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際山脈
安徽與浙江兩省的界山
白際山脈,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東南的皖浙交界處,是兩省的界山。主峰擱船尖海拔達1481米。白際山因高聳如雲接天之際而得名。是黑白徽州的起源地。白際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脈,南連懷玉山脈。氣勢巍峨。其山脈主體位於黃山市休寧縣、歙縣和浙江省淳安市、境內。自古以來就是兩省的一道天然屏障。作為黃山市地形骨架的東南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錄
白際山脈
其主脈分北東、南西兩段:
北東段主要山峰有:
擱船尖 在金川皂[土太],海拔1477米。
福泉山 在金川皂[土太],海拔1000米。
老尖 在英坑農合,海拔1286.6米。
鬼頭尖 在英坑林名川,海拔1099米。
上路尖 在英坑農合,海拔1149.8米。
楊樹尖 在英坑共和,海拔1068米。
南西段主要山峰有:
園尖 在璜蔚山畝,海拔1050米。
九號里尖 在璜蔚源頭,海拔1145米。
龍頭尖 在璜田姚家坦,海拔1121米。
歙嶺頂 在長陔南源,海拔1266米。
和平尖 在長陔南源,海拔1285米。
小連嶺 在長陔南源,海拔1123米。
觀音亭尖 在長陔南源,海拔1309米。
嘯天龍 在獅石公坦,海拔1395.4米。
連嶺 在獅石潘家,海拔1210米。
筆架尖 在長陔南源,海拔1027米。
小峰尖 在長咳南源,海拔1084;米。
大峰尖 在長陔南源,海拔1223米。
攤方崗頭 在長陔南源,海拔1243米。
威風嶺 在獅石獅豐,海拔1210米。
石耳山 在紹濂石耳,海拔1234.6米。
金河山 在長陔韶坑,海拔1056米。
羅坑頭 在紹濂黃毛,海拔1110.4米。
白際山脈在境內的主要支脈有:
老山西南支 位於大洲源左側,主要山峰六十源(1104米)、貓耳尖(962米)、靈庵尖(975.6米)、青山尖(1058.2米)、磨盤山(896.4米)、天字型大小山(821米)、虎豹山(668米)、葫蘆尖(580米)。
上路尖西南支 位於大洲源大、小二源之間,主要山峰龍武降(1065米)、奠基山(985米)、天台降(865米)、高山尖(667米)、龍頂山(403米)。
楊樹尖西北支 位於大洲源小源源頭、英坑左側,主要山峰筆架尖(1040米)、蠶豆山(732米)、石桑山(574.7米)。
石耳山東北支 位於小洲源、賢源與街源之間,主要山嶺金竹台(1201米)、賢源嶺(813米)、仙人尖(961米)、古雲山(955.8米)、大塢頭(884米)、九龍凹(947米)、高山大塢頭(966米)。
羅坑頭西北支 位於濂溪、桂溪二水之間,主要山峰雙尖山(834米)、五山尖(436.5米)、水山尖(320.1米)。
大峰尖西北支 位於桂溪、旃溪二水之間,主要山峰石川山(877米)、勇家尖(885米)。
青山尖南支 位於太平源右岸,主要山嶺百腳尖 (1055.4米)、塔嶺(589米)。
白際山脈位於縣境東南邊緣,為天目山脈向西南延伸部分。東起歙縣竹鋪,於威風嶺一帶入境,西至嶺南與五龍山脈相接,全長105公里(縣境內長約35公里),寬約10公里。山體主脊大致呈弧形,為北東走向,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是安徽省與浙江省的界山。縣境內主要山峰有:
元寶山:在鄭灣鄉東部與歙縣交界處,海拔938米。因狀如元寶而得名。
母石山:在鄭灣鄉、白際鄉之間,東北坡與歙縣交界,海拔1196米。
白際嶺:在鄭灣鄉,白際鄉之間,海拔1208米。相傳元末百姓在此迎接朱元璋未遇,即稱此嶺為‘白接嶺’,后衍為‘白際嶺’。
扁擔山:在白際鄉境內,海拔1033米。
牛塢坦:在鄭灣鄉、白際鄉交界處,海拔1090米。
長嶺尖:在鄭灣鄉、白際鄉、璜尖鄉交界處,海拔1297.3米。
滿天星:在白際鄉、璜尖鄉之間,海拔1150米。
油麻尖:在璜尖鄉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交界,海拔815米。
石牆裡:在大阜鄉、源芳鄉、璜尖鄉交界處,海拔1096.6米。
東坡尖:在大阜鄉、璜尖鄉、龍田鄉交界處,海拔1216米。
馬金嶺:坐落在大阜鄉東南部至龍田鄉西北部,山體呈南東向延伸。主峰楊坑尖在兩鄉交界處,海拔1137米。嶺本名黃土山,唐天寶六年(747年)曾改名方原山。
青芝[土太]:在龍田鄉西北部,海拔1144米。
花尖:在龍田鄉西南部,海拔1264米。
外溪崗:在龍田鄉、嶺南鄉之間,南麓與浙江省開化縣交界,海拔1276米。
和尖:在龍田鄉、嶺南鄉、山斗鄉交界處,海拔1122米。
白際山山脈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