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斗鄉

安徽省黃山市下轄鄉

山斗鄉地處安徽省黃山市最南端,坐落於五龍山脈腳下,新嶺水與牛嶺水在此匯合流入新安江源頭率水河。西南與江西婺源接壤,220省道縱貫南北,距黃塔桃高速公路的五城、璜茅嶺出口僅8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全鄉轄3個行政村,35個村民組,人口共3482人(2017)。

山斗鄉區域總面積達51.24平方千米,年產糧食1551.4噸;山場面積55005畝,其中竹林面積7338畝,年砍伐38000根;茶地面積4767畝,年產茶葉80.5噸;其他林地面積19137畝,森林覆蓋率86%,是一個以糧、林、茶為主的農業山區鄉鎮。

行政區劃


山斗鄉轄山斗、金源、青嶺3個行政村,35個村民組。

自然資源


山斗鄉地理位置
山斗鄉地理位置
山斗鄉為錢塘江支流源頭,顏公溪匯水區。境內河流交錯,丘陵起伏,氣候溫和,雨 量充沛,山清水秀,風光綺麗,為著名“徽杉”產地。農副產品有水稻油菜花生、甘薯等,地方名優特產品有豆腐乾板栗黃山貢菊香菇靈芝竹筍及名優茶以及黑山羊母種;工業上已初步形成以天井山股份選礦廠、糧油食品行業等為主的工業體系,主要產品有黃金、石板材、食用植物油米酒等,礦產資源有金礦、石英礦及泉水資源。

人口


全村2005年底總戶數611戶,總人口2173人,勞動力1210人,常年外出務工700人。 2、產業狀況:農業主導產業是竹、林、茶,農村第二產業主要為農副產品加工業,第三產業主要為旅遊及其相關的服務業。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509
2329
2180
家庭戶戶數1337
家庭戶總人口(總)4495
家庭戶男2316
家庭戶女2179
0-14歲(總)931
0-14歲男471
0-14歲女460
15-64歲(總)3160
15-64歲男1658
15-64歲女1502
65歲及以上(總)418
65歲及以上男200
65歲及以上女21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397

經濟


全村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9萬元,一、二、三產業的比值為4:1:2,村組集體可支配收入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以種植業為主的收入結構逐步走向種植、養殖、生態、旅遊、工業多元並舉的增收模式;2005年已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元,2006年實現3700元,到2008年達到5000元。
村級集體經濟:通過各種形式,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力爭實現年均遞增20%以上,2005年已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3萬元,2008年5.16萬元。
農村經濟規模:農業總產值由1169萬元,以每年遞增10%,到2008年實現1390萬元。
村級二、三產業發展:加快生態農莊建設和開發初見成效,2008年實現收入100萬元。
通過實施“陽光工程”、現代遠程教育、雙培雙帶工程,使25歲以下農村勞動力基本掌握1—2門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勞動力轉崗培訓就業率達90%以上,全村勞動力就業率達85%以上。
農業
1、茶葉
仙人搭橋
仙人搭橋
(1)建設目標:依據現有的茶葉基礎,重點抓好名優茶開發和有機茶、無 公害茶的開發力度,依託現有的制茶企業,開拓市場,提高茶葉經濟效益,加快茶葉產業化發展,到2008年茶葉收入占人均收入的20%以上。
(2)具體措施:一是繼續抓好茶葉產業管理,按照有機茶標準,強化有機茶基地建設,同時,加快低產茶園改造力度;二是抓名優茶開發不放鬆,堅持名優茶開發,依託品牌,提高茶葉價格;三是合理引進機械化茶葉製作,提高茶葉品質;四是鼓勵和支持能人到外地開拓市場,加快茶葉佔領市場份額;五是加大宣傳,不斷提高茶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林業
(1)建設目標:堅持林業開發和保護並舉的原則,抓好木材、林副產品的開發和保護,通過合理開發,切實增加山區農民收入,通過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做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建設美好家園。
(2)具體措施: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調動廣大村民的造林積極性,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二是積極調整林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果林;三是強化林政管理,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堅持限額採伐,合理利用,切實做到依法治林。
3、農家蔬菜和野生綠色蔬菜
(1)建設目標:以山斗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大量的野菜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大棚農家蔬菜和野生綠色蔬菜,為村域經濟發展增添後勁,力爭使山區野生蔬菜走進城市超市,成為市民喜愛的盤中餐,促進山區農民增收。
(2)具體措施:一是在該村發展特色的大棚蔬菜;二是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存貯春季在山上採摘的毛厥、苦菜馬蘭等野生綠色蔬菜,在秋冬季銷往山外縣市,保證一年四季都有鮮嫩的野生綠色蔬菜。

