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管理

環境風險管理

環境風險管理是指根據環境風險評價的結果,按照恰當的法規條例,選用有效的控制技術,進行削減風險的費用和效益分析;確定可接受風險度和可接受的損害水平;並進行政策分析及考慮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決定適當的管理措施並付諸實施,以降低或消除事故風險度,保護人群健康與生態系統的安全。從根本上講,環境風險的管理過程是決策者權衡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相互關係,根據現有經濟、社會、技術發展水平和環境狀況做出的綜合決策過程。

控制風險方式


?主要有三種,即減輕環境風險、轉移環境風險、避免環境風險。
減輕環境風險
在環境風險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技術改進,採用更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生產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來消除或減少環境風險。這是最普遍採用的方式。應在環境容量許可的條件下,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轉移環境風險
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如果建設項目所具有的環境風險不被社會所接受,則可以通過變更項目地點,或改變項目周圍環境使它達到能夠接受環境風險的程度,如移民等。同時,還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保險費率,對環境風險進行投保,讓保險公司承擔環境風險的經濟損失。
避免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評價結論達到了不被社會接受的程度,且又沒有比較好的減少環境風險的方法,可以放棄實施該項可能引起較大環境風險損失的項目。如淮河流域污染嚴重,小造紙廠是主要污染源,小造紙廠生產所產生的環境風險已經達到了社會不可接受的程度。因此,政府採用關閉小造紙廠的手段,來降低淮河水污染的環境風險。這是一種從根本上避免環境風險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