜山、巴他克山。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與蒙古西南部的界山。系獨立剝蝕山地。北鄰阿爾泰山,東南與哈浦提克山相接,西、南連準噶爾盆地。略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80千米,寬25~50千米,。一般海拔2000米以上,主峰阿同敖包位於中部,海拔3287米。山勢中間高,兩端略低,北陡南緩,山頂較平。周圍大部為平坦沙漠地。
山區內溝谷縱橫,坡度陡峭,地形複雜。在溝谷及背陰地區,天然植被較好,適於牧業。山西部有森林覆蓋。山南有煤田。山區年平均氣溫2.5℃,1月平均氣溫-12.5℃,7月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水量195.3毫米。3~4月和10~11月多霧,4~9月多大風,6~8月多暴雨。初雪最早在8月,終雪最遲在6月。年積雪在200天以上,最大積雪深度39厘米,常造成雪阻,難以通行。北塔山是由奇台北去阿勒泰地區的必經之地。山西端有公路通往蒙古。1947年6月,蒙古邊防軍與中國國民黨北塔山守軍在主峰及胡居爾特溝附近發生戰鬥。國民黨軍藉助有利地形及工事,擊退蒙軍在飛機掩護下的多次進攻,史稱"北塔山事件"。
北塔山
北塔山戰地遺址是紅色旅遊之地,也是一處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北塔山
自一九四七年五月,對我國土垂涎已久的外蒙軍隊多次動用蘇制戰鬥機對我陣地進行掃射和轟炸,外蒙軍隊在炮火掩護下向我陣地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激戰,蒙軍損失慘重,后多次調集重兵侵犯,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連長馬希珍派副連長馬金福去向牧民頭目求援,經過細緻的說服教育工作,100餘名牧民親臨陣地和該連共同抵抗,並進行了大小戰鬥共二十餘次,徹底擊敗了來犯入侵者。
北塔山戰役是當地牧民和武裝部隊共同奮起抵禦外侵的一場國土保衛戰。
詭秘矯健的山狼、野禽、野驢、鵝喉羚在五顏六色的大山和蒼茫的蒿草、胡楊林中忽隱忽現,高聳的斷崖碣石上點綴著古人的藝術傑作——古代岩刻畫,附著和鑲嵌在岩石中的貝殼化石,把人們一下子帶入到了超現實的童話般的世界中。這些並非是青河以東——北塔山最為引人矚目的景緻,在這神秘的大山中隱藏著一個令世界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困惑達70年之久的——北塔山神秘石球之謎
1979年,新疆水文地質專家李金棟和同事前往中蒙邊境的北塔山開展地下水資源普查。在離北塔山牧場東部幾十千米的山谷里作業時,突然驚奇地發現,在附近的山坡和斷層中星羅棋布地分散著許多滾圓滾圓的石球。
北塔山
一些地質學家研究后認為,石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北塔山
北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