農副產品

以當地現有的資源加工型企業為依託,積極扶持和發展壯大區域內的竹、林、茶等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重點發展的項目是竹產品深精細加工,以及木材的深精加工,以此用為重點扶持對象。

勞務經濟

加強農民就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使大量農民工走得出、立得住、掙得錢,生活、工作、報酬有保障,切實提高勞務經濟效益。同時鼓勵和支持外出務工能人回家鄉投資創業,加快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步伐。

投資環境

天龍降遠眺
天龍降遠眺
一是難得的政策機遇。縣委、縣政府對山斗村(金勾樹)經濟 社會發展日益關注和重視,把龍源谷探險旅遊列為“十一五”全縣旅遊發展規劃的七大旅遊精品線路之一,把山斗村(金勾樹)列為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為我村爭取項目資金帶來了難得機遇。
二是日益凸顯的區位條件。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山斗村(金勾樹)與市中心城區、縣城和江灣旅遊區之間的交通更為便捷,特別是動工建設的黃塔(桃)高速公路距璜茅嶺進出口僅8公里。
三是十分獨特的資源條件。山斗村(金勾樹)具有礦產、生態、人文、物產等資源條件,極具開發潛力。特別是是黃山含金量最高的地方、龍源谷、世界矚目的村莊金勾樹在過去的一年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成為山斗村的兩塊新的金字招牌。
四是蓄勢待發的基礎優勢。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建設,山斗鄉的基礎設施、經濟實力、發展環境都有了較大變化,而且,全村上下謀事創業、加快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龍源谷旅遊、金勾樹新農村建設的條件也日益成熟。

境內旅遊


龍源谷
梨花滿枝
梨花滿枝
龍源谷景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富藏黃金的生態之鄉——休寧縣山斗鄉境內,距休寧縣城32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23公里,與江西省婺源縣毗鄰,220省道——休婺旅遊熱線穿越境內,距屯溪高速公路的璜茅嶺出口僅8公里,交通極為便利。景區內景點集中,融谷秀、瀑絕、潭澈、石奇、林茂於一體,自古被譽為“皖南一絕、人間仙境”。
龍源谷風景區景點集中,融谷秀、瀑絕、潭澈、崖險、石奇、林茂於一體,自古被稱譽為“皖南一絕,人間仙境”,置身谷中石涌清泉、溪流縱橫、瀑潭相間、流水潺潺,如翡翠般的碧池中,五彩斑斕讓人流連忘返。
金勾樹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全村依山傍水,風景如畫,隨著境內生態資源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工作的日益加強,金勾村農家樂旅遊也日漸興起。
生態茶園
山斗鄉孔聖人石
山斗鄉孔聖人石
山斗鄉山嶺縱橫,峰 巒欺負,坑峪幽深,山水相映,竹影婆娑,茶園土質肥沃,氣候適宜,茶葉品質優良。
礦產資源
山斗鄉蘊藏著豐富的黃金、石英、石板材、礦泉水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休寧黃山黃金有限公司成為一大工業支柱。
古樹。古村落
山斗鄉群山環抱、翠水長流,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古樹名木成群,人與自然和諧相間,美不勝收。

