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桃里竹塅,深處贛西北幕阜山區的一個的小山村,疊嶂的山嶺,翠綠的竹林,青青的田野,正是這個偏僻如同與世隔絕桃源般的地方,在近代競能孕育出一個聲名顯赫的文化大家族。在這個文化型大家族中,先後走出了湖南巡撫、清末維新派著名人士陳寶箴;走出了現代詩壇泰斗、同光體詩派領袖陳三立;走出了現代畫壇巨擘、中國漫畫的創始人陳衡恪;走出了文史大師、中國文化史上“前不見古人,后難得有來者”的曠世奇才陳寅恪。翻開新編《辭海》“陳”字條內,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祖孫三代四人赫然分立條目,一家三代四人享有如此殊榮者,翻遍《辭海》,僅此一家。
陳寶箴(1831-1900),號
右銘,晚年自號“四覺老人”,
義寧州(今九江修水縣)人,曾任湖南巡撫,清末維新派著名人物。
陳三立(1858-1937),字伯嚴,一字敬原,陳寶箴長子。與
譚嗣同、
徐仁鑄、
陶菊存並稱“
維新四公子”,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其子
衡恪為著名畫家,寅恪為著名史學家。
陳衡恪(1876-1923)字師曾,號
槐堂,又號朽道人,陳三立長子。陳衡恪工篆刻、詩文和書法,長於繪畫,是一位全才的藝術家。其篆刻曾得
吳昌碩指授,古拙渾樸、不囿師門、獨樹一幟,為海內外所推崇,著有《
染蒼室印存》等。
陳寅恪 陳三立次子,是我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他畢生從事歷史學的研究與教學,尤其長於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蒙古史、
唐代和
清代文學、
佛學典籍的研究,並培養造就出一大批文史方面的傑出人才,為我國學術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