基礎建設


乾淨整潔的村中平靜如常
乾淨整潔的村中平靜如常
山斗鄉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備。村村通公路、電話,220省道縱貫南北,黃塔(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且離璜茅嶺出口僅8公里。山斗鄉各項事業在不斷發展,擁有廣播電視站、文化站,人民生活日益豐富;學生入學率達100%;醫療衛生保健系統遍布各村,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一)道路 以各村民組通黑色化工程,村莊內道路硬質化為重點,加快黑色化工程建設;加快進村公路的下水道整修,確保排水通暢,環境優美;加快各村莊內道路硬質化建設;確保道路暢通。
(二)文化廣播電視
建立文化娛樂室;加快村組調頻廣播建設;加快有線電視入網建設,電視入戶率達98%以上,電話進家率達95%以上。
(三)飲水
改進現有山泉自流水的供水方式,在中心村莊建立實施人畜飲水工程,確保人人能飲用衛生安全的自來水,滿足工業、商業、人畜用水以及消防用水,讓100%農戶用上衛生安全的自來水。
(四)垃圾處理
為便於垃圾的清理處理,在該村建100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收集垃圾集中處理,確保村容整潔優美。
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山斗鄉人民將發揮其自然資源豐富之優勢,敞開鄉門,抓好山斗商業街開發,優化山斗集鎮硬環境,引進先進技術,繼續抓好地下資源金礦開發,加快開發與建設步伐,大力開發山區資源,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實力轉化。熱情好客的山斗鄉人民熱忱歡迎各界朋友來我鄉合作開發,共創山斗輝煌的明天。

建設現狀


村邊的竹林
村邊的竹林
(1)國土資源:山斗村(金勾樹)土地面積1948 4畝,耕地面積1510.5畝,水域面積70公頃,建築及道路用地112公頃。 (2)產業基礎:山斗村(金勾樹)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農業以竹、林、茶為主,通過以毛竹、有機茶為龍頭,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基地。立足竹、茶等資源優勢,培育農產品龍頭企業,扶持基地建設,做強做大龍頭企業,既增加農民收入,又壯大集體經濟。隨著境內的生態資源保護日益加強,山斗村(金勾樹)的青山綠水已被開發利用,龍源谷生態旅遊和金勾樹農家樂旅遊也日漸興起。
(3)基礎設施建設:山斗村(金勾樹)是典型的山區村,隨著村內道路硬化工程不斷推進,村莊內排水溝的不斷修復,基礎設施也將日趨完善,全村的農電網改造全部結束,電話普及率達52%,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0%,移動通信信號尚未覆蓋全村。多年來因未統一規劃,用地環境差,居住質量不佳,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
(4)交通基礎:隨著黃塔(桃)高速公路的建設和進村路拓寬改造的完成,該村離220省道(休婺線)僅500米,離高速路出口8公里,距江灣風景區35公里,離黃山市中心2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5)生態資源基礎:該村位於三面環山一面傍水之地,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此外還有竹筍、毛厥、野菜等土特名產,物饒豐富,是一個適合農家樂生態旅遊的好地方。
(6)農副產品加工及貿易基礎:中心村內有兩家茶廠和兩家油廠,依託茶葉和油料的加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

物產資源


石英礦資源
鯨魚石
鯨魚石
山斗鄉位於皖南山區,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儲量 豐富並極具開採價值的有黃金、石英等礦產,據地質部門勘察,山斗鄉石英礦位於鄉政府所在地山斗村境內,俗稱白石嶺的地區。儲量達三千噸以上,並且品位高,質量好,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山斗米酒
歷史悠久的地方特產五城米酒就發源於山斗鄉山斗村,該村居民歷史上都有製作米酒的傳統,該米酒入口綿甜,風味獨特,因產量少而供不應求。經聯繫有關部門對該村米酒傳統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學的米酒釀造工藝,力爭使該村米酒產業做大做強。
木竹資源
山斗鄉位於皖南山區,木竹資源豐富,有林山場達6萬餘畝,其中毛竹壹萬餘畝,徽杉肆萬餘畝,還有近畝的松木資源,轄區內還有國營西田林場的木竹山場2萬畝,周邊地區還有近十餘萬山場。山斗鄉林產品主要以原木以及原竹產品為主。
礦泉水資源
山斗鄉境內植被豐富,屬於著名的五龍山生態保護區範圍內,新安江源頭之一,轄區內天然山泉眾多,其中較為知名的有天井山泉水,經有關部門取樣檢驗,泉水中富含硒、鍶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鄉鎮建設


一、基本情況
美麗的金勾樹
美麗的金勾樹
金勾樹村地處黃山市南端,離220省道(休婺線)500米,距江灣 僅35公里,離黃山市區2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全村共有32戶127人,是山斗行政村下屬的一個自然村,該村常年外出務工37人,2005年人均純收3100元。全村共有茶葉312畝、毛竹243畝、水田89畝。
二、工作開展情況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努力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二十字”工作目標,我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精心規劃,組織實施,著力打造美麗、健康、和諧金勾樹。現將金勾樹被列入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的建設情況彙報如下: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紮實有效的推進這項工作,山斗鄉就金勾樹村的新農村建設專門召開戶主、村民代表、鄉村組黨員幹部等不同形式會議,廣泛學習貫徹中央、省、市、縣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文件,讓大家知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
2、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新農村建設達到預期目標。經研究決定,成立山斗鄉金勾樹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規劃、組織、實施、協調等工作。
3、齊心協力、逐步實施
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一段時間以來主要工作開展如下:(1)投資11.4萬元完成拓寬220省道到金勾樹村進村道路600米,改變了該村不通車的歷史。(2)投資1萬元完成村內道路硬化500米;(3)投資0.5萬元完成排水溝整修2000米;(4)投資2.2萬元完成修復古水碓及水口設施落工作。(5)投資0.20萬元免費為該村村民發放1000株桃、李果樹苗。(6)投資0.15萬元完成建設垃圾池2個,用於全村的垃圾處理。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美麗的金勾樹
美麗的金勾樹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實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一是部分 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高,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強,“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二是農民群眾的整體生產水平不高,質量意識、商品意識薄弱,主導產業不明確,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三是農村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等硬體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投入困難,制約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四是農民增收渠道單一,主要靠外出務工。

社會事業


文化生活

金勾樹水碓
金勾樹水碓
(1)以村兩委辦公樓為中心,集文化宣傳、黨員干 部學習、圖書閱覽、遠程教育和人口學校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活動場所。村文化廣播室逐步具備提供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的能力,並有一名村幹部具體負責。
(2)充分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乒乓球賽、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舞龍、唱黃梅戲、文藝演出、象棋賽、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保護、挖掘和傳承民間藝術和文化遺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3)按照《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黃山市民文明守則,有計劃地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等活動,注重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村風民風

群眾文化生活豐富,有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文明進步的村風民風,愛國守法,明禮誠信,贍養老人,家庭和睦;不賭博,不搞封建迷信,移風易俗;逐步推行殯葬改革,不破壞生態環境;樹立新型婚育觀念,無政策外生育;社會治安良好,無違規上訪,無越級上訪,村風淳樸,社會和諧穩定。

村容村貌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通村及村內道路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道路順暢,通村公路到2008年全面實現黑色化,村內道路全面實施硬化,通過整治改造,宅間道路力求達到消防安全要求,疏通排水通道,達到排水通暢,有線電視、固定電話入戶率達98%;行動電話擁有率達75%以上,農戶100%安裝清潔衛生的自來水;農戶使用清潔能源。
(2)通過科學規劃,布局合理,保護該村原來的徽派建築風格,新建農戶住宅按照實用、美觀、協調的要求,依地形地勢合理布局,規範有序。同時,做好村莊原來的古文化遺產保護。
(3)村內垃圾集中堆放處理,建立正常的衛生保潔管理措施;村內建有公共衛生廁所,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80%以上,沼氣普及率達30%以上,實行人畜分離,環境優良。
(4)完善和改善村內排水通道,實現完善的排水系統,合理布局,保證基本農田有效灌溉率達95%以上。
(5)有優質的生態環境,村莊內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觀光護岸河畔有休閑場所,村域內無荒山荒地,村口、水口的水碓、水車、竹樓要得到有效保護,實現清山綠水常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6)全面整治河道,達到水體通暢,防洪能力達到規定要求。
科技教育
義務教育普及,小學入學率100%,中學入學率達100%;初中鞏固率達100%,通過成人文化農技校、遠程教育、農科教和“陽光培訓工程”,25歲以下農村勞動力全面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行業轉移,拓寬致富途徑。
社會保障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員佔全村農業人口的85%以上,做到大病有補償,貧困有救助;村衛生室2個設置達標,管理規範;衛生防疫措施落實,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